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03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外敷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包括设置有袋口的袋体,所述袋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等分线,所述等分线用于将袋体内腔分割为等大的空间;所述袋口处设置有用于将袋口封闭的封口结构;所述袋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包覆在袋体外周侧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用于将隔热层绑紧固定的固定结构。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吴茱萸热敷外用袋,避免了通过人眼观察而容易导致配比出现较大误差的情况,节省了热敷外用袋的人力成本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
本技术涉及医用外敷袋
,特别是涉及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
技术介绍
吴茱萸热敷袋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医疗用品,吴茱萸热敷袋内的成分主要包括吴茱萸和粗盐,吴茱萸和粗盐的比例通常为1:1。热敷过程中,粗盐会释放热量,而吴茱萸在热量的作用下会释放药力,从而起到祛湿散寒、缓解腹胀腹痛的功效。现有的吴茱萸热敷袋通常由护士或护工临时缝制,其通常的做法是将干净的床单布剪裁成小方块,然后将小方块缝制成口袋、并将吴茱萸和粗盐按照1:1的配比填充入缝制的口袋内,最后对口袋进行封口即可。但是,上述吴茱萸热敷袋的制作过程存在以下缺点:①临时缝制布袋费时费力、不便捷,再加上临床中护理的人力资源一直比较紧张,耽误了医护人员的时间;②由于缝制的吴茱萸热敷袋都是一次性的,使得耗材严重、成本偏高,增加了相应科室的经济负担;③清洁度不够,即使床单经过清洁消毒,床单布上依然会存在较多细菌,对于术后的病人容易造成感染的风险;④目前临床中吴茱萸和粗盐的添加大都是根据经验目测比例倒入布袋中的,这样容易造成比例不准,影响热敷袋的药效;⑤大小不一,美观度不够,与医院的严谨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吴茱萸热敷袋存在一次性使用、经济成本较高、成分配比不能保证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包括设置有袋口的袋体,所述袋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等分线,所述等分线用于将袋体内腔分割为等大的空间;所述袋口处设置有用于将袋口封闭的封口结构;所述袋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包覆在袋体外周侧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用于将隔热层绑紧固定的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封口结构为设置在袋口处的双面胶或魔术贴或拉锁。进一步地,所述等分线平行于袋口进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袋体为长方形,所述袋口设置在袋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等分线有多个且沿着袋体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面积不小于袋体的表面积,所述隔热层包覆在袋体的各个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在隔热层上的固定耳,所述固定耳通过双面胶或魔术贴粘贴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袋体为长方形,所述袋口设置在袋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隔热层为长方形,所述隔热层具有下边、上边、左边和右边,所述隔热层的下边沿着袋体的长度方向与袋体一体连接固定,所述固定耳有两个,两个固定耳分别镜像对称设置在隔热层的左边和右边。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耳为拱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沿着隔热层的上边延伸布置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双面胶或魔术贴。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和隔热层的材质均为无纺布。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技术的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制作过程中,依次将吴茱萸和粗盐填充在等分线分割的各空间中,这样保证了吴茱萸和粗盐配比的精确性,避免了通过人眼观察而容易导致配比出现较大误差的情况。由于热敷外用袋是事先缝制好的且可以反复使用,热敷外用袋的尺寸规格统一、美观,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医护人员临时缝制的情况,节省了热敷外用袋的人力成本和使用成本。另外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床单布上存在较多细菌,容易对病人造成感染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吴茱萸热敷外用袋的整体结构展开示意图。图中,1-袋体,2-袋口,3-等分线,4-隔热层,5-固定耳,6-双面胶,7-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包括设置有袋口2的袋体1,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等分线3,所述等分线3用于将袋体1内腔分割为等大的空间;所述袋口2处设置有用于将袋口2封闭的封口结构;所述袋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包覆在袋体1外周侧的隔热层4,所述隔热层4上设置有用于将隔热层4绑紧固定的固定结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袋体1和隔热层4的材质均为无纺布,袋体1为长方形,袋体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计有袋口2,通过袋口2可以向袋体1内填充吴茱萸和粗盐。以下为方便描述,将设置有袋口2的一侧称为右侧,将与袋口2相对的袋体1底部称为左侧,将袋体1的两侧分别称为上侧和下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袋体1的外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棱柱状、圆柱状等其他形状。为了实现对粗盐和吴茱萸填充量的把控,本实施例中在袋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等分线3,等分线3有三条且均为虚线,三条等分线3沿着袋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等间隔设置,三条等分线3均平行于袋体1的袋口2。在其他实施例中等分线3也可以设计为一条、两条或多条。各等分线3仅需要将袋体1的内腔等分为大小相同的空间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等分线3的布置方式可以按照袋体1的形状进行选择,例如当袋体1为圆形时,等分线3可以沿着袋体1的直径进行设置。为了方便袋口2的封闭,本实施例中在袋口2处设置有封口结构,封口结构为双面胶6,双面胶6设置在袋口2的内侧面,当填充完毕后,通过撕下双面胶6上的衬纸即可实现对袋口2的封闭。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重复使用,封口结构可以为设置在袋口2位置处的魔术贴或拉锁。本实施例中隔热层4为长方形,隔热层4的面积与袋体1的表面积大致相同,隔热层4的一边沿着袋体1的长度方向连接固定,隔热层4的宽度(沿着上下方向)不小于袋口2口沿的长度,这样隔热层4即可包裹住袋体1的所有外表面。隔热层4的设置能够较好的阻热热量,避免了袋体1温度过高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一体设置在隔热层4上的固定耳5和翻边7,固定耳5有两个,两个固定耳5分别设置在隔热层4的左右两侧,具体设置在靠近隔热层4上边沿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耳5均为拱形,固定耳5包括拱形曲边和直边,其中各固定耳5的直边一侧与隔热层4固定连接,各固定耳5拱形曲边一侧则分别朝向外侧,两个固定耳5镜像对称设置在隔热层4的左右两侧,各固定耳5上均设置有双面胶6,双面胶6具体设置在固定耳5靠近拱形曲边的中间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耳5上的双面胶6也可以替换为魔术贴或扣子。本实施例中翻边7沿着隔热层4的上边沿进行设置,翻边7上也设置有双面胶6,当隔热层4包裹在袋体1外周侧后,通过翻边7上的双面胶6即可将隔热层4粘贴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翻边7上的双面胶6也可替换为魔术贴。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吴茱萸和粗盐灌入袋体1内,吴茱萸和粗盐按照交替的方式进行灌入,例如,首先将吴茱萸灌入袋体1内,当吴茱萸的灌入量到达靠近袋底的等分线3时,然后再将粗盐灌入,当灌入的粗盐到达下一等分线3时,再将吴茱萸灌入,最后再灌入粗盐,填充完毕后通过封口结构将袋口2封闭。然后将隔热层4缠绕在袋体1的外周侧,缠绕完毕后,通过翻边7上的双面胶6将隔热层4的上边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袋口(2)的袋体(1),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等分线(3),所述等分线(3)用于将袋体(1)内腔分割为等大的空间;所述袋口(2)处设置有用于将袋口(2)封闭的封口结构;所述袋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包覆在袋体(1)外周侧的隔热层(4),所述隔热层(4)上设置有用于将隔热层(4)绑紧固定的固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袋口(2)的袋体(1),所述袋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等分线(3),所述等分线(3)用于将袋体(1)内腔分割为等大的空间;所述袋口(2)处设置有用于将袋口(2)封闭的封口结构;所述袋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包覆在袋体(1)外周侧的隔热层(4),所述隔热层(4)上设置有用于将隔热层(4)绑紧固定的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结构为设置在袋口(2)处的双面胶(6)或魔术贴或拉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分线(3)平行于袋口(2)进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为长方形,所述袋口(2)设置在袋体(1)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等分线(3)有多个且沿着袋体(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吴茱萸热敷外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4)的面积不小于袋体(1)的表面积,所述隔热层(4)包覆在袋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美代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