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01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管插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针对现有的布胶或纸胶固定的方式在更换后容易有残留胶,不易清洁,布胶或纸胶常因吸痰等需要反复粘贴或痰液、湿化液的污染而粘性缺失,导致吸氧管滑脱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第一环板和安装于第一环板底部的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氧管,第二环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管插管,所述吸氧管的一端插接在气管插管内,所述第二环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转动槽,两个转动槽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使吸氧管与气管插管稳固连接,避免脱离,操作简单,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管插管
,尤其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与吸氧管大多采用布胶或纸胶固定,布胶或纸胶固定的方式在更换后容易有残留胶,不易清洁,布胶或纸胶常因吸痰等需要反复粘贴或痰液、湿化液的污染而粘性缺失,导致吸氧管滑脱,因此我们提出了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布胶或纸胶固定的方式在更换后容易有残留胶,不易清洁,布胶或纸胶常因吸痰等需要反复粘贴或痰液、湿化液的污染而粘性缺失,导致吸氧管滑脱的缺点,而提出的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包括第一环板和安装于第一环板底部的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氧管,第二环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管插管,所述吸氧管的一端插接在气管插管内,所述第二环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转动槽,两个转动槽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柱,两个转动柱的底部均开设有柱形槽,所述第一环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两个转动柱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两个转动柱通过两个外螺纹分别与两个螺纹槽螺纹连接;两个转动槽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复位板,两个复位板的顶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柱形槽内,两个复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块,两个螺纹槽的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卡槽,两个弧形卡块分别与两个弧形卡槽相卡装,两个复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的一端,两个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滑槽内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复位板与对应的导向杆滑动连接,弹簧套设于对应的导向杆的外侧。优选的,两个转动槽的侧壁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转动柱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滑块,弧形滑块与对应的环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环板的外侧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连接孔,两个连接孔内均滑动安装有推动杆,两个转动柱的外侧均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对应的柱形槽相连通,弧形卡块的一端贯穿对应的通孔。优选的,两个连接孔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推动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槽的侧壁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使用时,将吸氧管的一端插进气管插管内,使两个转动柱插入两个螺纹槽内,两个转动柱在两个螺纹槽内移动的同时还会进行转动,两个弧形卡块正好与两个转动柱上的通孔对准,此时两个弹簧解除收缩状态,使两个复位板带动两个弧形卡块卡装到两个弧形卡槽内,完成第一环板与第二环板的连接固定,从而使吸氧管与气管插管稳固连接,避免脱离;(2)本技术便于使吸氧管与气管插管稳固连接,避免脱离,操作简单,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的转动柱、复位板与弧形卡块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环板、2第二环板、3吸氧管、4气管插管、5螺纹槽、6转动槽、7转动柱、8滑槽、9复位板、10弧形卡块、11弧形卡槽、12弹簧、13连接孔、14推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3,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包括第一环板1和安装于第一环板1底部的第二环板2,第一环板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氧管3,第二环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管插管4,吸氧管3的一端插接在气管插管4内,第二环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转动槽6,两个转动槽6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柱7,两个转动柱7的底部均开设有柱形槽,第一环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5,两个转动柱7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两个转动柱7通过两个外螺纹分别与两个螺纹槽5螺纹连接;两个转动槽6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8,两个滑槽8内均滑动安装有复位板9,两个复位板9的顶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柱形槽内,两个复位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块10,两个螺纹槽5的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卡槽11,两个弧形卡块10分别与两个弧形卡槽11相卡装,两个复位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2的一端,两个弹簧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8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滑槽8内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复位板9与对应的导向杆滑动连接,弹簧12套设于对应的导向杆的外侧,导向杆的设置使复位板9只能在滑槽8内水平滑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槽6的侧壁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转动柱7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滑块,弧形滑块与对应的环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弧形滑块与环形槽的设置使转动柱7只能在转动槽6内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板1的外侧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连接孔13,两个连接孔13内均滑动安装有推动杆14,两个转动柱7的外侧均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对应的柱形槽相连通,弧形卡块10的一端贯穿对应的通孔,按压两个推动杆14可以将两个弧形卡块10推出两个弧形卡槽11。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孔13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推动杆14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槽的侧壁滑动连接,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可以对推动杆14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实施例二参照图1-3,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包括第一环板1和安装于第一环板1底部的第二环板2,第一环板1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吸氧管3,第二环板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气管插管4,吸氧管3的一端插接在气管插管4内,第二环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转动槽6,两个转动槽6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柱7,两个转动柱7的底部均开设有柱形槽,第一环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5,两个转动柱7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两个转动柱7通过两个外螺纹分别与两个螺纹槽5螺纹连接;两个转动槽6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8,两个滑槽8内均滑动安装有复位板9,两个复位板9的顶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柱形槽内,两个复位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弧形卡块10,两个螺纹槽5的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卡槽11,两个弧形卡块10分别与两个弧形卡槽11相卡装,两个复位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弹簧12的一端,两个弹簧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8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滑槽8内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复位板9与对应的导向杆滑动连接,弹簧12套设于对应的导向杆的外侧,导向杆的设置使复位板9只能在滑槽8内水平滑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动槽6的侧壁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转动柱7的外侧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弧形滑块,弧形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包括第一环板(1)和安装于第一环板(1)底部的第二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板(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氧管(3),第二环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管插管(4),所述吸氧管(3)的一端插接在气管插管(4)内,所述第二环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转动槽(6),两个转动槽(6)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柱(7),两个转动柱(7)的底部均开设有柱形槽,所述第一环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5),两个转动柱(7)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两个转动柱(7)通过两个外螺纹分别与两个螺纹槽(5)螺纹连接;/n两个转动槽(6)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8),两个滑槽(8)内均滑动安装有复位板(9),两个复位板(9)的顶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柱形槽内,两个复位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块(10),两个螺纹槽(5)的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卡槽(11),两个弧形卡块(10)分别与两个弧形卡槽(11)相卡装,两个复位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2)的一端,两个弹簧(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8)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插管固定和吸氧装置,包括第一环板(1)和安装于第一环板(1)底部的第二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板(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吸氧管(3),第二环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管插管(4),所述吸氧管(3)的一端插接在气管插管(4)内,所述第二环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水平对称设置的转动槽(6),两个转动槽(6)内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柱(7),两个转动柱(7)的底部均开设有柱形槽,所述第一环板(1)的底部开设有两个螺纹槽(5),两个转动柱(7)的外侧均设有外螺纹,两个转动柱(7)通过两个外螺纹分别与两个螺纹槽(5)螺纹连接;
两个转动槽(6)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8),两个滑槽(8)内均滑动安装有复位板(9),两个复位板(9)的顶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柱形槽内,两个复位板(9)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块(10),两个螺纹槽(5)的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卡槽(11),两个弧形卡块(10)分别与两个弧形卡槽(11)相卡装,两个复位板(9)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2)的一端,两个弹簧(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宋秋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