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53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4
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固定板、减压贴和固定带,弧形固定板中部设置有椭圆形通孔,弧形固定板上设置有开口,弧形固定板上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内部,第一螺杆上端设置有第一夹臂,第一夹臂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抱箍,弧形固定板上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内部,第二螺杆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滑动孔,第二夹臂滑动连接在滑动孔内部,第二夹臂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抱箍,第二弧形抱箍与第二螺杆之间的第二夹臂外侧套置有压缩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松开第二夹臂,压缩弹簧复位后第一弧形抱箍与第二弧形抱箍便可将气管插管固定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在ICU病房中的重症病病人经常会使用到。目前,临床上对病人插入气管后,一般放置牙垫,以保护气管,防止病人咬坏管子,之后使用胶带贴在病人的脸部以将牙垫和气管固定或者采用绑带或者其他固定带将气管插管绑住然后从患者的两侧嘴角延伸至患者脖子后端然后将固定带两端系在一起,由于固定带勒在嘴角之后两端系在一起的,此时嘴角容易产生撕裂、勒痕,同时导致口水从嘴角两侧流出,不卫生,同时导致固定带被口水浸湿,这样的操作对病人来说非常不舒服,而且有的病人对胶带上的胶过敏,被胶带贴住的部位容易流汗,导致胶带不粘,久而久之容易出现气管拔出,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使用胶布粘贴于病人两面颊或者鼻翼部位。由于胶布没有弹性,这种固定器长期使用容易使病人在口鼻位置形成压疮,对于过敏性体质患者使用该固定器还容易产生接触性皮炎,同时由于胶布上的不干胶会变稀薄粘附于皮肤上,难以清除,还容易造成耳上缘皮肤磨损、出血等情况,这种固定器也不容易使气管插管牢固地固定,导致意外脱管事件时有发生,而再插管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护理工作量也因此加大。此外由于每个人的口腔不同,因此所需要的气管插管的大小也不同,而现有的气管插管固定环不能根据气管插管的大小作出调整,病人使用体验不佳。护理病人时需要对患者的口腔内部环境进行护理,每日护理3次,所以该固定装置需要兼顾方便对患者口腔内部环境进行护理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固定板、减压贴和固定带;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中部设置有朝向耳朵两侧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通孔,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上设置有一个可供气管插管进入或者移除的开口;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固定板结构相同的减压贴;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上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内部,所述的第一螺杆上端设置有第一夹臂,所述的第一夹臂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抱箍,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与气管插管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一弧形垫板;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上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内部,所述的第二螺杆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滑动孔,所述的第二夹臂滑动连接在滑动孔内部,所述的第二夹臂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抱箍,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与气管插管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垫,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二弧形垫板,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与第二螺杆之间的第二夹臂外侧套置有压缩弹簧;所述的固定带活动端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扣勾面,所述的固定带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粘扣毛面;所述的弧形固定板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固定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耳上,固定带活动端从患者脖子后端延伸出穿过第二连接耳后通过粘扣勾面和粘扣毛面的配合粘连在固定带外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松开第二夹臂,压缩弹簧复位,此时第一弧形抱箍与第二弧形抱箍便可将气管插管固定住。2.第二防滑垫和第一防滑垫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弧形抱箍与第二弧形抱箍对气管插管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3.第一弧形垫板和第二弧形垫板可以防止患者撕咬气管插管。4.由于固定带上设置有刻度基准,在下一个班次更换固定带时便可按照上一个班次粘扣固定的位置对固定带活动端进行固定,可保证每个班次护理病人时固定带固定在患者脖子上的束紧力基本不变。5.减压贴在这里的作用是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同时可使弧形固定板固定在患者口部附近的压力均匀,压力均匀的原因是减压贴产生一定的形变。6.第二夹臂和第一夹臂从患者鼻子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原因是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口腔左右两侧的内部环境进行清洁。7.下拉第二夹臂,向左侧或者右侧任意方向转动第二螺杆,此时便可对下门齿附近进行清洁护理,将第一夹臂向左侧或者右侧任意方向转动,即可对上门齿附近进行清洁护理。8.本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方式,患者不会出现嘴角撕裂、不会出现嘴角流口水及固定带被浸湿事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固定带未连接在本技术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弧形固定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第一螺杆、第一夹臂、第一弧形抱箍、第一防滑垫和第一弧形垫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第二螺杆、第二夹臂、第二弧形抱箍、第二防滑垫、第二弧形垫板和压缩弹簧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弧形固定板和减压贴的连接示意图。图9是固定带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0是第二螺杆、矩形杆、限位杆和限位螺母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固定板1、减压贴2和固定带3;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中部设置有朝向耳朵两侧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通孔10,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设置有一个可供气管插管进入或者移除的开口11;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下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固定板1结构相同的减压贴2;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第一螺杆13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12内部,所述的第一螺杆13上端设置有第一夹臂130,所述的第一夹臂130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抱箍131,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131与气管插管4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垫132,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131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一弧形垫板133;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杆15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14内部,所述的第二螺杆15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滑动孔17,所述的第二夹臂150滑动连接在滑动孔17内部,所述的第二夹臂150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抱箍151,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与气管插管4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垫152,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二弧形垫板153,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与第二螺杆15之间的第二夹臂150外侧套置有压缩弹簧154;所述的固定带3活动端30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扣勾面300,所述的固定带3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粘扣毛面301;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6和第二连接耳18,固定带3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耳16上,固定带3活动端30从患者脖子后端延伸出穿过第二连接耳18后通过粘扣勾面300和粘扣毛面301的配合粘连在固定带3外表面。更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滑动孔17为矩形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固定板(1)、减压贴(2)和固定带(3);/n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中部设置有朝向耳朵两侧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通孔(10),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设置有一个可供气管插管进入或者移除的开口(11);/n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下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固定板(1)结构相同的减压贴(2);/n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第一螺杆(13)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12)内部,所述的第一螺杆(13)上端设置有第一夹臂(130),所述的第一夹臂(130)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抱箍(131),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131)与气管插管(4)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垫(132),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131)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一弧形垫板(133);/n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杆(15)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14)内部,所述的第二螺杆(15)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滑动孔(17),第二夹臂(150)滑动连接在滑动孔(17)内部,所述的第二夹臂(150)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抱箍(151),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与气管插管(4)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垫(152),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二弧形垫板(153),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与第二螺杆(15)之间的第二夹臂(150)外侧套置有压缩弹簧(154);/n所述的固定带(3)活动端(30)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扣勾面(300),所述的固定带(3)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粘扣毛面(301);/n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6)和第二连接耳(18),固定带(3)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耳(16)上,固定带(3)活动端(30)从患者脖子后端延伸出穿过第二连接耳(18)后通过粘扣勾面(300)和粘扣毛面(301)的配合粘连在固定带(3)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顾防咬功能且便于口腔护理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固定板(1)、减压贴(2)和固定带(3);
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中部设置有朝向耳朵两侧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通孔(10),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设置有一个可供气管插管进入或者移除的开口(11);
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下表面设置有与弧形固定板(1)结构相同的减压贴(2);
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上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2),第一螺杆(13)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12)内部,所述的第一螺杆(13)上端设置有第一夹臂(130),所述的第一夹臂(130)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抱箍(131),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131)与气管插管(4)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垫(132),所述的第一弧形抱箍(131)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一弧形垫板(133);
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下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4),第二螺杆(15)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14)内部,所述的第二螺杆(15)径向方向贯穿设置有滑动孔(17),第二夹臂(150)滑动连接在滑动孔(17)内部,所述的第二夹臂(150)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抱箍(151),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与气管插管(4)外壁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垫(152),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向口腔内侧方向延伸有第二弧形垫板(153),所述的第二弧形抱箍(151)与第二螺杆(15)之间的第二夹臂(150)外侧套置有压缩弹簧(154);
所述的固定带(3)活动端(30)外表面上设置有粘扣勾面(300),所述的固定带(3)外表面中部设置有粘扣毛面(301);
所述的弧形固定板(1)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6)和第二连接耳(18),固定带(3)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耳(16)上,固定带(3)活动端(30)从患者脖子后端延伸出穿过第二连接耳(18)后通过粘扣勾面(300)和粘扣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欣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