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熏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603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9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熏蒸器,包括熏蒸底壳,熏蒸底壳内壁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药包挤压机构,驱动机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方设置有导气机构;通过转动条、摆动齿轮、挤压板和楔形块,转动条转动时带动摆动齿轮来回摆动,进而带动挤压板沿着楔形块端面同时沿着竖直和水平方向移动,对药包进行施加扭转力,便于将药包中含有的药液挤出,提升药包的药效,节约了资源;通过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和喷头,蒸汽流经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最后从喷头喷出,使得蒸汽同时作用在使用者身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皮肤上,提升该装置的熏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中医熏蒸,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熏蒸器


技术介绍

1、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而中医熏蒸疗法需要用到中医熏蒸器,普遍采用先进的中药汽化装置,通过数字智能化控制恒温/电脑控温,使中药药液产生中药蒸汽,可改善微循环、松弛骨骼、镇痛活络。

2、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761198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医熏蒸器,包括熏蒸器机体,所述熏蒸器机体上设置有熏蒸室,所述熏蒸室内设置有熏蒸槽,所述熏蒸槽上设置有熏蒸板,所述熏蒸槽内部转动安装有散药滚筒,所述散药滚筒一端固定安装有十字插销;本技术通过在原有熏蒸器机体内熏蒸槽内部设置散药滚筒,散药滚筒内部通过隔板设置有多个隔间,并将散药滚筒设置成转动结构,散药滚筒内部的药包能依次与熏蒸槽内部的熏蒸液接触并脱离,降低单独药包药效的扩散速度,从而保证长时间熏蒸的治疗效果,且本技术还将散药滚筒上的翻转板设置成便捷式的开合结构,在保证药包封闭的同时还保证了放置和更换的便捷性。

3、但是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使用者躺在该装置内进行熏蒸时,药包浸泡在净水内,导致很多药液无法从药包中排出,降低了药包的药效,造成了资源浪费;且蒸汽只会自下而上进入熏蒸室内,蒸汽无法同时自上而下喷出至使用者皮肤上,导致熏蒸效果较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中医熏蒸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熏蒸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中医熏蒸器,包括熏蒸底壳,所述熏蒸底壳内壁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药包挤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方设置有导气机构;所述药包挤压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熏蒸底壳上的设备盒,所述设备盒顶部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远离驱动机构的一侧顶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远离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活动设置于摆动条内,所述摆动条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摆动齿轮,所述摆动齿轮与竖板转动配合。

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熏蒸底壳顶部固定设置有躺板,所述躺板顶部中心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活动装配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靠近导气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躺板顶部靠近导气机构的一侧铰接有密封盖。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设备盒顶部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摆动齿轮底部啮合设置有齿条,所述竖板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靠近转动条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齿条穿插滑动配合,所述齿条底部固定设置有外杆,所述外杆底部穿过通孔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底部通过弹簧固定设置有内杆,所述内杆底端固定设置有挤压板,所述设备盒内壁两端对称固定设置有楔形块,所述设备盒内壁底部设置有抽拉件。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设备盒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底端开设有卡合孔,所述抽拉件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部与设备盒内壁底部接触,所述放置板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合条,所述卡合条与卡合孔卡合配合,所述卡合条远离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抽拉块。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熏蒸底壳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穿过竖板与转动条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配合,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传动机构相连。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设备盒上的底块,所述底块顶部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自上而下依次套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分别通过两个传送带传动设置有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所述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分别套装于两个第四转轴上,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风扇。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气机构包括集气盒,所述风扇设置于集气盒内,所述集气盒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顶端穿过穿孔连通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顶端连通设置有第四导管,所述第四导管与密封盖固定配合,所述第四导管底部连通设置有喷头。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条、摆动齿轮、挤压板和楔形块,转动条转动时带动摆动齿轮来回摆动,进而带动挤压板沿着楔形块端面同时沿着竖直和水平方向移动,对药包进行施加扭转力,便于将药包中含有的药液挤出,提升药包的药效,节约了资源;通过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三导管和喷头,蒸汽流经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最后从喷头喷出,使得蒸汽同时作用在使用者身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皮肤上,提升该装置的熏蒸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熏蒸器,包括熏蒸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底壳内壁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药包挤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方设置有导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底壳顶部固定设置有躺板,所述躺板顶部中心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活动装配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靠近导气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躺板顶部靠近导气机构的一侧铰接有密封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盒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底端开设有卡合孔,所述抽拉件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部与设备盒内壁底部接触,所述放置板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合条,所述卡合条与卡合孔卡合配合,所述卡合条远离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抽拉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熏蒸底壳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穿过竖板与转动条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配合,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传动机构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设备盒上的底块,所述底块顶部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自上而下依次套装有第二锥齿轮、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分别通过两个传送带传动设置有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所述第三转动轮和第四转动轮分别套装于两个第四转轴上,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顶端固定设置有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机构包括集气盒,所述风扇设置于集气盒内,所述集气盒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顶端穿过穿孔连通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顶端连通设置有第四导管,所述第四导管与密封盖固定配合,所述第四导管底部连通设置有喷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熏蒸器,包括熏蒸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底壳内壁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端设置有药包挤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方设置有导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底壳顶部固定设置有躺板,所述躺板顶部中心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活动装配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靠近导气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躺板顶部靠近导气机构的一侧铰接有密封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盒靠近驱动机构的一侧底端开设有卡合孔,所述抽拉件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部与设备盒内壁底部接触,所述放置板靠近竖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合条,所述卡合条与卡合孔卡合配合,所述卡合条远离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抽拉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医熏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熏蒸底壳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电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淑娟钟红燕彭立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