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脑外科手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77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4
一种脑外科手钻,包括横杆和圆柱形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顶部连接有直径小于竖直杆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横杆的中部,导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帽,以使横杆可在导杆上上下滑移,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连接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的端部均连接在竖直杆上,所述竖直杆的底部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钻入深度的调节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控制钻孔深度与钻速,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外科手钻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脑外科手钻。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施行开颅手术使用的开颅器械多是采用电钻,其缺点有三:一是电钻上没有限位或定位机构,钻孔深浅不易掌握;二是电钻的转速高、钻头温升快,所以常有烧灼甚至烧糊钻孔附近人体组织的情况发生;三是电钻的整体价值高,不便于做一次性使用,而其彻底消毒又非常不易,所以现有的这种开颅器械不利于术中对交叉感染的杜绝。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脑外科手钻,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脑外科手钻,包括横杆和圆柱形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顶部连接有直径小于竖直杆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横杆的中部,导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帽,以使横杆可在导杆上上下滑移,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连接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的端部均连接在竖直杆上,所述竖直杆的底部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钻入深度的调节帽。进一步地,所述导杆上套设有使横杆的初始位置处于导杆上部的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钻头上设置有刻度。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控制钻孔深度与钻速,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竖直杆,2导杆,3横杆,4限位帽,5转动带,6钻头,7调节帽,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脑外科手钻,包括横杆3和圆柱形的竖直杆1,所述竖直杆1的顶部连接有直径小于竖直杆1的导杆2,所述导杆2贯穿横杆3的中部,导杆2顶部设置有限位帽4,以使横杆3可在导杆2上上下滑移,也不会从导杆2顶部滑脱。所述横杆3的两端均连接有转动带5,所述转动带5的端部均连接在竖直杆1上,所述竖直杆1的底部连接有钻头6,所述钻头6为螺旋麻花钻头6,其下部分为钻头6的螺旋刀口,上部分是光面,钻头6的光面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钻入深度的调节帽7,所述调节帽7与钻头6的光面螺纹连接;所述钻头6上设置有刻度,利用调节帽7可调节钻头6可钻入颅脑的深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杆2上套设有使横杆3的初始位置处于导杆2上部的弹簧8,以使横杆3向下滑移后,可在弹簧8弹力的作用下向上滑移至初始位置。使用时,先根据影像学资料判断钻孔部位和深度,根据钻头6上刻度,转动调节帽7在钻头6上的位置,转动位于导杆2上的横杆3,使横杆3两侧的转动带5呈螺旋绕于竖直杆1上,并用手捏住备用。将钻头6对准于穿刺钻孔部位后,向下推压横杆3,转动带5带动竖直杆1转动,钻头6便在竖直杆1带动下,对颅骨进行旋转钻孔;松开横杆3后,在弹簧8的作用下,横杆3恢复至导杆2顶部的位置,转动带5重新处于缠绕状态,如此完成对患者颅骨的钻孔操作;当控制横杆3向下推压的速度时,即可控制钻头6的转动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外科手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和圆柱形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顶部连接有直径小于竖直杆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横杆的中部,导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帽,以使横杆可在导杆上上下滑移,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连接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的端部均连接在竖直杆上,所述竖直杆的底部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钻入深度的调节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外科手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和圆柱形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顶部连接有直径小于竖直杆的导杆,所述导杆贯穿横杆的中部,导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帽,以使横杆可在导杆上上下滑移,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连接有转动带,所述转动带的端部均连接在竖直杆上,所述竖直杆的底部连接有钻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洪祥陈谦学郭丽蕊王军民刘宝辉邓钢袁凡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