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辊间距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34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辊间距调节装置,涉及压辊间距调节技术领域,包括:压辊支架,压辊支架上设置有活动孔;上压辊,上压辊的两端与压辊支架转动连接;下压辊,下压辊的两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活动孔内;摇杆,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压辊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压辊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与下压辊的中心的连线与下压辊与上压辊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摇杆驱动机构,设置于摇杆的一侧,摇杆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摇杆绕第一转轴转动;该压辊间距调节装置通过在下压辊的两端设置摇杆,利用摇杆驱动机构驱动摇杆转动,进而调节压辊间距,无需手动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辊间距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辊间距调节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辊间距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面食是人们普遍喜爱且经济的一类食品,在面食的制作过程中,揉面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步骤,以前多靠人力手工揉面,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减轻人工负担和提高生产效率,压面机应运而生。压面机是把面粉跟水搅拌均匀之后代替传统手工揉面的食品机械,主要用于制作面条,也可制造吞皮、糕点、面点等。压面机的作用是使面团中的面筋质进一步形成细密的网络,并使面团成为一定厚度的具有可塑性、延伸性的面带。压面机一般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压辊,分别为定压辊和动压辊,定压辊与机身相固定,动压辊则固定在一调节机构上。现有的压面机上的压辊多为手动调节,调节误差较大,容易造成面皮厚度不均,并且手动调节不智能、不安全,容易造成人员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压辊间距调节装置,通过在下压辊的两端对称地设置摇杆,利用摇杆驱动机构驱动摇杆转动,进而调节压辊间距,无需手动调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辊间距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辊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辊支架,所述压辊支架上设置有活动孔;/n上压辊,所述上压辊的两端与压辊支架转动连接;/n下压辊,所述下压辊的两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活动孔内;/n摇杆,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压辊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下压辊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下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n摇杆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摇杆的一侧,所述摇杆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摇杆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辊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辊支架,所述压辊支架上设置有活动孔;
上压辊,所述上压辊的两端与压辊支架转动连接;
下压辊,所述下压辊的两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活动孔内;
摇杆,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压辊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辊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下压辊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下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
摇杆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摇杆的一侧,所述摇杆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摇杆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驱动机构包括:
扇形蜗轮,设置于所述下压辊的两端,所述扇形蜗轮的一端设置有齿,所述扇形蜗轮的另一端与所述摇杆相连接;
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压辊支架的两侧,所述蜗杆与所述扇形蜗轮相配合;
蜗杆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蜗杆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辊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蜗杆的一端;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压辊支架转动连接;
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
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
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辊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与所述右支架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辊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下压辊驱动机构,所述下压辊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驱动电机;
第一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
第二链轮,设置在所述下压辊的一端;
第一张紧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链轮的一侧;
第一链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强李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轻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