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629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秋海棠属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该栽培容器包括栽培盆和透明的容器罩,栽培盆的上部设置有嵌入式接口,容器罩的下部外嵌于栽培盆的上部,容器罩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该栽培方法包括配置栽培基质和制备上述的栽培容器,将栽培基质装入栽培容器的栽培盆,栽培基质的厚度为栽培盆高度的60%‑80%,将秋海棠属植物栽种在栽培基质,再将容器罩安装到栽培盆,定期对栽培容器内的秋海棠属植物进行生长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其能够为秋海棠属植物提供适宜的室内生长环境,确保秋海棠属植物生长状态好、观赏价值高,且养护难度低、管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秋海棠属植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秋海棠属植物(Begonia)为秋海棠科多年生肉质草本、少数为木本及草质藤本,该属种质资源丰富,因其叶色及斑纹丰富绚丽,叶型多变,花色艳丽受到园林爱好者的喜爱,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栽培应用。目前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完全依附于普通花盆,由于秋海棠属植物喜温暖阴湿的环境,不耐干燥,忌积水,普通花盆因无法营造秋海棠生长所需的湿度条件,在室内例如办公场所、酒店、居家生活环境下种植秋海棠属植物时,需经常性的人工浇水,用工多成本高且植物生长状态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其能够为秋海棠植物提供适宜的室内生长环境,确保秋海棠属植物生长状态好,观赏价值高,并具有养护难度低、管理方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包括栽培盆和透明的容器罩,所述栽培盆的上部设置有嵌入式接口,所述容器罩的下部外嵌于所述嵌入式接口,所述容器罩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可选地,所述容器罩的形状为半球形状、圆台状、伞形状或者蘑菇状。可选地,所述容器罩的透光率不低于86%。可选地,所述容器罩的材料为有机玻璃、聚苯乙烯或者聚碳酸酯。可选地,所述容器罩的侧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可选地,所述栽培盆与所述容器罩的高度比为1-3.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栽培基质和制备上述的栽培容器,将栽培基质装入所述栽培容器的栽培盆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厚度为所述栽培盆高度的60%-80%,将秋海棠属植物栽种在所述栽培基质,再将所述栽培容器的容器罩安装到所述栽培盆,并定期对所述栽培容器内的秋海棠属植物进行生长管理,其中,秋海棠属植物的种植深度要求为:栽培基质埋住秋海棠属植物的下部根系,并使得其生长点露出栽培基质外。可选地,配置栽培基质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水苔和椰壳粒浸泡6-24小时;S2、对赤玉土、植金石和鹿沼石进行清洗处理;S3、将步骤S1和S2处理好的水苔、椰壳粒、赤玉土、植金石和鹿沼石滤干水分后按照体积比为0-1.5:1:1-3.5:1-2.5:0-2.5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预混合基质A;S4、将生根粉稀释100-200倍、杀菌剂稀释150-300倍和培养基母液稀释20-40倍后按照体积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液B;S5、用步骤S4的混合液B浸湿步骤S3的预混合基质A得到所述栽培基质。可选地,步骤S5中,用步骤S4的混合液B浸湿步骤S3的预混合基质A至含水量为40%-60%,得到所述栽培基质。可选地,定期对所述栽培容器内的秋海棠属植物进行生长管理包括每隔2-3月对秋海棠属植物喷洒所述混合液B。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该栽培容器具有良好的保湿能力,且透光性和空气流通性好,能为秋海棠树植物提供适宜的室内生长环境,采用该栽培容器来种植秋海棠属植物可有效地降低秋海棠属植物的室内养护难度;并结合特定的栽培方法,可确保秋海棠属植物在室内环境的生长品质和观赏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栽培盆,2-容器罩,11-嵌入式接口,21-透气孔,2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若有“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常规放置状态或使用状态,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特征、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也不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包括栽培盆1和透明的容器罩2,栽培盆1的上部设置有嵌入式接口11,容器罩2的下部外嵌于栽培盆1上部的嵌入式接口11,容器罩2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21。在栽培盆1上安装有容器罩2来降低水分流失,保持容器罩2内部环境的湿度,利用容器罩2具有透光性来避免隔绝阳光,并通过在容器罩2上开设有透气孔21,来实现容器罩2内部与外界的空气流通,从而营造出适合秋海棠属植物的生长环境,在养护过程中无需频繁浇水,降低了栽种在办公场、酒店、居家生活等环境中秋海棠属植物养护的管理难度,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具体地,容器罩2的下部与嵌入式接口11之间设置有卡位结构,例如,嵌入式接口11的外侧表面设置环形凹槽(图中未示出),容器罩2下部的内侧壁面设置有环形凸筋(图中未示出),当容器罩2的下部外嵌于嵌入式接口11时,环形凸筋卡入环形凹槽内,环形凸筋和环形凹槽卡位配合,或者,容器罩2下部的内侧壁面设置有多段位于同一圆上的凸筋,当容器罩2的下部外嵌于嵌入式接口11时,多段凸筋均卡入环形凹槽内,进一步确保容器罩2与栽培盆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选地,容器罩2的形状可为半球形状、圆台状、伞形状或者蘑菇状等。使得栽种后的秋海棠属植物的叶片能够自然伸展在容器罩2的区域内,确保秋海棠属植物的观赏性。可选地,容器罩2的透光率可不低于86%,从而确保栽种的秋海棠植物受到充分的光照。可选地,容器罩2可采用有机玻璃、聚苯乙烯或者聚碳酸酯材质制成。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容器罩2的侧面可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22,用户可通过凹槽22将容器罩2安装到栽培盆1或者将容器罩2从栽培盆1上取下,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具体地,凹槽22可为椭圆形凹槽22,且该椭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盆和透明的容器罩,所述栽培盆的上部设置有嵌入式接口,所述容器罩的下部外嵌于所述嵌入式接口,所述容器罩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盆和透明的容器罩,所述栽培盆的上部设置有嵌入式接口,所述容器罩的下部外嵌于所述嵌入式接口,所述容器罩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罩的形状为半球形状、圆台状、伞形状或者蘑菇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罩的透光率不低于8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罩的材料为有机玻璃、聚苯乙烯或者聚碳酸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罩的侧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栽培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盆与所述容器罩的高度比为1-3.2:1。


7.一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栽培基质和制备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栽培容器,将栽培基质装入所述栽培容器的栽培盆中,所述栽培基质的厚度为所述栽培盆高度的60%-80%,将秋海棠属植物栽种在所述栽培基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蕾蕾魏雷陈朋郎校安李凌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