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604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将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绕组中性点通过零序电压互感器与地连接;将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剩余绕组短接形成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以监测零序电压,其中,零序电压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本申请解决了单相接地故障激发的低频非线性振荡导致电压互感器高压侧出现极大的过电流,电压互感器高压保险熔断甚至电压互感器本体烧毁的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配电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电压互感器(PotentialTransformer,简称PT)是电网中电压测量、计量和继电保护的重要设备。一般需要在PT高压入口处安装高压熔断器(也称高压保险)起隔离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变电站中的PT经常发生高压保险熔断的故障,导致PT二次侧失压,零序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电能计量误差,引起零序电压保护继电器误动作,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电网的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亟需改善。引起保险频繁熔断的原因主要为过电压引起的过流,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威胁较大的过电压主要有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及铁磁谐振过电压,对于前两类过电压,目前己有较成熟有效的措施,但对于铁磁谐振以及系统电容电流增大后出现的低频非线性振荡,在单相接地、空载母线合闸等常见操作下仍然时有发生,频繁引发运行事故。单相接地故障消除后,非故障相电压要由线电压变为相电压,其线路对地电容上的一部分电荷由于电压的减小而成为自由电荷,通过母线PT高压侧中性点泄往大地,同时冲击PT高压绕组导致其饱和而励磁电感下降,导致系统发生低频非线性振荡。与铁磁谐振相比较,低频非线性振荡引起的PT高压绕组过电流极其严重,可以达到安培级别,超出额定值的数百倍,但其振荡频率很低且衰减很快。在此种情况下,PT高压保险相当于经历了一个绝热过程,极易损坏甚至爆炸。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r>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至少解决单相接地故障激发的低频非线性振荡导致电压互感器高压侧出现极大的过电流,电压互感器高压保险熔断甚至电压互感器本体烧毁的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包括:将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绕组中性点通过零序电压互感器与地连接;将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剩余绕组短接形成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其中,每个单相电压互感器设置一个剩余绕组,所述剩余绕组用于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剩余电压;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以监测零序电压,其中,所述零序电压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选地,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包括:将所述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按正极性进行串联。可选地,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零序电压的幅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零序电压的幅值超过预设阈值时,则确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短接成闭口三角形绕组。可选地,将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短接成闭口三角形绕组,包括:在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开口两端接上目标电阻,将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接成闭口三角形绕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系统,包括:三相电压互感器,其中,每个单相电压互感器设置一个剩余绕组,所述剩余绕组用于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剩余电压;零序电压互感器,与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连接,其中,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绕组中性点通过所述零序电压互感器与地连接;三相电压互感器剩余绕组,三个剩余绕组短接形成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零序电压互感器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以监测零序电压,其中,所述零序电压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目标电阻,用于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在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的开口处,使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形成闭口三角形绕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绕组中性点通过零序电压互感器与地连接;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剩余绕组短接形成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其中,每个单相电压互感器设置一个剩余绕组,所述剩余绕组用于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剩余电压;第三处理模块,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用于监测零序电压,所述零序电压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选地,所述第三处理模块中还包括:采集模块,采集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一次侧零序电压幅值;确定模块,当所述零序电压幅值超过预设阈值时,确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将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绕组中性点通过零序电压互感器与地连接;将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剩余绕组短接形成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以监测零序电压,其中,所述零序电压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大部分落在零序PT上,三相PT不会承受过电压,从而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进而解决了单相接地故障激发的低频非线性振荡导致电压互感器高压侧出现极大的过电流,电压互感器高压保险熔断甚至电压互感器本体烧毁的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电路示意图;图4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绕组中性点通过零序电压互感器与地连接;/n将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剩余绕组短接形成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其中,每个单相电压互感器设置一个剩余绕组,所述剩余绕组用于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剩余电压;/n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以监测零序电压,其中,所述零序电压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三相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绕组中性点通过零序电压互感器与地连接;
将所述三相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剩余绕组短接形成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其中,每个单相电压互感器设置一个剩余绕组,所述剩余绕组用于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剩余电压;
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以监测零序电压,其中,所述零序电压用于判断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包括:
将所述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按正极性进行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零序电压互感器的剩余绕组与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串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零序电压的幅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零序电压的幅值超过预设阈值时,则确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短接成闭口三角形绕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短接成闭口三角形绕组,包括:
在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开口两端接上目标电阻,将所述具有开口的三角形绕组接成闭口三角形绕组。


6.一种抑制低频非线性振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相电压互感器,其中,每个单相电压互感器设置一个剩余绕组,所述剩余绕组用于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剩余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晖徐兴全桂媛姚玉海杨亚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