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750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温控负荷集群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包括:从位于微电网中的温控负荷集群中选择在可控温度范围内环境下的温控负荷组成可控开启群和可控关闭群,以参与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平抑;当需满足微电网功率平衡而增加集群功率时,按照所处当前环境温度从低到高的温控负荷顺序,关闭可控开启群中部分温控负荷,同时提高其温度设定值;当需减小集群功率时,按照所处当前环境温度从高到低的温控负荷顺序,开启可控关闭群中部分温控负荷,同时降低其温度设定值,其中开启与关闭的温控负荷数目由集群目标功率大小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群内各负荷有序启停,在满足用户舒适度需求的同时降低空调启停次数,减小对空调使用寿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控负荷集群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电网具有节能降耗、运行灵活、供电可靠性高的特点,近年来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微电网中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DG)出力的波动性与间歇性给电网的稳定性以及电能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主要通过装设储能设备来平抑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波动,然而储能设备的建设与运行费用昂贵,在经济性方面不具有优势。近年来,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MeteringIn-frastructure,AMI)以及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迅速发展,使得感知并控制终端负荷成为可能,同时也推动了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DR)技术的发展。通过需求响应技术,调控负荷侧可控资源以维持电网功率平衡,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接入下电网功率波动问题。其中,以空调负荷为代表的温控负荷凭借其响应速度快、调节潜力大等特点已成为需求响应的重要资源。据统计,在我国夏季用电高峰期,空调负荷占负荷尖峰的比例达到30%~40%,调控潜力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从位于微电网中的温控负荷集群中选择在可控温度范围内环境下的温控负荷,组成可控开启群和可控关闭群,以参与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平抑;/n当为满足微电网功率平衡而需增加集群功率时,按照所处当前环境温度从低到高的温控负荷顺序,关闭所述可控开启群中部分温控负荷,同时提高其温度设定值;当需减小集群功率时,按照所处当前环境温度从高到低的温控负荷顺序,开启所述可控关闭群中部分温控负荷,同时降低其温度设定值,其中开启与关闭的部分温控负荷数目由集群目标功率大小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位于微电网中的温控负荷集群中选择在可控温度范围内环境下的温控负荷,组成可控开启群和可控关闭群,以参与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平抑;
当为满足微电网功率平衡而需增加集群功率时,按照所处当前环境温度从低到高的温控负荷顺序,关闭所述可控开启群中部分温控负荷,同时提高其温度设定值;当需减小集群功率时,按照所处当前环境温度从高到低的温控负荷顺序,开启所述可控关闭群中部分温控负荷,同时降低其温度设定值,其中开启与关闭的部分温控负荷数目由集群目标功率大小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温控负荷的温度设定值上下限[Tmin,Tmax],设置可控温度范围为[TL,Tmax]与[Tmin,TH],TL和TH分别为所述可控温度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H=Tmax-0.2θ,TL=Tmin+0.2θ,θ=Tmax-T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高其温度设定值中,所提高的温度为:ΔT1=T-Tmin;式中,T表示温控负荷所处环境的当前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其温度设定值中,所降低的温度为:ΔT2=Tmax-T;式中,T表示温控负荷所处环境的当前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温控负荷集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关闭和所述开启过程中,温控负荷集群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满足如下约束:UL<U=U0-kp(P-P0)-kq(Q-Q0)<UH;
式中,kp与kq为电压变化系数,kp=R/U,kq=X/U,UL、UH分别为温控负荷集群的电压上下限,U0为温控负荷集群的初始电压,P为温控负荷集群的当前有功功率,P0为温控负荷集群的初始有功功率,Q为温控负荷集群的当前无功功率,Q0为温控负荷集群的初始无功功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伟梁志峰李淼苗世洪杨炜晨张世旭汪鹏周鲲鹏曹侃叶畅王友怀胡晓峰伊华茂吴炼孙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