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531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线网、集电杆、绝缘轴套、集电架、集电架底板、第一绝缘子、横梁、第二绝缘子、DC/DC变换器、电机控制器、高压电池、整车控制器、及车身;将DC/DC变换器和集电架的连接线采用带电磁屏蔽层的连接线,将电磁屏蔽层两端分别连接在DC/DC变换器的外壳和集电架底板上,使集电架底板和DC/DC变换器的外壳处于同一电位;绝缘检测仪检测集电杆和DC/DC变换器外壳的绝缘性能时就成为检测集电杆、DC/DC变换器外壳、和集电架底板的绝缘性能,只检测集电架的一级绝缘,当集电架系统一级绝缘失效时就可以提前发现,以此做相应的检查和维修,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化公路系统的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新型双源无轨电车系统的集电架系统与车身之间采用了三级绝缘。其中,新型双源无轨电车系统通过集电杆采集线网的电能,并与集电架的执行机构大底板通过绝缘轴套实现了绝缘功能,此为集电架系统的一级绝缘;在集电架的执行机构大底板下加两个横梁将集电架大底板支撑起来,并且在横梁和大底板之间用绝缘子支撑固定起来实现了集电极系统的二级绝缘;同时集电架的系统的横梁和车身通过绝缘子实现三级绝缘。新型双源无轨电车系统的集电架系统与车身之间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实现了三级绝缘。但是只有当一级、二级、三级绝缘全部失效的情况下,新型双源无轨电车系统的绝缘检测系统才能通过检测线网和车身的绝缘情况时才能检测出来。当一级绝缘和二级绝缘失效时、而一级绝缘未失效时,整车的绝缘检测系统是无法检测出来的,但是此时车是可以正常运营的,如此大大增加了整车绝缘的风险,威胁到车乘人员的人生安全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及方法。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包括集电架(4)、集电架底板(5)、DC/DC变换器(9)及车身(13);其中,车身(13)顶部一侧通过横梁(7)支撑有集电架底板(5),集电架底板(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集电架(4),车身(13)顶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DC/DC变换器(9);所述集电架(4)与所述DC/DC变换器(9)之间连接有带电磁屏蔽层(L1-3)的连接线(L),所述连接线(L)的电磁屏蔽层(L1-3)的两端分别连接集电架底板(5)和DC/DC变换器(9)的外壳(9-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L)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有导体层(L1-1)、绝缘层(L1-2)、电磁屏蔽层(L1-3)、扭转保护层(L1-4)、及外壳层(L1-5)。进一步地,所述扭转保护层(L1-4)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L1-2)的厚度,所述绝缘层(L1-2)的厚度大于所述电磁屏蔽层(L1-3)的厚度,所述绝缘层(L1-2)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壳层(L1-5)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集电架(4)位于所述集电架底板(5)的顶部中央位置,且所述集电架(4)的外缘与所述集电架底板(5)的外缘之间存在供连接所述连接线(L)的电磁屏蔽层(L1-3)的间距。进一步地,所述横梁(7)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集电架底板(5)的底部四周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系统还包括第一绝缘子(6)、横梁(7)、第二绝缘子(8);所述集电架底板(5)底部与所述横梁(7)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绝缘子(6),所述横梁(7)的底部与所述车身(1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绝缘子(8)。进一步地,还提出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连接DC/DC变换器(9)和集电架(4)的连接线(L)替换为带电磁屏蔽层(L1-3)的连接线(L);2)将电磁屏蔽层(L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DC/DC变换器(9)的外壳(9-1)和集电架底板(5)上,使集电架底板(5)和DC/DC变换器(9)的外壳(9-1)处于相同电位;3)通过绝缘检测仪检测集电杆(2)和DC/DC变换器(9)的外壳(9-1)的绝缘性能即能够检测到集电杆(2)、DC/DC变换器(9)的外壳(9-1)、和集电架底板(5)的绝缘性能。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DC/DC变换器和集电架的连接线采用带电磁屏蔽层的连接线,并将电磁屏蔽层两端分别连接在DC/DC变换器的外壳和集电架底板上,如此使集电架底板和DC/DC变换器的外壳处于同一电位;绝缘检测仪检测集电杆和DC/DC变换器外壳的绝缘性能时就成为检测集电杆、DC/DC变换器外壳、和集电架底板的绝缘性能,这就相当于只检测集电架的一级绝缘,当集电架系统一级绝缘失效时就可以提前发现,以此做相应的检查和维修,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线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线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方案为:包括线网1、集电杆2、绝缘轴套3、集电架4、集电架底板5、第一绝缘子6、横梁7、第二绝缘子8、DC/DC变换器9、电机控制器10、高压电池11、整车控制器12、及车身13;其中,车身13顶部一侧通过横梁7支撑有集电架底板5,集电架底板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集电架4,集电架4的顶部通过绝缘轴套3与集电杆2的底部连接,集电杆2的顶部与线网1接触以获取电能,集电架底板5底部与横梁7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子6,横梁7的底部与车身13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子8,车身13顶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DC/DC变换器9,DC/DC变换器9与设置与车身13内部的电机控制器10电连接,设置于车身13内部的高压电池11与电机控制器10连接以向其提供电能,整车控制器12设置于车身13内部。双源无轨电车的集电架4与车身13之间采用三级绝缘:1)双源无轨电车通过集电杆2采集线网1的电能,并与集电架底板5通过绝缘轴套3实现了绝缘功能,此即为集电架4与车身13之间的一级绝缘;2)在集电架底板5下加两个横梁7将集电架底板5支撑起来,并且在横梁7和集电架底板5之间用第一绝缘子6支撑固定起来实现二级绝缘;3)横梁7与车身13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子8实现三级绝缘。双源无轨电车的集电架4与车身13之间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实现三级绝缘。但是只有当一级,二级,三级绝缘全部失效的情况下,双源无轨电车的绝缘检测系统才能通过检测线网和车身的绝缘情况时才能检测出失效状况。当一级绝缘和二级绝缘失效时整车的绝缘检测系统是无法检测出来的,但是此时车是可以正常运营的,如此大大增加了整车绝缘的风险,威胁到车乘人员的人生安全和其他电器设备的安全。现有技术中的绝缘检测方案是分别检测:1)源边(即集电杆)和DC/DC变换器的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2)DC/DC变换器副边和DC/DC变换器的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3)源边(即集电杆)和车身之间的绝缘性能;4)源边(即集电杆)和DC/DC变换器副边之间的绝缘性能;5)DC/DC变换器的外壳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包括集电架(4)、集电架底板(5)、DC/DC变换器(9)及车身(13);其中,车身(13)顶部一侧通过横梁(7)支撑有集电架底板(5),集电架底板(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集电架(4),车身(13)顶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DC/DC变换器(9);/n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架(4)与所述DC/DC变换器(9)之间连接有带电磁屏蔽层(L1-3)的连接线(L),所述连接线(L)的电磁屏蔽层(L1-3) 的两端分别连接集电架底板(5)和DC/DC变换器(9)的外壳(9-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包括集电架(4)、集电架底板(5)、DC/DC变换器(9)及车身(13);其中,车身(13)顶部一侧通过横梁(7)支撑有集电架底板(5),集电架底板(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集电架(4),车身(13)顶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DC/DC变换器(9);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架(4)与所述DC/DC变换器(9)之间连接有带电磁屏蔽层(L1-3)的连接线(L),所述连接线(L)的电磁屏蔽层(L1-3)的两端分别连接集电架底板(5)和DC/DC变换器(9)的外壳(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L)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有导体层(L1-1)、绝缘层(L1-2)、电磁屏蔽层(L1-3)、扭转保护层(L1-4)、及外壳层(L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保护层(L1-4)的厚度大于所述绝缘层(L1-2)的厚度,所述绝缘层(L1-2)的厚度大于所述电磁屏蔽层(L1-3)的厚度,所述绝缘层(L1-2)的厚度大于所述外壳层(L1-5)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隔离式双源无轨电车绝缘性能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架(4)位于所述集电架底板(5)的顶部中央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庆军邱斌朱学军钮震潘国平曹铮
申请(专利权)人:凯博易控车辆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