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064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构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包括下沉式爆坑,其上方设有坑口;防护覆板,其盖设于坑口上方并开设有冲击作用孔,防护覆板上设有若干数量的压力传感器,若干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防护覆板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梁板构件,其设置于冲击作用孔下端;支承装置,其设置于下沉式爆坑内,支承装置设有位移计;动态数据采集仪,其与压力传感器和位移计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反射和绕射造成下沉式爆坑内的检测仪器损坏,获取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获得更加准确的爆炸荷载模型以用于工程结构抗爆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
本技术涉及工程构件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梁板结构是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基本构件,其抗冲击爆炸安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现有的梁板构件抗爆试验装置均裸露于地表,爆炸冲击波的反射和绕射会造成测试仪表的剥离或损坏,导致捕捉不到有效的试验数据,造成极大的试验误差。另一方面,实践表明:即使小当量的近距离爆炸当量也会引起工程构件的严重破坏,其破坏机理涉及整体弯剪和局部材料失效的耦合效应,现有理论很难辨别其破坏模式和破坏程度。近距离爆炸荷载由于涉及到冲击波火球、爆炸产物及冲击波密度的影响,构件承载面上的爆炸荷载分布并非典型的均匀分布,因此确定近距离爆炸荷载分布形式对工程结构抗爆设计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如国外的Kingery&Bulmash,国内的陈力、赵均海等)对近距离爆炸荷载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荷载模型。但由于近距离爆炸涉及因素较多,上述爆炸荷载模型仍然存在很大误差,主要表现为基于现有爆炸荷载模型的计算结果远大于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实现在爆炸冲击波环境下,测试仪器的可靠工作,并获取可靠试验数据,对工程梁板结构抗爆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包括:下沉式爆坑,其上方设有坑口;防护覆板,其盖设于所述坑口上方并开设有冲击作用孔,所述防护覆板上设有若干数量的压力传感器,若干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防护覆板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梁板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冲击作用孔下端;支承装置,其设置于所述下沉式爆坑内以用于支撑所述梁板构件与所述冲击作用孔下端贴合,所述支承装置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梁板构件不同位置挠度的位移计;动态数据采集仪,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计信号连接。可选的,所述下沉式爆坑的边缘围设有的防护侧壁。可选的,所述防护侧壁上端的内侧边缘覆盖有角钢护角。可选的,所述防护侧壁内埋设有钢锚杆,且所述钢锚杆的上端露出所述防护侧壁,所述防护覆板上设有覆板压条,所述覆板压条两端与所述钢锚杆连接。可选的,所述防护覆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可选的,所述支承装置的数量有两组,所述支承装置包括支墩和支座,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支墩上。可选的,所述支座包括底座和辊轴,所述底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辊轴水平嵌设于所述定位槽,所述梁板构件放置于所述辊轴上。可选的,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横梁,两组所述支承装置的支墩通过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横梁上设有所述位移计。可选的,所述冲击作用孔为矩形孔。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沉式爆坑,通过在下沉式爆坑内设置梁板构件,且梁板构件通过支承装置支撑,使其靠近地平面,同时,在梁板构件上设有防护覆板,防护覆板盖设于坑口,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反射和绕射造成下沉式爆坑内的检测仪器损坏,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捕捉,且为了不影响梁板构件承受的爆炸冲击波作用,防护覆板开设有冲击作用孔,使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直接作用于梁板构件的上表面,并通过梁板构件受到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破坏形态提供直接、可靠的试验数据,以完成试验;另外,为了实现检测近距离爆炸载荷分布的情况,通过在防护覆板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近距离爆炸冲击超压及作用时间随爆炸比例距离变化情况;且为了获取梁板构件在受到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破坏形态,设置位移计,同时设置动态数据采集仪与压力传感器和位移计信号连接,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获得更加准确的爆炸荷载模型以用于工程结构抗爆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水平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下沉式爆坑水平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冲击波防护覆板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信号线防护覆板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支墩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支墩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支座的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支座的主视图;图1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横梁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沉式爆坑,11、防护侧壁,12、角钢护角,13、钢锚杆,14、线缆通道,2、防护覆板,21、冲击作用孔,23、冲击波防护覆板,24、信号线防护覆板,25、覆板提手,3、压力传感器,4、梁板构件,5、支承装置,51、支墩,52、支座,521、底座,522、辊轴,53、横梁,6、位移计,7、覆板压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考图1-图1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包括:下沉式爆坑1,其上方设有坑口;防护覆板2,其盖设于坑口上方并开设有冲击作用孔21,防护覆板2上设有若干数量的压力传感器3,若干压力传感器3设置于防护覆板2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梁板构件4,其设置于冲击作用孔21下端;支承装置5,其设置于下沉式爆坑1内以用于支撑梁板构件4与冲击作用孔21下端贴合,支承装置5设有用于检测梁板构件4不同位置挠度的位移计6;动态数据采集仪(附图未示出),其与压力传感器3和位移计6信号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沉式爆坑1,通过在下沉式爆坑1内设置梁板构件4,且梁板构件4通过支承装置5支撑,使其靠近地平面,同时,在梁板构件4上设有防护覆板2,防护覆板2盖设于坑口,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反射和绕射造成下沉式爆坑1内的检测仪器损坏,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捕捉,且为了不影响梁板构件4承受的爆炸冲击作用,防护覆板2开设有冲击作用孔21,使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直接作用于梁板构件4的上表面,并通过梁板构件4受到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破坏形态提供直接、可靠的试验数据,以完成试验;另外,为了实现检测近距离爆炸载荷分布的情况,通过在防护覆板2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3,用于检测近距离爆炸冲击超压及作用时间随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沉式爆坑,其上方设有坑口;/n防护覆板,其盖设于所述坑口上方并开设有冲击作用孔,所述防护覆板上设有若干数量的压力传感器,若干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防护覆板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n梁板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冲击作用孔下端;/n支承装置,其设置于所述下沉式爆坑内以用于支撑所述梁板构件与所述冲击作用孔下端贴合,所述支承装置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梁板构件不同位置挠度的位移计;/n动态数据采集仪,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计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沉式爆坑,其上方设有坑口;
防护覆板,其盖设于所述坑口上方并开设有冲击作用孔,所述防护覆板上设有若干数量的压力传感器,若干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防护覆板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
梁板构件,其设置于所述冲击作用孔下端;
支承装置,其设置于所述下沉式爆坑内以用于支撑所述梁板构件与所述冲击作用孔下端贴合,所述支承装置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梁板构件不同位置挠度的位移计;
动态数据采集仪,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位移计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爆坑的边缘围设有的防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侧壁上端的内侧边缘覆盖有角钢护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下沉式梁板构件的近距离爆炸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侧壁内埋设有钢锚杆,且所述钢锚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祥马建军戴北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