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火盖及包含其的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78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环火盖及包含其的灶具,该内环火盖包括有上下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开设有翻火槽,所述翻火槽自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面向下凹陷,所述环形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点火孔和副火孔,多个所述点火孔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下方,多个所述副火孔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两侧。点火孔上方设置翻火槽,使得点火孔着火后,火焰经过翻火槽,通过翻火槽处的燃气和外界空气混合点燃上盖,从而明显改善内环火盖的点火和翻火性能,大大减少点火翻火不良的问题。通过设置副火孔,使得在内环火盖或点火针定位偏移时,点火针仍然能够对副火孔点火,从而避免产生着火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环火盖及包含其的灶具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环火盖及包含其的灶具。
技术介绍
内环火盖是灶具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通常,内环火盖固定于灶具的燃烧器上且与燃烧器内的燃气通道连通,从燃烧器的燃气通道内从引出煤气或天然气。现有技术中,灶具的内环火盖容易出现点火孔着火后不能翻火(即点火孔着火后,无法点燃上盖网片)的问题,导致点火和翻火性能差,从而引起点火传火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内环火盖容易出现点火孔着火后不能翻火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环火盖及包含其的灶具。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上下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开设有翻火槽,所述翻火槽自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面向下凹陷,所述环形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点火孔和副火孔,多个所述点火孔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下方,多个所述副火孔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两侧。在本方案中,点火孔上方设置翻火槽,使得点火孔着火后,火焰经过翻火槽,通过翻火槽处的燃气和外界空气混合点燃上盖,从而明显改善内环火盖的点火和翻火性能,大大减少点火翻火不良的问题。另外,由于内环火盖在定位时可能存在顺时针和逆时针偏移,并且点火针的定位也存在远近偏移,通过设置副火孔,使得在内环火盖或点火针定位偏移时,点火针仍然能够对副火孔点火,从而避免产生着火不良。该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加工方便,便于批量生产使用。优选地,所述翻火槽为方形槽。优选地,所述翻火槽的长度的范围为3.3mm至4.5mm。r>通过实验验证,翻火槽的长度小于3.5mm时,翻火槽处喷出的燃气浓度不够,点火孔处的火焰仍然无法点燃上盖,翻火还是存在问题;当翻火槽的长度大于4.5mm时,会出现回火的问题。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翻火槽的长度的范围设置为3.3mm至4.5mm,可以在能够翻火的情况下,避免出现回火。优选地,所述方形槽的长度为4mm,所述方形槽的高度为1.7mm。优选地,多个所述点火孔排列成横向的两行,每行所述点火孔的数量为三个;多个所述副火孔排列成竖向的两列,分别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两侧,每列所述副火孔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翻火槽包括上下排列的方形槽和窄槽,所述窄槽自所述方形槽的底面向下凹陷。优选地,多个所述副火孔还设置在所述点火孔的两侧。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避免在内环火盖或点火针定位偏移时,产生着火不良。优选地,所述内环火盖还包括保火部,所述保火部包括保火槽和保火孔,所述保火槽自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面向下凹陷,所述保火孔设置于所述保火槽的下方。在本方案中,保火部的设置有利于外界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升燃烧效率。优选地,所述内环火盖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开设有多个出火孔,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内环火盖的上部,所述上盖与所述翻火槽之间形成空腔。一种灶具,包括上述的内环火盖。在本方案中,包含上述内环火盖的灶具具有点火着火和翻火性能好的优点。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对于该内环火盖,点火孔上方设置翻火槽,使得点火孔着火后,火焰经过翻火槽,通过翻火槽处的燃气和外界空气混合点燃上盖,从而明显改善内环火盖的点火和翻火性能,大大减少点火翻火不良的问题。另外,由于内环火盖在定位时可能存在顺时针和逆时针偏移,并且点火针的定位也存在远近偏移,通过设置副火孔,使得在内环火盖或点火针定位偏移时,点火针仍然能够对副火孔点火,从而避免产生着火不良。该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加工方便,便于批量生产使用。相应地,包含该内环火盖的灶具具有点火着火和翻火性能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内环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内环火盖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内环火盖10环形侧壁11翻火槽12窄槽121点火孔13副火孔14保火槽15保火孔16上盖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下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本实施例揭示一种内环火盖10,如图1所示,该内环火盖10包括有上下延伸的环形侧壁11,环形侧壁11开设有翻火槽12,翻火槽12自环形侧壁11的顶面向下凹陷,环形侧壁11上还设有多个点火孔13和副火孔14,多个点火孔13设置于翻火槽12的下方,多个副火孔14设置于翻火槽12的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点火孔13上方设置翻火槽12,使得点火孔13着火后,火焰通过翻火槽12处的燃气和外界空气点燃上盖17,从而明显改善内环火盖10的点火和翻火性能,大大减少点火翻火不良的问题。另外,由于内环火盖10在定位时可能存在顺时针和逆时针偏移,并且点火针的定位也存在远近偏移,通过设置副火孔14,使得在内环火盖10或点火针定位偏移时,点火针仍然能够对副火孔14点火,从而避免产生着火不良。该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加工方便,便于批量生产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翻火槽12为方形槽。翻火槽12的长度的范围为3.3mm至4.5mm。通过实验验证,翻火槽12的长度小于3.5mm时,翻火槽12处喷出的燃气浓度不够,点火孔13处的火焰仍然无法点燃上盖17,翻火还是存在问题;当翻火槽12的长度大于4.5mm时,会出现回火的问题。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翻火槽12的长度的范围设置为3.3mm至4.5mm,可以在能够翻火的情况下,避免出现回火。具体地,方形槽的长度为4mm,方形槽的高度为1.7mm。如图1所示,多个点火孔13排列成横向的两行,每行点火孔13的数量为三个;多个副火孔14排列成竖向的两列,分别设置于翻火槽12的两侧,每列副火孔14的数量为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点火孔13的排列方式和数量可以有所改变,只要能实现点火的效果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翻火槽12为方形槽,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翻火槽12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如图2所示,翻火槽12包括上下排列的方形槽和窄槽121,窄槽121自方形槽的底面向下凹陷,部分保火孔16和副火孔14位于窄槽121的两侧,这种形式的翻火槽12同样能够实现翻火的效果。如图1所示,多个副火孔14还设置在点火孔13的两侧。其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避免在内环火盖10或点火针定位偏移时,产生着火不良。如图1所示,内环火盖10还包括保火部,所示保火部位于保火槽15和保火孔16的附近,保火部包括保火槽15和保火孔16,保火槽15自环形侧壁11的顶面向下凹陷,保火孔16设置于保火槽15的下方。其中,保火部的设置有利于外界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提升燃烧效率。内环火盖10还包括上盖17,上盖17开设有多个出火孔,上盖17位于内环火盖10的上部,上盖17与翻火槽12之间形成空腔。本实施例还揭示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上述的内环火盖10。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上述内环火盖10的灶具具有点火着火和翻火性能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下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开设有翻火槽,所述翻火槽自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面向下凹陷,所述环形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点火孔和副火孔,多个所述点火孔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下方,多个所述副火孔设置于所述点火孔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上下延伸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开设有翻火槽,所述翻火槽自所述环形侧壁的顶面向下凹陷,所述环形侧壁上还设有多个点火孔和副火孔,多个所述点火孔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下方,多个所述副火孔设置于所述点火孔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火槽为方形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火槽的长度的范围为3.3mm至4.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槽的长度为4mm,所述方形槽的高度为1.7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点火孔排列成横向的两行,每行所述点火孔的数量为三个;多个所述副火孔排列成竖向的两列,分别设置于所述翻火槽的两侧,每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艳李林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