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74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包括电动撑杆的可伸缩杆体,可伸缩杆体内滑动连接有可驱使电动撑杆伸缩的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内设有伸缩结构,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转动连接有驱使伸缩结构伸缩的第一转动机构,第一壳体外侧壁通过转接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第二壳体内还设有驱动第二转动机构转动的电机,转接部内设有第三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通过第三转动机构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包括一端转动连接电机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过载保护机构,第一转轴远离电机一端外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和过滤保护机构插接,第一齿轮通过第三转动机构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电动尾门
,具体涉及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
技术介绍
电动撑杆当前已普遍运用于车体尾门的开合,但是三厢车尾门的电动撑杆固定行程较长一直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在一些空间较为紧凑的三厢车尾箱中,想要运用固定行程较长的电动撑杆更是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在空间较为紧凑的三厢车尾箱内加装的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包括电动撑杆的可伸缩杆体,可伸缩杆体内滑动连接有可驱使电动撑杆伸缩的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内设有伸缩结构,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转动连接有驱使伸缩结构伸缩的第一转动机构,第一壳体外侧壁通过转接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第二壳体内还设有驱动第二转动机构转动的电机,转接部内设有第三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通过第三转动机构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包括一端转动连接电机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过载保护机构,第一转轴远离电机一端外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和过滤保护机构插接,第一齿轮通过第三转动机构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本技术方案中的产品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方案中的通过三个齿轮实现转向,平行布置,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固定行程,可应用于空间紧凑的三厢车的尾箱。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内的设置的过载保护机构可以有效防止在人为暴力或误操作尾门时,可以有效切断驱动电机的动力与丝杆传动分离,防止电机堵转造成传动系统损坏。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电动撑杆,本方案中的电动撑杆固定行程较短,可满足一般空间较紧凑的车型,同时本技术方案中的过载保护机构也可有效对整个电动撑杆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电动撑杆的使用年限。本技术方案中过载保护机构在无过载时:电机通电后转动再通过电机自带的减速箱输出给第一转轴,而由于第一转轴通过滑块和分离盘内侧壁的滑槽是滑动连接的,因此第一转轴的周向转动会带动分离盘进行周向转动,而此时分离盘靠近第三壳体一端通过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三壳体是插接的,因此分离盘的周向转动会带动第三壳体在第一容置腔内进行周向转动,从而实现联动输出动力给壳体。而第三壳体背离分离盘一侧与第一齿轮之间为插接结构,因此第三壳体的转动动力会输出到第一齿轮,再由第一齿轮传递给传动齿,最终由传动轴传递到第一伸缩杆内的伸缩结构。本技术方案中过载保护机构当过载时:当第一转轴传递给分离盘的扭矩过大时,分离盘扭矩分力使得分离盘克服第一弹簧给予的弹簧力,分离盘会在第一转轴外侧壁的滑块上向第一弹簧方向滑动,进而分离盘的第一限位凹槽与第三壳体底面的第一限位凸起分离,从而使分离盘的周向转动动力无法传输给第三壳体,进而使第三壳体和分离盘做相对滑动,即打滑。最终第一转轴的周向转动动力无法通过第三壳体传递到第一齿轮,也就无法将第一转轴周向转动的动能传递至第一伸缩杆内的伸缩结构。而打滑需要具备的扭矩限值由弹簧力的大小决定作为一种优选:过载保护机构包括一端与第一齿轮插接的第三壳体,第三壳体背离第一齿轮一侧设有柱状容置槽,柱状容置槽底面设有可供第一转轴横向穿过的第一通孔,位于柱状容置槽内的第一转轴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分离盘,柱状容置槽远离分离盘一侧设有垫片,垫片外侧壁与柱状容置槽内侧壁相贴合,垫片和分离盘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分离盘靠近柱状容置槽底面一侧的端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凹槽,柱状容置槽底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可与第一限位凹槽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一转轴穿过第一容置腔侧壁后与电机转动连接,当过载时,第一转轴外侧壁的垫片背离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容置腔靠近电机一侧的内侧壁相贴合。在无过载时,垫片外侧壁与柱状容置槽内侧壁过盈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第三壳体远离柱状容置槽一侧外侧壁设有周向设有第二限位凹槽,第一齿轮靠近第三壳体一侧外侧壁设有可插入第二限位凹槽内的第二限位凸起。作为一种优选:转接部内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设有第一齿轮一端连通,第二容置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容置腔内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转动机构传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三容置腔,第三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连通,第一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三容置腔内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外侧壁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轴承外侧壁和第三容置腔内侧壁相触,第三容置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作为一种优选:第一伸缩杆包括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容置腔内的第一管套和滑动连接于第一管套内的第二管套,第一管套远离第一壳体一端设有可供第二管套滑出的第二通孔,第一管套和第二管套内滑动连接有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管套内的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一端伸入第三容置腔内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第一丝杆远离第二齿轮外侧壁螺纹连接有丝杆螺母,第二管套一端固定连接丝杆螺母远离第一管套一侧,第二管套远离第一管套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球头,第一伸缩杆外侧壁周向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外侧壁,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壳体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球头。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转轴外侧壁周向设有滑块,分离盘中心设有可供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侧壁设有可供滑块嵌入配合限位滑动的滑槽,分离盘靠近柱状容置槽底面一侧的端面周向间隔设有12个第一限位凹槽,柱状容置槽底面周向间隔设有12个可与第一限位凹槽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容置腔靠近第一齿轮一侧内侧壁设有第四容置腔,第四容置腔内设有阻力结构,阻力结构包括摩擦结构和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和第一齿轮之间设有垫圈,第三弹簧远离第一齿轮一侧与摩擦结构相抵,摩擦结构包括第一压片、第二压片,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之间设有摩擦片,第一压片远离摩擦片一侧与第四容置腔的内侧壁相抵,第二压片远离第一压片一侧与第三弹簧远离垫圈一侧相抵。在此技术方案中在电动撑杆伸展和收缩时,阻力结构开始工作,能够增加第一齿轮转动的阻力贡献给电动撑杆,进而有效地抵消汽车尾门的自重问题,可以让汽车尾门在任何位置悬停,开关门平稳,自定义开门高度,提升使用体验。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中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中第二转动机构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中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6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7是图1中C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包括电动撑杆的可伸缩杆体,所述可伸缩杆体内滑动连接有可驱使电动撑杆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所述第一伸缩杆(1)内设有伸缩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内转动连接有驱使伸缩结构(2)伸缩的第一转动机构(4),所述第一壳体(3)外侧壁通过转接部(5)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6)内设有第一容置腔(7),所述第一容置腔(7)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8),所述第二壳体(6)内还设有驱动第二转动机构(8)转动的电机(9),所述转接部(5)内设有第三转动机构(10),所述第二转动机构(8)通过第三转动机构(1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4),所述第二转动机构(8)包括一端转动连接电机(9)的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过载保护机构(12),所述第一容置腔(7)远离电机(9)和过载保护机构(12)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中心设有可供第一转轴(11)远离电机(9)一端插入的通孔,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2)与第一齿轮(13)外侧壁插接,所述第一齿轮(13)通过第三转动机构(1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包括电动撑杆的可伸缩杆体,所述可伸缩杆体内滑动连接有可驱使电动撑杆伸缩的第一伸缩杆(1),所述第一伸缩杆(1)内设有伸缩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内转动连接有驱使伸缩结构(2)伸缩的第一转动机构(4),所述第一壳体(3)外侧壁通过转接部(5)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6)内设有第一容置腔(7),所述第一容置腔(7)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8),所述第二壳体(6)内还设有驱动第二转动机构(8)转动的电机(9),所述转接部(5)内设有第三转动机构(10),所述第二转动机构(8)通过第三转动机构(1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4),所述第二转动机构(8)包括一端转动连接电机(9)的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过载保护机构(12),所述第一容置腔(7)远离电机(9)和过载保护机构(12)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中心设有可供第一转轴(11)远离电机(9)一端插入的通孔,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2)与第一齿轮(13)外侧壁插接,所述第一齿轮(13)通过第三转动机构(1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机构(12)包括一端与第一齿轮(13)插接的第三壳体(14),所述第三壳体(14)背离第一齿轮(13)一侧设有柱状容置槽(15),所述柱状容置槽(15)底面设有可供第一转轴(11)横向穿过的第一通孔(16),位于柱状容置槽(15)内的第一转轴(11)外侧壁滑动连接有分离盘(17),所述柱状容置槽(15)远离分离盘(17)一侧设有垫片(18),所述垫片(18)外侧壁与柱状容置槽(15)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垫片(18)和分离盘(17)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9),所述分离盘(17)靠近柱状容置槽(15)底面一侧的端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凹槽(20),所述柱状容置槽(15)底面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可与第一限位凹槽(20)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凸起(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14)远离柱状容置槽(15)一侧外侧壁设有周向设有第二限位凹槽(22),所述第一齿轮(13)靠近第三壳体(14)一侧外侧壁设有可插入第二限位凹槽(22)内的第二限位凸起(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过载保护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5)内设有第二容置腔(24),所述第二容置腔(24)与第一容置腔(7)设有第一齿轮(13)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容置腔(24)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机构(10),所述第三转动机构(10)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容置腔(24)内的第二转轴(25),所述第二转轴(25)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26),所述传动齿轮(26)与第一齿轮(13)啮合,所述传动齿轮(26)与第一壳体(3)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祥李全佑戴光林张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