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633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防护网、定位环、定位杆、地钉、倒刺、旋拧螺纹、第一垫片、第一螺帽、第二垫片和第二螺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的形状大小均完全相等,且采用软性不锈钢钢材加工制作构成矩形结构,通过可变形的固定框,使该装置能够对不同形状的坡面进行防护,防护网整体呈渔网状,并在防护网上喷涂有一层抗氧化层,防止防护网锈蚀损坏,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通过定位杆穿过定位环,进而呈拼接式连接,能够根据情况将装置拼接成不同的大小,进而满足不同地形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坡面防护装置,具体为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属于坡面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坡面防护是指为了避免暴露于大气中受到水、温度、风等自然因素反复作用的路堤和路堑边坡坡面出现剥落、碎落、冲刷或表层土溜坍等破坏而对坡面加以防护的措施,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兼顾路基美化和协调自然环境,坡面防护设施,不承受外力作用,必须要求坡面岩土整体稳定牢固,常用的坡面防护方式有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等)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砌石、护面墙等),前者可视为有“生命”防护,后者为无机物防护,有“生命”防护以土质边坡为主,无机物防护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有“生命”防护在边坡稳定和改善路容方面,优于无机物防护。由于在园林设计中需要对坡面进行防护,因此,则需要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坡面防护装置,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坡面防护装置大多为整体结构,导致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拼接时适当的大小,其二、现有的坡面防护装置的地钉上大多没有设置倒刺,导致地钉无法与土地完全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防护网、定位环、定位杆、地钉、倒刺、旋拧螺纹、第一垫片、第一螺帽、第二垫片和第二螺帽;所述第一固定框连接在第二固定框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框与第一固定框共同构成该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防护网焊接固定在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上,所述定位环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的四角处,所述定位杆竖直贯穿定位环,所述地钉焊接固定在定位杆的底部,所述倒刺焊接固定在地钉的侧壁上,所述旋拧螺纹设置在定位杆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垫片呈嵌套式连接在定位杆上,所述第一螺帽旋拧连接在定位杆上,且位于第一垫片的下方,所述第二垫片呈嵌套连接在定位杆上,且位于第一垫片的上方,所述第二螺帽旋拧连接在定位杆上,且位于第二垫片的上方。优选的,为了通过可变形的固定框,使该装置能够对不同形状的坡面进行防护,所述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的形状大小均完全相等,且采用软性不锈钢钢材加工制作构成矩形结构。优选的,为了防止防护网锈蚀损坏,所述防护网整体呈渔网状,并在防护网上喷涂有一层抗氧化层。优选的,为了能够根据情况将装置拼接成不同的大小,进而满足不同地形的使用需求,所述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通过定位杆穿过定位环,进而呈拼接式连接。优选的,为了通过倒刺保证地钉能够与土地完全固定,进而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所述地钉与倒刺均呈锥形,且地钉、倒刺之间所夹角度均为30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坡面防护装置设计合理,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的形状大小均完全相等,且采用软性不锈钢钢材加工制作构成矩形结构,通过可变形的固定框,使该装置能够对不同形状的坡面进行防护,防护网整体呈渔网状,并在防护网上喷涂有一层抗氧化层,防止防护网锈蚀损坏,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通过定位杆穿过定位环,进而呈拼接式连接,能够根据情况将装置拼接成不同的大小,进而满足不同地形的使用需求,地钉与倒刺均呈锥形,且地钉、倒刺之间所夹角度均为30度,通过倒刺保证地钉能够与土地完全固定,进而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地钉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固定框,2、第二固定框,3、防护网,4、定位环,5、定位杆,6、地钉,7、倒刺,8、旋拧螺纹,9、第一垫片,10、第一螺帽,11、第二垫片和12、第二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防护网3、定位环4、定位杆5、地钉6、倒刺7、旋拧螺纹8、第一垫片9、第一螺帽10、第二垫片11和第二螺帽12;所述第一固定框1连接在第二固定框2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框2与第一固定框1共同构成该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防护网3焊接固定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上,所述定位环4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的四角处,所述定位杆5竖直贯穿定位环4,所述地钉6焊接固定在定位杆5的底部,所述倒刺7焊接固定在地钉6的侧壁上,所述旋拧螺纹8设置在定位杆5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垫片9呈嵌套式连接在定位杆5上,所述第一螺帽10旋拧连接在定位杆5上,且位于第一垫片9的下方,所述第二垫片11呈嵌套连接在定位杆5上,且位于第一垫片9的上方,所述第二螺帽12旋拧连接在定位杆5上,且位于第二垫片11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的形状大小均完全相等,且采用软性不锈钢钢材加工制作构成矩形结构,通过可变形的固定框,使该装置能够对不同形状的坡面进行防护,所述防护网3整体呈渔网状,并在防护网3上喷涂有一层抗氧化层,防止防护网3锈蚀损坏,所述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通过定位杆5穿过定位环4,进而呈拼接式连接,能够根据情况将装置拼接成不同的大小,进而满足不同地形的使用需求,所述地钉6与倒刺7均呈锥形,且地钉6、倒刺7之间所夹角度均为30度,通过倒刺7保证地钉6能够与土地完全固定,进而保证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坡面防护装置时,先将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分别铺设在坡上,然后将地钉6穿过定位环4,并通过倒刺7将其与地面完全固定,然后通过旋拧第一螺帽10和第二螺帽12,将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完全锁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防护网(3)、定位环(4)、定位杆(5)、地钉(6)、倒刺(7)、旋拧螺纹(8)、第一垫片(9)、第一螺帽(10)、第二垫片(11)和第二螺帽(12);所述第一固定框(1)连接在第二固定框(2)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框(2)与第一固定框(1)共同构成该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防护网(3)焊接固定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上,所述定位环(4)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的四角处,所述定位杆(5)竖直贯穿定位环(4),所述地钉(6)焊接固定在定位杆(5)的底部,所述倒刺(7)焊接固定在地钉(6)的侧壁上,所述旋拧螺纹(8)设置在定位杆(5)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垫片(9)呈嵌套式连接在定位杆(5)上,所述第一螺帽(10)旋拧连接在定位杆(5)上,且位于第一垫片(9)的下方,所述第二垫片(11)呈嵌套连接在定位杆(5)上,且位于第一垫片(9)的上方,所述第二螺帽(12)旋拧连接在定位杆(5)上,且位于第二垫片(1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防护网(3)、定位环(4)、定位杆(5)、地钉(6)、倒刺(7)、旋拧螺纹(8)、第一垫片(9)、第一螺帽(10)、第二垫片(11)和第二螺帽(12);所述第一固定框(1)连接在第二固定框(2)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框(2)与第一固定框(1)共同构成该基于园林设计的坡面防护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防护网(3)焊接固定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上,所述定位环(4)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框(1)、第二固定框(2)的四角处,所述定位杆(5)竖直贯穿定位环(4),所述地钉(6)焊接固定在定位杆(5)的底部,所述倒刺(7)焊接固定在地钉(6)的侧壁上,所述旋拧螺纹(8)设置在定位杆(5)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垫片(9)呈嵌套式连接在定位杆(5)上,所述第一螺帽(10)旋拧连接在定位杆(5)上,且位于第一垫片(9)的下方,所述第二垫片(11)呈嵌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晴陈鸿张伟张远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