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463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坡面整治:将坡面上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清理干净;S2、坡面修整处理:对于明显存在危岩的凸出且易脱落的部位进行击落,对于明显凹进的地段进行填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定混凝土配方和混合植绿种子配方对岩石和混凝土边坡进行了防护和绿化,不但增加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而且使生态土层不产生龟裂,营造较好的植物生长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胶凝材料、砂质土、植物纤维、复合肥等混合后掺入土壤基材中,同时可以使护坡基材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对矿质元素的释放的作用,增加土壤的养分活化速度,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有效地促进边坡恢复的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恢复工程及边坡
,具体为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环境绿化在发达国家比较重视;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钢筋水泥框格法、植生卷铺盖法、客土喷植法、纤维绿化法、生态多孔混凝土绿化法、厚层基材喷射绿化法等;国内边坡绿化的公司有不少家,但多限于模仿和引进国外的边坡绿化方法;如客土喷植法、厚层基材喷射法、多孔混凝土绿法,边坡绿化,这些方法在土边坡上实施效果还可以,但是由于它们的共同弱点是强度很低不能承担边坡防护作用,并且在长时间使用后存在保水性能差和不耐旱等缺点,且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不足,而导致生态土层容易产生龟裂的情况,造成该环境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进而不适用于岩石边坡的防护绿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坡面整治:将坡面上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清理干净;S2、坡面修整处理:对于明显存在危岩的凸出且易脱落的部位进行击落,对于明显凹进的地段进行填补;S3、高强度土工网和锚钉的铺设安装:采用电锤垂直于坡面进行钻孔,击入锚钉,铺设14#镀锌勾花铁丝网,所述铁丝网网片从植被结合部顶由上至下铺设,在所述锚钉接触处一并用采用18#铁丝与锚钉绑扎牢固;S4、生态土基材制备:生态土基材由胶凝材料、砂质土、植物纤维和复合肥混合组成;S5、生态土喷植:完成坡面整治、网和锚钉铺设,并做好生态土基材组分备料并配制后,进行生态土基材喷植施工,喷植所用设备为一般混凝土喷射机,分基层和表层分别进行喷射;S6、强制性养护与管理:在喷播施工结束后两天内,在基材表面加盖无纺布,安装喷灌系统,实行每天的均匀洒水养护。优选的,在S1中,所述坡面障碍物清理包括清除植被结合部和清理坡面开口线以上原始边坡的接触面,且清理宽度1.0~1.5m,以铲除原始边坡上植物枝干为准,对地下根茎无必要的进行挖除,清除坡表面的杂草、落叶枯枝和浮土浮石。优选的,在S2中,在进行击落时,先用电锤或风镐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钻出孔洞,然后用锤击落,在进行填补,用风镐将需填补处凿出麻面,其深度1~1.5cm,然后用高压风、水将其冲洗干净,最后用砂浆将其填平。优选的,在S3中,所述锚钉采用Φ14或Φ16螺纹钢,长度30~60cm锚固,锚钉间距1×1m,孔深20~50cm,锚杆外露10cm,为坡体顶部加强稳定,采用长60cm进行加密加长处理,所述锚钉稍上倾与坡面夹角95~100°,坡体部分岩石风化严重处,以锚钉击入坡体后稳定为准,按采用锚钉规格、入岩深度和间距垂直于坡面配置好锚钉后,然后铺设14#镀锌勾花铁丝网,且所述铁丝网的网目采用5×5cm,所述铁丝网网片从植被结合部顶由上至下铺设,加筋网铺设时做到张紧,所述加筋网网间上下需进行5~6㎝的搭接,网间左右不需进行搭接,所有网片之间采用18#铁丝绑扎牢固,在所述锚钉接触处一并采用18#铁丝与锚钉绑扎牢固,网片距坡面保持7cm的距离。优选的,在S4中,生态土基材制备各组分材料的选择:所述胶凝材料采用聚氯乙烯树脂;所述砂质土采用工程所在地原有的地表土壤经风干粉碎过筛而成的土,且土壤中砂粒含量为4~5%,最大粒径为5~8mm,含水量为15~20%;所述植物纤维采用酒糟、醋渣或新鲜有机质的粉碎物,所述新鲜有机质的粉碎物在基材配置前应进行自然发酵处理和复合肥;所述新鲜有机质的粉碎物为稻壳、秸秆和稻草其中任意一种;按配合比制备各组分材料,利用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待用,且在表层基材搅拌时加入植物种子。优选的,在S5中,从坡面由上至下进行喷护,先基层后表层,每次喷护单宽4~6米,高度3~5米,喷播由15~20立方的空压机送风,采用干式喷浆法施工。优选的,第一层喷植时,在喷浆之前再次检查坡面上的浮土、草皮、树根及其它杂物是否清理干净,确认后用水进行坡面喷淋,以促使喷射生态土基材与基面连接紧密,然后进行试喷试验,以调节水灰比,再进行喷浆施工;基层的喷护厚度为8~9cm;喷射作业开始时,应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喷射结束时应待喷射料喷完后,再关风;在基层喷射混凝土时一次喷至相应的喷护厚度,不需分层喷植;喷射过程中,喷嘴距坡面的距离控制在0.6~1.0m,应垂直于坡面,最大倾斜角度为8~10°,喷浆中,喷射头输出压力为0.1~0.3MPa;第二层喷植时,基层施工结束6~8h进行表层喷护,控制在3~4h;表层的喷护厚度为1~2cm;近距离实施喷播,以保证草籽播撒的均匀性;喷播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单块宽度按4~6m进行控制。优选的,在S6中,在喷播结束后的前两个月日常进行的给植物浇水工作,在喷播施工结束后两天内,在基材表面加盖无纺布,安装喷灌系统,实行每天的均匀洒水养护,喷灌系统由蓄水池、主供水管道、供水支管、摇臂喷头、水龙头和控制阀组成;强制性养护期间注意植物种子的出芽均匀度和出芽率,对局部出芽不齐和没有出芽的坡面要进行补植,且包括对栽培植物的成活率监测,及时更换补种没有成活的苗木,且对出现的病虫害要进行病理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生态土主要是针对大于50°的高陡岩石边坡防护和绿化,达到抗暴雨冲刷能力且达到防护作用,又可以营造较好的植物生长环境,能够解决岩石边坡的浅层防护不佳的问题,生态土防技术实现了边坡防护和园林绿化两大功能间的结合,不仅增强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又可以改变生态土特性,营造较好的植物生环境;二、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混凝土配方和混合植绿种子配方对岩石和混凝土边坡进行了防护和绿化,不但增加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而且使生态土层不产生龟裂,营造较好的植物生长环境;三、本专利技术将胶凝材料、砂质土、植物纤维、复合肥等混合后掺入土壤基材中,采用喷浆机最后喷射于边坡上,给予植物充分的营养,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的环境,对边坡绿化植物生长非常有利,同时可以使护坡基材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对矿质元素的释放的作用,增加土壤的养分活化速度,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有效地促进边坡恢复的进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草种的种植配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坡面整治:将坡面上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清理干净;S2、坡面修整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坡面整治:将坡面上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清理干净;/nS2、坡面修整处理:对于明显存在危岩的凸出且易脱落的部位进行击落,对于明显凹进的地段进行填补;/nS3、高强度土工网和锚钉的铺设安装:采用电锤垂直于坡面进行钻孔,击入锚钉,铺设14#镀锌勾花铁丝网,所述铁丝网网片从植被结合部顶由上至下铺设,在所述锚钉接触处一并用采用18#铁丝与锚钉绑扎牢固;/nS4、生态土基材制备:生态土基材由胶凝材料、砂质土、植物纤维和复合肥混合组成;/nS5、生态土喷植:完成坡面整治、网和锚钉铺设,并做好生态土基材组分备料并配制后,进行生态土基材喷植施工,喷植所用设备为一般混凝土喷射机,分基层和表层分别进行喷射;/nS6、强制性养护与管理:在喷播施工结束后两天内,在基材表面加盖无纺布,安装喷灌系统,实行每天的均匀洒水养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坡面整治:将坡面上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清理干净;
S2、坡面修整处理:对于明显存在危岩的凸出且易脱落的部位进行击落,对于明显凹进的地段进行填补;
S3、高强度土工网和锚钉的铺设安装:采用电锤垂直于坡面进行钻孔,击入锚钉,铺设14#镀锌勾花铁丝网,所述铁丝网网片从植被结合部顶由上至下铺设,在所述锚钉接触处一并用采用18#铁丝与锚钉绑扎牢固;
S4、生态土基材制备:生态土基材由胶凝材料、砂质土、植物纤维和复合肥混合组成;
S5、生态土喷植:完成坡面整治、网和锚钉铺设,并做好生态土基材组分备料并配制后,进行生态土基材喷植施工,喷植所用设备为一般混凝土喷射机,分基层和表层分别进行喷射;
S6、强制性养护与管理:在喷播施工结束后两天内,在基材表面加盖无纺布,安装喷灌系统,实行每天的均匀洒水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坡面障碍物清理包括清除植被结合部和清理坡面开口线以上原始边坡的接触面,且清理宽度1.0~1.5m,以铲除原始边坡上植物枝干为准,对地下根茎无必要的进行挖除,清除坡表面的杂草、落叶枯枝和浮土浮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进行击落时,先用电锤或风镐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钻出孔洞,然后用锤击落,在进行填补,用风镐将需填补处凿出麻面,其深度1~1.5cm,然后用高压风、水将其冲洗干净,最后用砂浆将其填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生态土护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锚钉采用Φ14或Φ16螺纹钢,长度30~60cm锚固,锚钉间距1×1m,孔深20~50cm,锚杆外露10cm,为坡体顶部加强稳定,采用长60cm进行加密加长处理,所述锚钉稍上倾与坡面夹角95~100°,坡体部分岩石风化严重处,以锚钉击入坡体后稳定为准,按采用锚钉规格、入岩深度和间距垂直于坡面配置好锚钉后,然后铺设14#镀锌勾花铁丝网,且所述铁丝网的网目采用5×5cm,所述铁丝网网片从植被结合部顶由上至下铺设,加筋网铺设时做到张紧,所述加筋网网间上下需进行5~6㎝的搭接,网间左右不需进行搭接,所有网片之间采用18#铁丝绑扎牢固,在所述锚钉接触处一并采用18#铁丝与锚钉绑扎牢固,网片距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恒丰集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