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411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三乙胺和乙酰氯缩合反应生成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和三乙胺盐酸盐,步骤二、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与甲基肼环合反应生成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和二甲胺水溶液,步骤三、甲酸、乙酰乙酸乙酯与步骤二环合反应生成的二甲胺反应生成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和水,步骤三生成的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作为步骤二的反应物循环使用,步骤四、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水解得到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合成步骤少,反应过程安全,无三废污染,适用于工业化批量规模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属于化学合成

技术介绍
农药杂质的产生一般源于农药生产过程,其存在对人类和环境都可能有一定潜在危害,也有可能对农产品和农作物存在潜在污染、药害,还有可能影响农药本身的稳定性。目前农药杂质已被列为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农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已经成为国际组织(FAO、EU等)和农药生产企业的管理重点。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是杀菌剂吡唑奈菌胺、氟唑菌酰胺、联苯菌胺的主要控制杂质,对于该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有助于农药新产品登记,因为原药全组分分析是农药登记中的必备环节。目前鲜有关于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报道,极少已公开的文献所述合成路线制备工艺复杂、纯度低、合成过程不易控制。中国专利文献CN108117520A(申请号:201711252553.6)公开了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由乙酰乙酸乙酯与原甲酸三乙酯在乙酸酐中加热回流反应,再将反应液加入到甲基肼与乙醇的混合液中制得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水解后加入盐酸制得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后加入有机溶剂稀释,然后加入芳基烷胺和三乙胺,室温过夜搅拌,萃取,柱层析,制得1,3-二甲基-1H-吡唑-4-酰胺衍生物。该方法原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步骤少,反应过程安全,可批量规模制备,基本无三废的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三乙胺和乙酰氯,缩合反应生成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和三乙胺盐酸盐,反应式如下:,步骤二、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与甲基肼环合反应生成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和二甲胺水溶液,反应式如下:,步骤三、甲酸、乙酰乙酸乙酯与所述步骤二环合反应生成的二甲胺反应生成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和水,反应式如下:,上述步骤三生成的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作为所述步骤二的反应物循环使用,步骤四、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水解得到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反应式如下:。上述步骤四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酸性催化剂是浓度为50%的硫酸。其他硫酸浓度均达不到良好的水解效果,其他无机酸如盐酸、磷酸、硝酸进行水解效果均不佳。上述步骤四中的硫酸与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的摩尔量之比是4∶1至5∶1。上述步骤四中的硫酸与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的摩尔量之比是4.5∶1。该硫酸的投料比例水解效果最为理想。上述步骤一的反应温度为0℃~35℃;上述步骤二的反应温度为-10℃~5℃;上述步骤三的反应温度为25℃~100℃,上述步骤三的反应压力为2.0MPa~5.0MPa;上述步骤四的反应温度为50℃~120℃。优选地,上述步骤一的反应温度为5℃~10℃;上述步骤二的反应温度为0℃~5℃;上述步骤三的反应温度为50℃~60℃,上述步骤三的反应压力为2.5MPa~3.0MPa;上述步骤四的反应温度为60℃~70℃。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用溶剂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苯、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用二氯甲烷缩合时尾气管道因溶剂挥发带走三乙胺盐酸盐而经常堵塞尾气管道,用苯系列溶剂会影响到环合工序的油水分层速度。因此,优选地,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用溶剂是二氯乙烷。上述步骤三通过通入气体维持反应压力,气体是氩气、氮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价廉易得的氮气,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有助于加快反应速度,因此可适当添加一氧化碳。上述步骤一中的乙酰氯与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的摩尔量之比为1.02∶1至1.08∶1,上述步骤一中的三乙胺与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的摩尔量之比为1.05∶1至1.1∶1;上述步骤二中的甲基肼和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的摩尔量之比为1.05∶1至1.1∶1;上述步骤三中的乙酰乙酸乙酯与二甲胺的摩尔量之比为1∶2.3至1∶2.7,上述步骤三中的乙酰乙酸乙酯与甲酸的摩尔量之比为1∶1.1至1∶1.3。本专利技术缩合工序的缚酸剂选取三乙胺。本专利技术中的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如果是缩合工序的产物,摩尔量根据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乘以缩合工序的GC中控纯度进行折算。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以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三乙胺和乙酰氯作为原料,缩合反应和环合反应在常压或微正压下即可进行,反应效率高,反应过程安全可控。本专利技术的环合工序不需要在深冷环境条件下进行,能源的消耗较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原料来源广泛,其中价格较昂贵的原料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后期可以以甲酸、乙酰乙酸乙酯与环合反应生成的二甲胺进行反应,生成的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来代替,反应物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和资源的可循环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缩合工序得到的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有机溶剂液可不经任何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环合。(2)本专利技术的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采用了酸性酯水解工艺,催化剂采用浓度用量适宜的硫酸进行,水解效果非常好,没有碱性酯水解会产生废盐的缺点,环保费用较低。另外水解反应中部分还未参与反应的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会溶解在离心母液中,可循环套用,无废水产生。本专利技术的酸性酯水解工艺普适性很强,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吡唑羧酸酯的水解。(3)本专利技术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的环合工序得到的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二氯乙烷液含有少量二甲胺残留,需用浓度为50%的硫酸洗尽,由于后续步骤用浓度为50%的硫酸作为催化剂,所以残留的硫酸洗涤后不必再设法洗去残留在料液中的硫酸。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的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图。图2是实施例1中的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三乙胺和乙酰氯,缩合反应生成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和三乙胺盐酸盐,反应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三乙胺和乙酰氯,缩合反应生成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和三乙胺盐酸盐,反应式如下:


步骤二、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与甲基肼环合反应生成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和二甲胺水溶液,反应式如下:


步骤三、甲酸、乙酰乙酸乙酯与所述步骤二环合反应生成的二甲胺反应生成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和水,反应式如下:


所述步骤三生成的2-二甲氨基-3-氧代丁酸乙酯作为所述步骤二的反应物循环使用,
步骤四、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水解得到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反应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所述酸性催化剂是浓度为50%的硫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硫酸与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的摩尔量之比是4∶1至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硫酸与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乙酯的摩尔量之比是4.5∶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1,3-二甲基-1H-吡唑-4-羧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反应温度为0℃~35℃;所述步骤二的反应温度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韦康王明春朱海陈东辉相雪理杨沫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科莱博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