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0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底部的底板,底板上设有锚固螺栓,底板的顶面上固定有若干条链条,链条上可拆卸连接有浮床机构,浮床机构包括砂岩支座,砂岩支座的底面上可拆卸连接有锥形筒,锥形筒的窄口朝下,锥形筒与砂岩支座连接处的外侧套接有环形浮板,锥形筒的内腔中固定有砂岩隔板,砂岩支座上开设有贯通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砂岩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上下对应设置,第二限位孔内套接有气囊环,气囊环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凸起颗粒,凸起颗粒的空腔与气囊环的内腔连通,气囊环上安装有气嘴。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换浮萍的过程方便快捷,且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目前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中一般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法,主要采用浮萍这种好氧植物改善河道内的富养环境,将浮萍种植在漂浮床上或将其直接抛种在河道内,但种植在漂浮床上的浮萍,其根茎在生长时容易缠绕在一起,当浮萍枯萎需要更换时,需要维护人员拉扯根茎,将其由漂浮床上取下,由于漂浮床上的浮萍根茎已经大片大片的缠绕在一起,很难将其取下,并且由于漂浮床在水面上游离,浮萍很容易从漂浮床上脱落,同时遇到恶劣天气时河流速度加快,容易使漂浮床飘走,受外力影响也经常会导致漂浮床翻倒,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锚固螺栓,所述底板的顶面上固定有若干条链条,所述链条上可拆卸连接有浮床机构,所述浮床机构包括砂岩支座,所述砂岩支座的底面上可拆卸连接有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窄口朝下,所述锥形筒与砂岩支座连接处的外侧套接有环形浮板,所述锥形筒的内腔中固定有砂岩隔板,所述砂岩支座上开设有贯通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砂岩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套接有气囊环,所述气囊环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凸起颗粒,所述凸起颗粒的空腔与所述气囊环的内腔连通,所述气囊环上安装有气嘴,所述锥形筒的底部与所述链条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卡箍组件。优选的,所述砂岩支座的顶面上可拆卸连接有网罩。优选的,所述锥形筒的底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网板,所述网板的底面上固定有挂环,所述挂环与所述卡箍组件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卡箍组件包括两个箍体,两个所述箍体的一端相轴接,两个所述箍体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紧固螺栓。优选的,所述挂环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所述箍体内。优选的,所述链条的数量为3条。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在河道内固定底板,在链条的限制下,即使遇到恶劣天气,浮床机构也不会随河流飘走,通过锥形筒给于浮床机构重心,环形浮板周向收到浮力作用,进一步使浮床机构平稳漂浮于水面上,将浮萍植株分组插接在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之间,浮萍的叶片在第一限位孔之上,对气嘴充气使得气囊环、凸起颗粒胀满挤压第二限位孔内的浮萍根茎,保证浮萍不会脱离浮床机构,同时使得各组浮萍的根茎之间不会缠绕在一起,只是同一组内的浮萍根茎会有缠绕,当浮萍枯萎时只需要将各组浮萍由两个限位孔逐一拔出即可,使用便捷,且整体装置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浮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为底板,2为锚固螺栓,3为链条,4为砂岩支座,5为锥形筒,6为环形浮板,7为砂岩隔板,8为第一限位孔,9为第二限位孔,10为气囊环,11为凸起颗粒,12为气嘴,13为网罩,14为网板,15为挂环,16为箍体,17为夹板,18为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底部的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锚固螺栓2,通过锚固螺栓2将底板1固定在河道的底面上,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固定有若干条链条3,链条3为金属链,使用寿命长且十分稳固,优选为3条,所述链条3上可拆卸连接有浮床机构,对应的浮床机构也为3个,所述浮床机构包括砂岩支座4,由砂岩石制成,透水、透气性能好,利于处于砂岩支座4内的浮萍根茎的呼吸作用,其形状为弧形体,所述砂岩支座4的底面上可拆卸连接有锥形筒5,所述锥形筒5的窄口朝下,利用锥形筒5的结构为本装置提供重心,所述锥形筒5与砂岩支座4连接处的外侧套接有环形浮板6,利用锥形筒5与环形浮板6的形状结构配合,在提供重心的同时保证浮力,所述锥形筒5的内腔中固定有砂岩隔板7,也是砂岩石制成,选材原理与砂岩支座4相同,所述砂岩支座4上开设有贯通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8,所述砂岩隔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第二限位孔9,所述第一限位孔8与第二限位孔9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孔9内套接有气囊环10,所述气囊环10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凸起颗粒11,所述凸起颗粒11的空腔与所述气囊环10的内腔连通,所述气囊环10上安装有气嘴12,选取浮萍(图中未标出)植株,将其分为若干组,其组数与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的数量同步,将每组浮萍分别沿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向下插接,每个组的浮萍横截面尺寸与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的孔径适配,第一限位孔8稳固浮萍叶片下方的部分,第二限位孔9稳固浮萍底侧的根茎部分,每组浮萍之间的间隔足够保证其根茎不会缠绕在一起,通过气嘴12向气囊环10充气,使得凸起颗粒膨胀并与每个浮萍植株之间的间隙贴合,保证浮萍不会脱落,每组浮萍设置的数量,应保证该组内的浮萍的叶片不会相互遮挡,对叶片可进行相应裁剪,所述锥形筒5的底部与所述链条3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卡箍组件。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砂岩支座4的顶面上可拆卸连接有网罩13,网罩13对浮萍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锥形筒5的底口上可拆卸连接有网板14,经环境改善后,河道内能够养鱼养虾,因此设置网板14防止鱼虾游进锥形筒5破坏浮萍。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网板14的底面上固定有挂环15,所述挂环15与所述卡箍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卡箍组件包括两个箍体16,两个所述箍体16的一端相轴接,两个所述箍体1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夹板17,两个所述夹板17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紧固螺栓18,所述挂环15可拆卸连接在两个所述箍体16内,使两个箍体16上的夹板17贴合,通过紧固螺栓18对两个夹板17限位,实现卡箍组件的扣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底部的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锚固螺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固定有若干条链条(3),所述链条(3)上可拆卸连接有浮床机构,所述浮床机构包括砂岩支座(4),所述砂岩支座(4)的底面上可拆卸连接有锥形筒(5),所述锥形筒(5)的窄口朝下,所述锥形筒(5)与砂岩支座(4)连接处的外侧套接有环形浮板(6),所述锥形筒(5)的内腔中固定有砂岩隔板(7),所述砂岩支座(4)上开设有贯通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8),所述砂岩隔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第二限位孔(9),所述第一限位孔(8)与第二限位孔(9)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孔(9)内套接有气囊环(10),所述气囊环(10)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凸起颗粒(11),所述凸起颗粒(11)的空腔与所述气囊环(10)的内腔连通,所述气囊环(10)上安装有气嘴(12),所述锥形筒(5)的底部与所述链条(3)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卡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底部的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锚固螺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上固定有若干条链条(3),所述链条(3)上可拆卸连接有浮床机构,所述浮床机构包括砂岩支座(4),所述砂岩支座(4)的底面上可拆卸连接有锥形筒(5),所述锥形筒(5)的窄口朝下,所述锥形筒(5)与砂岩支座(4)连接处的外侧套接有环形浮板(6),所述锥形筒(5)的内腔中固定有砂岩隔板(7),所述砂岩支座(4)上开设有贯通的若干个第一限位孔(8),所述砂岩隔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第二限位孔(9),所述第一限位孔(8)与第二限位孔(9)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孔(9)内套接有气囊环(10),所述气囊环(10)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凸起颗粒(11),所述凸起颗粒(11)的空腔与所述气囊环(10)的内腔连通,所述气囊环(10)上安装有气嘴(12),所述锥形筒(5)的底部与所述链条(3)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卡箍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进京郝俊柳郭栋王珂陆永红李保杰王跃广崔翔刘记光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焦作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