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736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土穴,土穴内铸有基层,基层的底面与土穴的底壁之间形成蓄水池,基层的顶面上铺设有透水层,透水层的顶面上铺设有编织层,编织层的顶面上铺设有土壤基质层,蓄水池的底壁上固定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水管的底面,集水管倾斜设置,集水管上处于底侧的一端连通蓄水池,集水管上处于底侧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集水管的顶面上插接有若干个排管,排管伸出基层并与透水层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土壤基质内的水分能够逐渐向下渗透,缩短植株根部的浸泡时间,且基层阻断蓄水池上部的空间,防止池内的水分流失,充分收集水分,且太阳暴晒时,提供的补水量更充足。更充足。更充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虽然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多处原生态林地被过渡砍伐、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沙化等现象,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环,由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目前国家愈发鼓励人们进行生态重建修复,生态修复一般就是构建土壤基质,在土壤基质上种植植株,然而当遇到暴雨侵袭时,雨水浸入土壤基质,土壤基质一般铺设在土地上,会造成土壤基质内的水分向下渗透土地的速度很慢,土壤基质内的水分渗不下去,导致植株的根部长期浸没,使其处于无氧呼吸状态,植株的生长速率受限,灌溉时多余的无法被植株有效吸收的水分也会白白流失,造成浪费,现有的专利号为“201820494143.6”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重建修复系统,其公开了在太阳暴晒状态下,储水层的水分蒸发向上流动,在高温环境下能够给土壤基质层补充水分,但由于其将整体系统设置在坡区,水分蒸发时主要的蒸汽向上流动,只有极少部分蒸发的水分会补充到斜侧的土壤基质内,并且即使处于高温条件下,水分蒸发的部分也很少,因此补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土穴,所述土穴的内壁上涂覆防水材料,所述土穴内种植有若干个植株,所述土穴内铸有基层,所述基层的底面与所述土穴的底壁之间形成蓄水池,所述基层的顶面上铺设有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的顶面上铺设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的顶面上铺设有土壤基质层,若干个所述植株种植在所述土壤基质层上,所述蓄水池的底壁上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水管的底面,所述集水管倾斜设置,所述集水管上处于底侧的一端连通蓄水池,集水管上处于底侧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所述集水管的顶面上插接有若干个排管,所述排管伸出基层并与所述透水层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植株的根部设有保水剂组,所述保水剂组包括若干个保水剂颗粒,所述保水剂颗粒嵌设在所述土壤基质层内。
[0006]优选的,所述集水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
°

[0007]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泵的顶部。
[0008]优选的,所述透水层由若干个透水砖铺设构成。
[0009]优选的,所述基层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通孔,所述排管插接在通孔内。
[0010]优选的,所述基层的顶面设置为弧面。
[0011]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土坑开设在平整地面上,下暴雨或灌溉过程中,水分浸入土壤基质层后会向下继续渗透,通过编织层,由于编织层的间隙很大,因此水分将透过土壤基质层并逐渐积存在编织层内,通过透水层慢慢向下继续渗透,通过排管缓慢流向集水管,开启电磁阀,水分沿倾斜的集水管导流方向进入蓄水池被收集,保证土壤基质内的水分能够逐渐向下渗透,缩短植株根部的浸泡时间,且基层阻断蓄水池上部的空间,防止池内的水分流失,充分收集水分,当太阳暴晒时,可开启水泵抽水,将水分通过集水管、排管排放到透水层,一直给于足够的水压能够使得水分逐渐向上透过透水层、编织层,直至补充到土壤基质层,补水量更充足。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其中,1为土穴,2为植株,3为基层,4为蓄水池,5为透水层,6为编织层,7为土壤基质层,8为水泵,9为集水管,10为电磁阀,11为排管,12为保水剂颗粒,13为液位传感器,14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土穴1,所述土穴1的内壁上涂覆防水材料,具备良好的阻水性能,防止水分由土穴1向外扩散,所述土穴1内种植有若干个植株2,植株2间隔排开,植株2优选为野菊、小麦,适宜生存且成本低,所述土穴1内铸有基层3,基层3也为防水材料板,所有防水材料优选为SBS改性沥青防水材料,用于阻隔蓄水池4,防止水分散失,所述基层3的底面与所述土穴1的底壁之间形成蓄水池4,所述基层3的顶面上铺设有透水层5,所述透水层5的顶面上铺设有编织层6,编织层6为农作物植物纤维编织而成,空隙较大,利于存积土壤基质层7向下渗透的水分,并缓慢透过透水层5,所述编织层6的顶面上铺设有土壤基质层7,若干个所述植株2种植在所述土壤基质层7上,所述蓄水池4的底壁上固定有水泵8,水泵8优选为吸水排水泵,所述水泵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水管9的底面,所述集水管9倾斜设置,所述集水管9上处于底侧的一端连通蓄水池4,集水管9上处于底侧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10,由排管11灌入集水管9内的水,在倾斜导流作用下通过电磁阀10一端的开口流入蓄水池4,所述集水管9的顶面上
插接有若干个排管11,所述排管11伸出基层3并与所述透水层5连通,所述基层3上开设有若干个贯通的通孔14,所述排管11插接在通孔14内,基层3表面凹凸不平,且通孔14的顶面通过圆角过渡,便于基层3上的水分流动,并落入排水管11内。
[0019]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植株2的根部设有保水剂组,所述保水剂组包括若干个保水剂颗粒12,所述保水剂颗粒12嵌设在所述土壤基质层7内,由于补充水分时,某些情况下水压可能不太足够将补入土壤基质层7内的水顶流到植株2的根部,只会在土壤基质层7内扩散,因此设置保水剂颗粒12对土壤基质层7内的水分进行吸收,辅助植株2的根部补水。
[0020]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集水管9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
°
,使得排管11流入集水管9的水能够快速流向安装电磁阀10的一侧。
[0021]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蓄水池4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液位传感器13,所述液位传感器13位于所述水泵8的顶部,液位传感器13、水泵8、电磁阀10分别信号连接外部的PLC(图中未显示),该信号连接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生态重建修复系统,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土穴(1),所述土穴(1)的内壁上涂覆防水材料,所述土穴(1)内种植有若干个植株(2),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穴(1)内筑有基层(3),所述基层(3)的底面与所述土穴(1)的底壁之间形成蓄水池(4),所述基层(3)的顶面上铺设有透水层(5),所述透水层(5)的顶面上铺设有编织层(6),所述编织层(6)的顶面上铺设有土壤基质层(7),若干个所述植株(2)种植在所述土壤基质层(7)上,所述蓄水池(4)的底壁上固定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集水管(9)的底面,所述集水管(9)倾斜设置,所述集水管(9)上处于底侧的一端连通蓄水池(4),所述集水管(9)上处于底侧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10),所述集水管(9)的顶面上插接有若干个排管(11),所述排管(11)伸出基层(3)并与所述透水层(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生态重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进京郝俊柳王珂郭栋陆永红李保杰王跃广崔翔刘记光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焦作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