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峰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974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槽式太阳能、补气箱、曝气箱、增温箱、沉降箱,所述槽式太阳能与补气箱转动连接,所述曝气箱一端与补气箱管道连接,曝气箱另一端与增温箱管道连接,所述增温箱另一端与沉降箱管道连接。槽式太阳能通过高温蒸汽为补气箱提供抽取外界空气的动力,并再次通过高温蒸汽为发电机提供发电动力,曝气箱通过补气箱提供空气对污水进行曝气,为微生物处理污水提供更多的氧气,同时,增温箱利用高温蒸汽的热量对污水进行加温,提高微生物在水中的活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处理污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水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存在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现状制定不同的方案,而考虑各地区不同的水质、水量和排放去向等因地制宜的确定污水处理技术,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和处理难度和资金投入。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显,近年来,利用微藻和细菌两类生物之间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微生物可将废水中含碳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作为微藻的重要碳源,促进微藻的光合作用,而且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被吸收转化为微藻的细胞物质。微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一定量的氧气供细菌利用,以这种方式增加溶解氧更容易被细菌利用,经济高效。氮、磷是微生物和微藻生长必要的营养元素,所以,藻菌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氮磷去除率。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并且其产生量一般为污水处理量的0.3~0.5%,污泥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约占整个废水厂投资及运行费用的25~65%,此外这些污泥一般富含有机物、病菌等,若不加以妥善处理而随意堆放,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新的污染。这就还需要借助于微生物载体的使用,开发新工艺。这类的研究有:膜生物反应器、淹没式生物膜技术、生物流化床等。膜生物反应器由于膜组件延长了污泥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使得产泥系数低,但是膜污染和成本问题制约该技术的推广。而淹没式生物膜技术采用固定式载体,增加了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曝气池中的数量,有效地减少了剩余污泥的产量。并且,近年来,磁场对污水生物降解的影响效果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研究表明磁场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废水生物降解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污水生物处理效率,改善生化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的缺点。现有的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使用电能驱动,能源消耗较大;温度影响藻、菌的代谢,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和稳定性。目前的菌藻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容易受温度影响,污水处理效率不高,性能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北方,由于气候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反应器的运行,内部温度无法保持恒定,影响着其运行的稳定性,无法保证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槽式太阳能、补气箱、曝气箱、增温箱、沉降箱,所述槽式太阳能与补气箱转动连接,所述曝气箱一端与补气箱管道连接,曝气箱另一端与增温箱管道连接,所述增温箱另一端与沉降箱管道连接,所述沉降箱通过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净化。槽式太阳能通过高温蒸汽为补气箱提供抽取外界空气的动力,并再次通过高温蒸汽为发电机提供发电动力,曝气箱通过补气箱提供空气对污水进行曝气,为微生物处理污水提供更多的氧气,同时,增温箱利用高温蒸汽的热量对污水进行加温,提高微生物在水中的活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具有高效处理污水的效果。所述增温箱上方设置有蒸汽箱、补气箱,所述蒸汽箱与槽式太阳能管道连接,蒸汽箱与补气箱轴连接,蒸汽箱一侧轴连接有发电机,蒸汽箱与增温箱管道连接,所述补气箱与曝气箱管道连接。蒸汽箱与槽式太阳能连接,蒸汽箱与补气箱均为转子发电机的结构,当槽式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增气进入到蒸汽箱中时,转子在高温高压蒸汽的驱动下在蒸汽箱中进行转动,并带动蒸汽箱上的转轴转动,蒸汽箱为补气箱内部转子的转动提供动力,并为发电机的转动提供动力,补气箱在蒸汽箱的带动下对外界的空气进行抽取,并将空气传输到曝气箱中,使污水增加氧气含量,发电机通过槽式太阳能的蒸汽进行发电,并为螺线管产生磁场提供电力。所述曝气箱上方设置有总气管,曝气箱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曝气管,所述总气管一端与补气箱管道连接,总气管与若干组曝气管管道连接,若干组所述曝气管呈树枝状,所述曝气箱一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曝气箱通过出水口与增温箱管道连接。总气管连接补气箱,使补气箱提供的空气均匀的进入到各个曝气管中,曝气管呈树枝状,增大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对污水的补气效果,污水补充氧气在污水增温之前,进而避免温度上升降低氧气在污水中的溶解度,出水口位于曝气箱一侧的上端,进而延长污水在曝气箱中的曝气时间,提高污水中的氧气含量。所述增温箱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增温管,若干组所述增温管均呈蜂巢结构,若干组增温管上端连通并与蒸汽箱管道连接,若干组增温管下端连通并与槽式太阳能连通,增温箱与沉降箱管道连接。增温管与蒸汽箱连接,使得槽式太阳能产生的高温蒸汽进入到增温箱中,并通过增温箱对污水进行升温,进而提高微生物在污水中的活性,提高对污水处理的效率,并通过污水与增温管之间的冷热交换,使蒸汽凝结为水,从而使槽式太阳能可以循环提供热力,而且,槽式太阳能与增温管之间还连接有水泵,通过水泵对增温管中水的抽取,加快蒸汽在增温管中的流动速度,避免污水温度高度而降低微生物在污水中的活性,并通过快速流动的蒸汽使蒸汽箱出气口的一端产生负压,进而为蒸汽箱的转动提供助力。所述沉降箱内部上端设置有增气箱,所述增气箱内部设置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与发电机电性连接,增气箱下端设置有若干组滤管,若干组所述滤管均与增气箱连通。增气箱与沉降箱内部空间连通,当污水经过增温箱后,污水的含氧量会降低,而分解出来的氧气则会停留在沉降箱内部上方,而增气箱则将沉降箱内部的空气导流到滤管中,使滤管为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提供氧气,螺线管在发电机提供的电力下产生磁场,且磁感应强度在200-400Gs之间,磁场对微生物产生影响,通过微生物磁效应提高微生物在污水中的活性,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所述滤管包括套管、轴管,所述套管套设在轴管上,套管为滤网结构,所述轴管与增气箱管道连接,轴管上开设有若干组通气孔。呈滤网结构的套管为生物膜的形成提供载体,并通过滤网结构提高生物膜中微生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微生物的生存时间及活性,延缓生物膜的更替,轴管与增气箱连通,为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提供氧气。若干组所述滤管均为树根状结构。滤管为树根状结构,增加生物膜的面积,进而提高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率,并且通过错乱的树根状滤管可以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拦截,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若干组所述通气孔倾斜设置在轴管上,通气孔在竖直方向上与轴管之间的角度为80°。通过倾斜角的设置,当轴管中通气空气时,方便空气将微生物挤压出通孔。所述增气箱为滤网结构,所述螺线管内部轴向开设有通槽。增气箱内部有空气流动时,空气带走螺线管中的热量,并进入到滤管中,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所述沉降箱侧端面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在沉降箱上的最高点低于增气箱的下端面。出水管低于增气箱,使增气箱中始终有空气,进而避免污水对螺线管的工作产生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以槽式太阳能作为动力来源,通过槽式太阳能产生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槽式太阳能(1)、补气箱(2)、曝气箱(3)、增温箱(4)、沉降箱(5),所述槽式太阳能(1)与补气箱(2)转动连接,所述曝气箱(3)一端与补气箱(2)管道连接,曝气箱(3)另一端与增温箱(4)管道连接,所述增温箱(4)另一端与沉降箱(5)管道连接,所述沉降箱(5)通过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净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槽式太阳能(1)、补气箱(2)、曝气箱(3)、增温箱(4)、沉降箱(5),所述槽式太阳能(1)与补气箱(2)转动连接,所述曝气箱(3)一端与补气箱(2)管道连接,曝气箱(3)另一端与增温箱(4)管道连接,所述增温箱(4)另一端与沉降箱(5)管道连接,所述沉降箱(5)通过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温箱(4)上方设置有蒸汽箱(1-1)、补气箱(2),所述蒸汽箱(1-1)与槽式太阳能(1)管道连接,蒸汽箱(1-1)与补气箱(2)轴连接,蒸汽箱(1-1)一侧轴连接有发电机,蒸汽箱(1-1)与增温箱(4)管道连接,所述补气箱(2)与曝气箱(3)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箱(3)上方设置有总气管(3-1),曝气箱(3)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曝气管(3-2),所述总气管(3-1)一端与补气箱(2)管道连接,总气管(3-1)与若干组曝气管(3-2)管道连接,若干组所述曝气管(3-2)呈树枝状,所述曝气箱(3)一侧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曝气箱(3)通过出水口与增温箱(4)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力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温箱(4)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增温管(4-1),若干组所述增温管(4-1)均呈蜂巢结构,若干组增温管(4-1)上端连通并与蒸汽箱(1-1)管道连接,若干组增温管(4-1)下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峰
申请(专利权)人:潘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