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时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394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时计走时轮,其支承部、齿轴部和主体部用诸如锻造或压铸等塑性加工方法整体形成,而主体部的齿形除了采用锻造或压铸之外,还可采用冲压形成。制造过程中,走时轮在其齿轴部受到模具顶杆作用力,顶出模具。这种时计齿轮,质量高、加工快和节省材料。(*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时计的走时轮的构造有关。在传统的走时轮构造中,如日本专利公告第62-161076号所示,齿轮和齿轴分别制造,然后作压配合。日本专利公告第61-48869号揭示将齿轴部,齿轮部及轴部用树脂粘合成一体。另外日本专利公告第61-55472号揭示将中心孔,主体部,和在主体上膨胀形成的齿一体形成。在日本专利公告第62-161076号揭示的结构中,齿轮的形成是通过在冲压加工形成的环形板上铣齿。齿轴部是通过在车削形成的轴上铣齿,与齿轮分别形成。然后将齿轴部压入齿轮部作压配合。齿轮部和齿轴部的加工,分别需要20至30秒钟。组装时间需1至2秒钟。在日本专利公告第61-48869号的结构中,要求有承受中心齿轮和齿轴压入力的强度,有承受装指针和卸指针的力的强度,并要求有承受普通杠杆压力的强度。因此,要求齿轮和齿轴为高强度件,加大齿轮和齿轴组合件,并要求增大齿轮板的厚度。而且加工时间需十几秒钟。因此,因为使用昂贵材料,并且加工时间相对增加,成本便增高,为提高强度,时计的厚度也需增大。在日本专利公告第61-55472号的走时轮中,虽然这结构有缩短加工时间的优点,但是结构为在中心部开孔,并且在基板上冲压,形成圆周上的十个独立的齿。于是,为了增加模具的强度,每一齿便可能较大。并且开中心孔时,由于要求孔径大于基板的厚度,有齿围绕其孔形成的齿轮必然十分大。这对走时机构的加速轮系或减速轮系是不相宜的。尤其在将走时轮用于前轮系,加速轮系或减速轮系时,由于中心孔非常大,并且由于前轮系必然有剪切裂痕,便使轴承部的转矩损失大。而且,由于每一齿独立,制造时每一齿的高度可能有差异。齿轮高度的差异使齿上表面定位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走时轮,其齿轴部,齿轮部及轴承部,都用有理想强度的同一种金属材料一体制造,特别为轴承部,用塑性加工法制造,例如用锻造或压铸,取得光滑加工表面,从而减少转矩损失而进一步形成一致的齿形。因此,完成的走时轮,可以有足够齿轴高度去和其他齿轮啮合,以满足形成加速轮系或减速轮系运转方面的要求,以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俯视。图2至5为其剖视。图6及8为轮系夹板另一实施方案剖视。图7(a)及7(b)为分齿轮及齿轴的一个齿轮及齿轴的透视。图9示本专利技术一个方案的齿轴齿形。图10至12为另一方案走时齿轮及齿轴的剖视。图13(a)及(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工序的俯视及剖视。图14为轮系夹板另一方案的剖视。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方案的第五齿轮齿轴的剖视。图16(a)及(b)为图15中之第五齿轮及齿轴的锻造或压铸及剪切和模具主要部分的俯视及剖视。图17(a)及17(b)为一个方案的剖视,示本专利技术走时齿轮及齿轴的支承方法。图18为模具简略剖视,示本专利技术锻造或压铸的另一方案。图1至5中,标图号1为主夹板,号2为设在主夹板1前侧的轮系夹板。中心齿轮及齿轴3用轴口部1a及压在上面的第四齿轮4的轴的突出部支撑作旋转。第四齿轮和齿轴4用轮系夹板的销钉2a及轴口部1a支持,后一支持是通过中心齿轮及齿轴3。第四齿轮及齿轴4和中心齿轮及齿轴3的宽松度,取决于主夹板1上表面形成的部分,和轮系夹板2的半冲压部分(即在冲压加工的一半过程中,用压制加工形成突出部)。第四齿轮及齿轴4的小齿轮部4b和第三齿轮5a啮合,齿轴部4b和轮环4c,轴4d及凹入部4e由锻造(包括不予热)或压铸制作,环轮和以剪切(冲压)形成的齿圈4a固定,轴4f与齿轮压配合。第三齿轮与齿轴5有锻造或压铸的齿轴5b,轮环5c,下枢轴5d,作上枢轴的凹入部5e,和冲压齿形形成的齿圈5a。下枢轴5d由主夹板上的孔支持,上枢轴由拉制和塑性加工和/或冲压形成的销钉2b支持。主夹板设有挠曲部1c,防止第三齿轮及齿轴在组装时倾斜,第五齿轮及齿轴6的结构和第三齿轮及齿轴相同,但上枢轴6d的位置和作下枢轴的凹入部6c的位置不同。至于第五齿轮及齿轴6,上枢轴6d用轮系夹板半冲压部上的孔支持,作下枢轴的凹入部6c由定子7的轴部支持。上述用锻造或压铸形成的元件的齿轴高度L应大于0.4mm。为满足上述条件,齿轮的齿数应少于8个,材料最好用铜合金,尤其是黄铜或铝,并且,轮环厚度T相对于齿轴高度L,即T/L,为减小时计的厚度,最好小于1/2。此外,为了进行机芯的相对小的齿形的冲压,轮环厚度T最好小于0.25mm。轮系夹板2上支持第四齿轮4及第五齿轮6的半冲压部的用途,是减小部件的接触阻力,来确定齿轮及齿轴宽松度,实现不用钻石之类作控制,而对齿轮及齿轴的宽松度作控制。支持第五齿轮及齿轴6的上枢轴的半冲压部的另一目的,是起留存润滑油的作用。转子8用塑料制造,其下枢轴用半冲压部上的孔支持,方式与上述齿轮相同,其上枢轴用在轮系夹板半冲压部上形成的斜坡部上形成的孔支持。定子7用设在夹板上的两个轴口部1b在水平方向上定位。其上设线圈组件,组件中包括磁芯9,作为线圈引线接线的线圈引线基片10,和绝缘板11。线圈引线基片10形成磁心9边侧的结构件,有孔引导集成电路晶片12的外缘,并形成在孔中的相应于集成电路晶片凸点(Au)的凸起结构。组装时将集成电路晶片放入线圈引线基片10的孔中,于是集成电路晶片12被轮系夹板2的集成电路晶片弹簧压迫。从而弹簧力将集成电路晶片2和结构件连接。此外,上述弹簧力还在定子7和磁心9之间作磁性连接。标图号13为一石英稳定器,其水平方向定位由主夹板上形成的孔执行。绝缘板11,晶体接线端13b和线圈引线基片10(在主夹板侧形成)放在弯折部1d和轮系夹板的端点加压弹簧2c之间,用端点加压弹簧的弹簧力,将结构件和晶体接线端13b连接。此外,石英稳定器13由晶体加压弹簧2d压迫。绝缘板11放在负极弹簧1e上,从线圈引线基片边缘伸出的铜结构件10a也放在上面。因此,电池14的负极,通过负极弹簧1e的弹簧力,和铜结构件连接。此外,电池正极由正极2d连接,正极2d和轮系夹板一体形成。上条柄轴15由主夹板弯折部1f及1g,沿垂直方向向夹板引导,是在水平方向上向主板1上引导,上条柄轴15由从夹板上拉伸或半冲压形成的突出部引导。作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消除弯折过程中导向孔变形造成的缺陷,由于弯折部1f及1g和上条柄轴导孔非常近,以致难以取得孔径的精度。并且,上条柄轴15有梯级部15a和齿轴部15b,并且主夹板上设置的棘爪簧1h和梯级部15a接触。由于在上条柄轴脱离时,棘爪部1h弯曲,用某种工具将端部向下压,使棘爪簧1h和梯级部15a脱离,从而可将上条柄轴脱离。拉出上条柄轴15时,棘爪簧被向下压在梯级部15a上,和下一梯级部15a啮合,决定上条柄轴15的位置。在这情况下,齿轴部15b和分轮16的齿啮合,使分轮旋转。为将上条柄轴正确拉出,将棘爪簧1h的一部分切去,切削后使弹簧部与主夹板刚性部间几乎没有间隙(这种切割称零切割)。因此,将上条柄轴15在拉力方向上拉出时,棘爪簧1h的端部被容纳在夹板的刚性部位中,防止棘爪簧沿柄轴15的方向变形。分轮16有齿轮16a和中心齿轮及齿轴3的齿轴啮合,还有齿轴16b及齿16c。分轮16仅用压制加工并从薄板材料上剪切形成。例如,如图7(a)及7(b)所示(仅示一齿),将齿轴部16b及齿16c剪切,仅剪切其表面的一半部分,然后弯折完成制造。齿轮16a的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走时轮有一个支承部,用机架和与该支承部连接的一个齿轴支承,特征在于该支承部及该齿轴部用诸如锻造或压铸之类的塑性加工操作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上敏正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