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民生专利>正文

一种打粗绒布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49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粗绒布带,包括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以及带体;所述第一胶层、第二胶层粘接在所述带体两侧;所述带体包括聚酯纤维带层、平面胶层以及尼龙绒毛层;所述尼龙绒毛层通过所述平面胶层固定设置在聚酯纤维带层的上表面;所述尼龙绒毛层包括高低相间的尼龙绒毛,所述尼龙绒毛与所述聚酯纤维带层呈35°~60°角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大型设备以及多种动力元件即可完成清除尾纱;采用设置在尼龙绒毛层两侧的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与粗纱管摩擦时,掉落的尼龙绒毛掺杂在收集的尾纱中,对纺纱效果产生影响;在尼龙绒毛层上表面设置有高低不一的绒毛波纹,使得清除效果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粗绒布带
本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粗绒布带。
技术介绍
细纱机纺纱完成后,从细纱机上退下的粗纱管需要传送至粗纱机处,供粗纱机使用,粗砂机上退下的会影响粗纱的卷绕效果。粗纱管一般都留有尾纱,尾纱如果不清除,现有技术清除尾纱多采用专用设备,其装置结构非常复杂,制作成本高,无论在清除尾纱还是收集尾纱的工作流程中都使用了大量机械结构以及自动化动力装置,对于能源的消耗比较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专用设备一般体积较大,而清除尾纱的工作一般都需要连接粗纱管以及粗砂机,这些设备本就空间狭窄,不适合占地面积大的设备;使得操作工人操作空间减少,不利于工厂现场布置以及管理的进行。再次,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清除尾纱排杂带,其虽然避免了上述专用设备的缺点,但由于排杂带两侧易产生大量脱落的绒毛,其掺杂在清除再利用的尾纱内,对尾纱的品质产生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彻底清除粗纱管上尾纱并降低所收集尾纱掺杂物的打粗绒布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粗绒布带,包括第一胶层、第二胶层以及带体;所述第一胶层、第二胶层粘接在所述带体两侧;所述带体包括聚酯纤维带层、平面胶层以及尼龙绒毛层;所述尼龙绒毛层通过所述平面胶层固定设置在聚酯纤维带层的上表面;所述尼龙绒毛层包括有一个以上数量的尼龙绒毛,所述尼龙绒毛与所述聚酯纤维带层呈35°~60°角度设置;所述尼龙绒毛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带层包括聚酯纤维带以及均布在所述聚酯纤维带中的钢丝。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直径范围为0.02mm~0.05mm。进一步的:所述钢丝沿所述聚酯纤维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钢丝间隔的间距为5mm~10mm。进一步的:所述高低相间的尼龙绒毛的高度差为0.2mm~0.5mm。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带包括上层、下层以及中间层,所述上层以及下层均为聚酯纤维,中间层为PVC或尼龙片基,所述钢丝设置在所述下层内。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带层为闭合环形状,所述钢丝贯穿所述聚酯纤维带层环形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钢丝间隔的间距为5mm~10mm。进一步的:所述尼龙绒毛为高低相间设置。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打粗绒布带在尾纱清除排杂机上通过与粗粗纱管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由于打粗绒布带上的尼龙绒毛层上表面与粗纱管上的尾纱产生摩擦,从而将粗纱管上的尾纱带离粗纱管。此种清除方式不需要大型设备以及多种动力元件即可完成清除尾纱。本技术采用设置在尼龙绒毛层两侧的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与粗纱管摩擦时,掉落的尼龙绒毛掺杂在收集的尾纱中,对纺纱效果产生影响。本技术在尼龙绒毛层上表面设置有高低不一的绒毛波纹,使得清除效果更加明显。另外,在聚酯纤维带层加入钢丝,增加带子强度,防止在运转工作过程中,本技术产生较大变形,无法清除尾纱,从而影响清纱效果,降低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聚酯纤维带的剖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钢丝部位的A-A剖面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工作状态图;附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尼龙绒毛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带体;11、聚酯纤维带层;111、聚酯纤维带;112、上层;113、下层;114中间层;12、平面胶层;13、尼龙绒毛层;14、钢丝;2、第一胶层;3、第二胶层;41、尼龙绒毛;42、支条;711、推管气缸;712、粗纱管;713、传输带;714、传输辊;715、张紧辊;716、阻纱块;717、刮纱板;718、刮板气缸;719、电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需要解释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为了更加明确本技术的名称,将名称进行解释,由于本技术采用带有尼龙绒毛131的绒布带将粗纱管中的尾纱带离粗砂管712,故此命名为一种打粗绒布带。如附图1、2、3、4所示,一种打粗绒布带,包括第一胶层2、第二胶层3以及带体5,第一胶层2以及第二胶层3粘接在所述带体5两侧,在所述带体5的截面上,可以看出所述带体5包括聚酯纤维带层11、平面胶层12以及尼龙绒毛层13;所述尼龙绒毛层13包括有一个以上数量的尼龙绒毛131,通过平面胶层12将所述尼龙绒毛131粘接在所述聚酯纤维带上表面,再使用辊压技术将粘接的尼龙绒毛131滚压成与所述聚酯纤维带111呈35°~60°角,所述尼龙绒毛131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并静置定型。并且在织入尼龙绒毛时,采用长短不一的尼龙绒毛131,使所述尼龙绒毛131设置有高绒毛和低绒毛,所述高绒毛与低绒毛依次高低错落设置。第一胶层2和第二胶层3起到在侧面将所述打粗绒布带包裹,打粗绒布带不易损坏,并可以防止尼龙绒毛层13由于使用摩擦过程中造成边角粘接的绒毛脱落,并混入收集的尾纱内,使得尾纱掺入绒毛杂质,对纺纱品效果造成影响。所述聚酯纤维带层11包括聚酯纤维带111以及均布织入所述聚酯纤维带111中的钢丝14;所述聚酯纤维带111包括上层112、下层113以及中间层114,所述上层112以及下层113均为聚酯纤维,中间层114为PVC或尼龙片基,所述钢丝14设置在所述下层113内。所述钢丝14沿所述聚酯纤维带111长度方向设置。由上所知,在所述聚酯纤维带111内设置PVC或尼龙片基材料的中间层114,使整个带子的韧性得到提高。具体使用过程中,所述打粗绒布带为闭合环形状,将所述尼龙绒毛131滚压成与所述聚酯纤维带111呈45°角时,所述尼龙绒毛131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并静置定型。为清除粗纱管上的尾纱最优选的方案。所述钢丝14直径为0.02mm,所述钢丝14贯穿所述聚酯纤维带层11中环形均匀分布,所述钢丝14沿所述聚酯纤维带宽度方向的间距为6mm,所述高低相间的尼龙绒毛131的高度差为0.5mm。如附图5所示,具体工作过程的应用如下:打粗绒布带10套设在3个传动辊714上,所述传动辊714通过深沟球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其中1个传动辊714键连接在电机722输出轴上,在所述打粗绒布带1上间隔设置有传输带713,所述粗纱管712通过所述传输带713向右传动,在所述传输带713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粗纱管712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粗纱管712与所述打粗绒布带1上表面有一定间隙。在所述粗纱管712后端设置有推管气缸711,所述传输带713带动所述粗纱管712向右传动,所述电机722带动所述传动辊714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粗绒布带,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胶层(2)、第二胶层(3)以及带体(5);/n所述第一胶层(2)、第二胶层(3)粘接在所述带体(5)两侧;/n所述带体(5)包括聚酯纤维带层(11)、平面胶层(12)以及尼龙绒毛层(13);/n所述尼龙绒毛层(13)通过所述平面胶层(12)固定设置在聚酯纤维带层的上表面;/n所述尼龙绒毛层(13)包括有一个以上数量的尼龙绒毛(131),所述尼龙绒毛(131)与所述聚酯纤维带层(11)呈35°~60°角度设置;所述尼龙绒毛(131)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粗绒布带,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胶层(2)、第二胶层(3)以及带体(5);
所述第一胶层(2)、第二胶层(3)粘接在所述带体(5)两侧;
所述带体(5)包括聚酯纤维带层(11)、平面胶层(12)以及尼龙绒毛层(13);
所述尼龙绒毛层(13)通过所述平面胶层(12)固定设置在聚酯纤维带层的上表面;
所述尼龙绒毛层(13)包括有一个以上数量的尼龙绒毛(131),所述尼龙绒毛(131)与所述聚酯纤维带层(11)呈35°~60°角度设置;所述尼龙绒毛(131)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粗绒布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酯纤维带层(11)包括聚酯纤维带(111)以及均布在所述聚酯纤维带(111)中的钢丝(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粗绒布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丝(14)直径范围为0.02mm~0.0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粗绒布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丝(14)贯穿所述聚酯纤维带(111)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民生
申请(专利权)人:高民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