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44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所述挤出模具包括配套设置的模芯和模套,在模套内设有锥形挤压腔,并在模套的挤出端面设有与锥形挤压腔连通的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和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所述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对称设置在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的外缘,并与电缆护套挤出孔连为一体;所述模芯的形状与锥形挤压腔相匹配,在模芯对应电缆护套挤出孔中心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小于电缆护套挤出孔的电缆芯穿出孔,对应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承力元件穿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可以使承力元件在电缆护套挤出时一体挤出,可以将单独分离的承力元件和电缆本体部分牢固的连为一体,使电缆受力更大、且受力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缆的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橡套电缆在实际应用中,在一些使用场合,例如起重设备,行车电葫芦,潜水泵连接线,临时使用架设场合需要跨越房屋、河流等。橡套电缆既要传输电能,又负担承重和拉力作用;为了增加电缆承重和拉力作用,一般做法是电缆中心或边缘增加承力元件,也有在导体中心增加承力元件的,电缆外观仍是传统圆形。一些用户在使用中感到使用不便和使用效果不理想,提出承力元件和电缆即可一体又能单独分离的结构,并且需要满足承重和拉力要求的提高,要想将单独分离承力元件和电缆一体成型就需要专门的挤出模具,现有的电缆挤出模具并不能达到上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双耳异形电缆设计的一种专用挤出模具,该模具可以将圆形电缆及分离的承力元件一体挤出,形成两侧带有双耳承力结构的电缆,增加电缆的承重及拉力。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具包括配套设置的模芯和模套,在模套内设有锥形挤压腔,并在模套的挤出端面设有与锥形挤压腔连通的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和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所述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对称设置在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的外缘,并与电缆护套挤出孔连为一体;所述模芯的形状与锥形挤压腔相匹配,在模芯对应电缆护套挤出孔中心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小于电缆护套挤出孔的电缆芯穿出孔,对应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承力元件穿出孔。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设置在模套的中轴线上,电缆芯穿出孔设置在模芯的中轴线上。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与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连接部位圆滑过渡。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模芯设置成与模套挤压腔形状相匹配的锥形,模芯的外锥角小于模套的内锥角。本技术的模套在原挤出模套基础上增开两个耳状直孔,连接处圆滑过渡;模芯除中间线芯通过的通孔外,增加两个通过承力元件的通孔,外形修为锥状配合模套内侧锥状,模芯外锥角小于模套内锥角,以使护套胶料挤出形成纵向压力。本技术的模具可以在圆形电缆外侧双耳状共挤承力元件形成双耳高抗拉电缆,使承力元件在电缆护套挤出时一体挤出,可以将单独分离的承力元件和电缆本体部分牢固的连为一体,使电缆受力更大、且受力均匀,增加了电缆的安全性和保险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模套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图2中A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模芯的纵向剖面图;图5是图4中A向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中:1—模芯,2—模套,3—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4—承力元件挤出孔,5—电缆芯穿出孔,6—承力元件穿出孔,7—挤压腔,8—电缆缆芯,9—承力元件,10—电缆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具包括配套设置的模芯1和模套2,在模套2内设有锥形挤压腔7,并在模套2的挤出端面设有与锥形挤压腔7连通的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和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所述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对称设置在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的外缘,并与电缆护套挤出孔3连为一体,且连接部位圆滑过渡;所述模芯1的形状与锥形挤压腔7相匹配的锥形,模芯1的外锥角小于模套2的内锥角,在模芯1对应电缆护套挤出孔3中心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小于电缆护套挤出孔3的电缆芯穿出孔5,对应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承力元件穿出孔6。所述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设置在模套2的中轴线上,电缆芯穿出孔5设置在模芯1的中轴线上。使用本技术挤压电缆时,如图6所示,将模芯1装入模套2内的挤压腔7中,并将电缆芯穿出孔5正对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的中部,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分别与承力元件穿出孔6对应,将电缆芯8从电缆芯穿出孔5穿出,两根承力元件9分别从两个承力元件穿出孔6穿出,进行传统的电缆护套挤出过程一样进行挤出电缆外护套,在挤出过程中,两根承力元件9(承力元件可以是钢丝绳)便于电缆芯8连为一体,模芯模套在加工过程中注意保证尺寸精度,成品内外抛光达到挤出模具加工要求。综上所述,为本技术列举的一个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以任何相同或相似的手段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具包括配套设置的模芯(1)和模套(2),在模套(2)内设有锥形挤压腔(7),并在模套(2)的挤出端面设有与锥形挤压腔(7)连通的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和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所述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对称设置在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的外缘,并与电缆护套挤出孔(3)连为一体;所述模芯(1)的形状与锥形挤压腔(7)相匹配,在模芯(1)对应电缆护套挤出孔(3)中心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小于电缆护套挤出孔(3)的电缆芯穿出孔(5),对应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承力元件穿出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耳高抗拉电缆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具包括配套设置的模芯(1)和模套(2),在模套(2)内设有锥形挤压腔(7),并在模套(2)的挤出端面设有与锥形挤压腔(7)连通的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和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所述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对称设置在圆形电缆护套挤出孔(3)的外缘,并与电缆护套挤出孔(3)连为一体;所述模芯(1)的形状与锥形挤压腔(7)相匹配,在模芯(1)对应电缆护套挤出孔(3)中心的位置开设有直径小于电缆护套挤出孔(3)的电缆芯穿出孔(5),对应两个承力元件挤出孔(4)的位置对称开设有承力元件穿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现军罗福安许军王立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瑞奇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