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04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9
本申请涉及一种辊压成型机,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机架、若干道成型单元、驱动装置、传动组件以及剪切装置,各道成型单元设置于机架上,剪切装置安装于机架的出料端上。各成型单元均包括上轧辊以及下轧辊,各传动组件安装于下轧辊上。机架上固定有若干对安装座,各下轧辊转动安装至安装座上,各安装座上均升降滑移安装有滑移座,各上轧辊均转动安装于滑移座上,各滑移座上端螺纹连接有轴线竖向设置的调节杆,各调节杆上均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安装座上还滑移安装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对应侧的各第一齿轮啮合作用,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第一齿条沿物料行进方向同步滑移的同步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成型单元的调节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压成型机
本申请涉及辊压成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辊压成型机。
技术介绍
目前,辊压成型是通过顺序配置的多道次成型轧辊,把卷材、带材等金属板带不断地进行横向弯曲,以制成特定端面的带钢,是一种节能、节材、高效的金属成形工艺。传统的辊压成型机主要包括若干道次的成型单元以及出料端上的剪切装置,每道次的成型单元均包括上轧辊与下轧辊对金属板进行辊压,各道次下轧辊之间通过设置于机架一侧上齿轮组或者链条链轮传动、上轧辊通过对应道次的下轧辊的齿轮组传动完成同步对带钢进行辊压成型。传统技术中为调节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的间距来适应不同规格的生产需求,将通过升降滑移调节上轧辊的高度来实现调节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的间距。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申请人发现,当需要调节辊压成型机上各道次的上轧辊与下轧辊的间距,需要逐个调节,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成型单元的调节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辊压成型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辊压成型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辊压成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物料行进方向排布有若干道成型单元,各所述成型单元均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上的上轧辊以及下轧辊,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各下轧辊转动的驱动装置,各所述下轧辊上均设置有驱动上轧辊转动的传动组件,所述机架出料端上还设置有对物料进行裁切的剪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轧辊轴向两端上均设置有竖向滑移于机架上的滑移座,各所述滑移座上均螺纹连接有轴线竖向设置的调节杆,各所述调节杆均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各所述调节杆上均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机架上还滑移设置有位于物料行进方向两侧上的第一齿条,两所述第一齿条分别与对应侧的各第一齿轮啮合作用,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第一齿条沿物料行进方向同步滑移的同步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同步驱动组件、第一齿条、第一齿轮以及调节杆来带动各滑移座进行同步升降,进而实现通过调节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的间距;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同步驱动组件带动两件第一齿条沿物料行进方向滑移,利用第一齿条与对应侧的各第一齿轮上啮合作用,带动各第一齿轮转动,各第一齿轮将带动各对应的调节杆进行转动,利用调节杆与滑移座的螺纹连接作用,进而实现驱动各滑移座进行同步升降滑移的效果,如此设置将进一步提高辊压成型机中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间距的调节效率。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箱体、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箱体上沿第一齿条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设置有供对应第一齿条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箱体内部开设有供第一驱动件沿垂直于两第一齿条的方向滑移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上沿第一齿条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设置有供对应第一齿条滑移的第三滑槽,两所述第一齿条上均垂直连接有滑移柱,所述滑移柱轴线与第一齿条长度方向以及第一驱动件滑移方向均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上开设有供滑移柱滑移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一驱动源设置于第一箱体上,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件连接;当第一驱动源驱动第一驱动件进行滑移时,所述滑移柱沿第四滑槽滑移,以驱动所述第一齿条沿第一滑槽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驱动源驱动第一驱动件沿垂直于两件第一齿条的方向滑移,滑移柱滑移于第四滑槽内,利用第四滑槽对滑移柱的限位作用,当第一驱动件滑移时,滑移柱仅能沿第四滑槽滑移,但第一齿条仅能沿第一滑槽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一驱动件滑移时,第一齿条将沿第一滑槽滑移,实现拉动或推动第一齿条进行滑移的效果;利用第一驱动件同时对两件第一齿轮作用,使得两件第一齿条进行同步滑移。优选的,两所述第一齿条上沿滑移柱轴线方向设置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滑移柱,所述第一驱动件上开设有供对应各滑移柱滑移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一箱体上还开设有沿第一齿条滑移方向设置的第五滑槽,各所述滑移柱远离第一齿条的一端贯穿第四滑槽后延伸至第五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齿条两侧上均设置有滑移柱,在第一箱体以及第一驱动件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五滑槽以及第四滑槽,利用两侧同时进行限位,使得滑移更加稳定;通过第一箱体上的第五滑槽对滑移柱滑移方向进行限位,将作用力转换至滑移柱上,减少第一齿条与第一箱体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齿条滑移更加的稳定。优选的,各所述第一齿轮均设置为斜齿轮,两所述第一齿条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部分均设置为斜齿条;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齿条滑移的限位组件,两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与第一齿条啮合的限位齿轮以及与限位齿轮同轴固定的滑移轴,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供滑移轴升降滑移的第六滑槽,所述滑移轴呈正棱柱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斜齿轮以及斜齿条的稳定啮合作用,提高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的啮合稳定性;在辊压成型机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振动的原因使得滑移座发生升降滑移,使得调节螺杆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发生转动,由于同步驱动组件对第一齿条的限位作用有限,因此,将通过设置限位齿轮以及滑移轴对调节后的第一齿条进行卡接限位,减少第一齿轮以及调节杆发生转动,进而改善滑移座因振动发生升降的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为:在调节完第一齿条后,将推动滑移轴进行升降滑移,使得限位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同时正棱柱状设置的滑移轴将能限制限位齿轮发生转动,进而实现卡接限位的效果。优选的,所述滑移轴滑移于第六滑槽内时,所述滑移轴外壁与第六滑槽的内侧壁设置有预留缝,所述预留缝内插设有固定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移轴在带动限位齿轮与第一齿条卡接限位时,由于第一齿条的位置不稳定性,导致限位齿轮有时难以与第一齿条啮合对接,因此,将设置预留缝,使得滑移轴驱动限位齿轮与第一齿条对接时,允许滑移轴发生微小转动,使得限位齿轮更稳定的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在啮合对接完成后,将固定片插设至预留缝内,进一步限制滑移轴发生转动,提高限位齿轮与第一齿条的啮合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同步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箱体、第二驱动源、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机架上且位于两件第一齿条之间,所述第二箱体上开设有供两件第一齿条滑移的第七滑槽,所述第二驱动源设置于第二箱体上,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于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上,所述从动轮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主动轮靠近第一齿条的一侧上,两组所述从动轮中远离主动轮的一侧上的从动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齿条啮合,其中一组所述从动轮为单数件,另一组所述从动轮设置为偶数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源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将带动两侧的两组从动轮转动,利用对应的从动轮与对应侧的第一齿条啮合作用,进而带动对应第一齿条进行滑移,通过限制主动轮两侧上两组从动轮的数量为单数以及偶数,使得两件第一齿条进行同步滑移。优选的,各所述传动组件均包括设置于各上轧辊以及下轧辊上远离驱动装置的轴向端上的第二齿轮,各所述成型单元均对应设置有一对啮合连接的第三齿轮,各所述第三齿轮均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各对所述第三齿轮中位于下侧的齿轮与下轧辊上的第二齿轮啮合,各对所述第三齿轮中位于上侧的齿轮与上轧辊上的第二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轧辊上第二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成型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沿物料行进方向排布有若干道成型单元(2),各所述成型单元(2)均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1)上的上轧辊(201)以及下轧辊(20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各下轧辊(202)转动的驱动装置(3),各所述下轧辊(202)上均设置有驱动上轧辊(201)转动的传动组件(4),所述机架(1)出料端上还设置有对物料进行裁切的剪切装置(5),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轧辊(201)轴向两端上均设置有竖向滑移于机架(1)上的滑移座(7),各所述滑移座(7)上均螺纹连接有轴线竖向设置的调节杆(8),各所述调节杆(8)均转动设置于机架(1)上,各所述调节杆(8)上均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9),所述机架(1)上还滑移设置有位于物料行进方向两侧上的第一齿条(10),两所述第一齿条(10)分别与对应侧的各第一齿轮(9)啮合作用,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第一齿条(10)沿物料行进方向同步滑移的同步驱动组件(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成型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沿物料行进方向排布有若干道成型单元(2),各所述成型单元(2)均包括转动设置于机架(1)上的上轧辊(201)以及下轧辊(20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各下轧辊(202)转动的驱动装置(3),各所述下轧辊(202)上均设置有驱动上轧辊(201)转动的传动组件(4),所述机架(1)出料端上还设置有对物料进行裁切的剪切装置(5),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轧辊(201)轴向两端上均设置有竖向滑移于机架(1)上的滑移座(7),各所述滑移座(7)上均螺纹连接有轴线竖向设置的调节杆(8),各所述调节杆(8)均转动设置于机架(1)上,各所述调节杆(8)上均同轴固定有第一齿轮(9),所述机架(1)上还滑移设置有位于物料行进方向两侧上的第一齿条(10),两所述第一齿条(10)分别与对应侧的各第一齿轮(9)啮合作用,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两第一齿条(10)沿物料行进方向同步滑移的同步驱动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驱动组件(11)包括第一箱体(111)、第一驱动件(112)以及第一驱动源(113),所述第一箱体(111)上沿第一齿条(10)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设置有供对应第一齿条(10)滑移的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箱体(111)内部开设有供第一驱动件(112)沿垂直于两第一齿条(10)的方向滑移的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与第二滑槽(13)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112)上沿第一齿条(10)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设置有供对应第一齿条(10)滑移的第三滑槽(14),两所述第一齿条(10)上均垂直连接有滑移柱(15),所述滑移柱(15)轴线与第一齿条(10)长度方向以及第一驱动件(112)滑移方向均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112)上开设有供滑移柱(15)滑移的第四滑槽(16),所述第一驱动源(113)设置于第一箱体(111)上,所述第一驱动源(113)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件(112)连接;当第一驱动源(113)驱动第一驱动件(112)进行滑移时,所述滑移柱(15)沿第四滑槽(16)滑移,以驱动所述第一齿条(10)沿第一滑槽(12)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齿条(10)上沿滑移柱(15)轴线方向设置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滑移柱(15),所述第一驱动件(112)上开设有供对应各滑移柱(15)滑移的第四滑槽(16),所述第一箱体(111)上还开设有沿第一齿条(10)滑移方向设置的第五滑槽(17),各所述滑移柱(15)远离第一齿条(10)的一端贯穿第四滑槽(16)后延伸至第五滑槽(1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齿轮(9)均设置为斜齿轮,两所述第一齿条(10)上与第一齿轮(9)啮合的部分均设置为斜齿条;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齿条(10)滑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辉施明铭胡芝凛林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全新彩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