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61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5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其包括用于插入河底的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迎水面设置有打捞槽,所述打捞槽内壁贯穿有若干个滤水孔,所述打捞槽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打捞槽两端朝两根立柱方向延伸,所述打捞槽朝向过滤板的一侧连接有横条,所述横条与两个立柱滑动连接,所述两根立柱上方均设置有驱使横条向上移动的驱动件。本申请具有便于清理人员对悬浮垃圾进行清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
本申请涉及河道水体环境治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河涌是指比较小的的河流或溪流、支汊等,以及无头无尾(没有河口、河源)的或两头设闸的一段河道等,在城市发展中,城区内河道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其中导致污染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悬浮垃圾,这些悬浮垃圾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和非溶性物质,非溶性固体物质的堆积污染了河道环境,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这些不利条件下,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形成水体“富营养”现象,产生了严重的水体“黑臭”现象,因此,清理河道悬浮垃圾是河道治理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在河道上游处设置过滤网,使悬浮垃圾阻隔在过滤网的迎水面,降低了悬浮垃圾污染下游的概率,同时,清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悬浮垃圾进行清理,用打捞工具将悬浮垃圾分批打捞上岸,降低堆积时间过长而使水体发臭的概率,同时减少悬浮垃圾堆积而堵塞过滤网的情况。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不便于清理人员一次性对悬浮垃圾进行清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清理人员对悬浮垃圾进行清理,本申请提供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包括用于插入河底的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迎水面设置有打捞槽,所述打捞槽内壁贯穿有若干个滤水孔,所述打捞槽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打捞槽两端朝两根立柱方向延伸,所述打捞槽朝向过滤板的一侧连接有横条,所述横条与两个立柱滑动连接,所述两根立柱上方均设置有驱使横条向上移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使与打捞槽连接的横条上移,从而使打捞槽从下至上对悬浮垃圾进行清理,同时打捞槽朝立柱方向延伸,从而增大了打捞槽的打捞区域,提高了悬浮垃圾的清理效率,便于清理人员对悬浮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在打捞槽贯穿滤水孔,便于对打捞槽的水进行滤出,减少悬浮垃圾跟随打捞槽内的水溢出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打捞槽的打捞效率。优选的,所述横条背离过滤板的一侧开有第一T型槽,所述第一T型槽沿横条长度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设置,所述打捞槽朝向横条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T型槽滑动连接的T型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T型槽与T型条的滑动卡接配合,从而可将打捞槽从横条上端部滑出并拆卸,便于对打捞槽内的垃圾进行处理,同时具有拆装方便的特点。优选的,两根所述立柱迎水面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T型槽,所述第二T型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横条背离第一T型槽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二T型槽滑动连接的T型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T型槽与T型块的滑动卡接配合,使得在降低横条与立柱分分离的概率的同时,也使得横条可沿竖直方向稳定滑动,便于驱动件将打捞槽提出水面。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与T型块固定连接的牵引绳以及设置在立柱上端且用于收卷牵引绳的绕线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通过绕线组件对牵引绳的收卷实现T型块的移动,有利于将打捞槽提至水面,同时释放绕线组件,打捞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沉,操作简单,便于对漂浮垃圾进行清理。优选的,所述立柱背水面开有与第二T型槽底壁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靠近立柱上端设置,所述通孔滑动连接有插接件,所述T型块朝向第二T型槽的一侧开有插接孔,当所述插接孔跟随T型块移动至与通孔正对时,所述插接件与插接孔插接,所述打捞槽位于河道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接件与插接孔的插接,减少通孔与插接孔的错位情况,有利于将横条稳固在河面上方,便于清理人员将打捞槽与横条进行分离以及对垃圾进行处理。优选的,所述立柱背水面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朝向立柱的一侧开有开口与通孔正对的容纳槽,所述插接件包括与所述通孔滑动连接且与插接孔插接的插杆、与所述插杆远离插接孔的一端同轴连接且贯穿容纳槽底壁的连接杆以及与所述连接杆背离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拉环,所述容纳槽底壁设置有驱使插杆远离容纳槽底壁方向移动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的设置,为插杆提供了朝插接孔方向的抵紧力,有利于提高插杆与插接孔的插接效果,降低插杆与插接孔分离的概率。优选的,所述通孔内侧壁开有滑槽,所述滑槽沿通孔深度方向延伸,所述通孔内侧壁开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环绕通孔内侧壁方向延伸,所述弧形槽与滑槽远离第二T型槽的一端连通,所述插杆外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以及弧形槽滑动连接的滑块,当所述滑块移动至弧形槽内时,所述插杆完全容纳于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横条进行解锁时,可往远离插接孔方向移动插接件,使得滑块沿滑槽长度方向移动,直至插杆完全容纳于通孔内时,插杆与插接孔分离,且滑块滑至弧形槽端部,从而可通过转动插接件使滑块滑至弧形槽中部,弧形槽侧壁为滑块提供与弹性件相反的作用力,有利于保持解锁状态,便于清理人员将打捞槽放至河道中。优选的,所述立柱背水面设置有用于插入河底的斜杆,所述斜杆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的背水面设置具有斜撑效果的斜杆,有利于提高立柱的稳定性,减少该净化屏障结构受到水流冲击而倾倒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驱动件驱使打捞槽从河道内拉出,使得打捞槽对阻隔在过滤板迎水面的悬浮垃圾进行打捞,提高了清理人员的打捞效率,便于清理人员对悬浮垃圾进行清理;2.通过第一T型槽与T型条将横条和打捞槽进行滑动卡接配合,从而可将打捞槽从横条上端部滑出并拆卸,以便于悬浮垃圾的清理,同样,清理完成后将打捞槽的T型条从第一T型槽端部滑入即可,具有拆装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隐去驱动件后的爆炸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立柱以及安装块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11、挡条;12、斜杆;13、安装块;131、容纳槽;14、第二T型槽;15、滑槽;16、弧形槽;2、过滤板;3、打捞槽;31、滤水孔;32、T型条;4、横条;41、第一T型槽;42、T型块;421、插接孔;5、驱动件;51、牵引绳;52、绕线组件;521、固定板;522、卷筒;523、转柄;6、连接轴;7、插接件;71、插杆;711、滑块;72、连接杆;73、拉环;8、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参照图1,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包括用于竖直插入河底的两根立柱1,立柱1插入河底的一端尖锐设置。两根立柱1之间固定有竖直设置且遍布过滤孔的过滤板2。过滤板2的迎水面安装有打捞槽3,打捞槽3内壁贯穿有若干个滤水孔31,若干滤水孔31均匀分布。打捞槽3开口朝上设置,打捞槽3两端朝两根立柱1方向延伸。打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河底的两根立柱(1),两根所述立柱(1)之间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过滤板(2),所述过滤板(2)的迎水面设置有打捞槽(3),所述打捞槽(3)内壁贯穿有若干个滤水孔(31),所述打捞槽(3)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打捞槽(3)两端朝两根立柱(1)方向延伸,所述打捞槽(3)朝向过滤板(2)的一侧连接有横条(4),所述横条(4)与两个立柱(1)滑动连接,两根所述立柱(1)上方均设置有驱使横条(4)向上移动的驱动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插入河底的两根立柱(1),两根所述立柱(1)之间设置有竖直设置的过滤板(2),所述过滤板(2)的迎水面设置有打捞槽(3),所述打捞槽(3)内壁贯穿有若干个滤水孔(31),所述打捞槽(3)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打捞槽(3)两端朝两根立柱(1)方向延伸,所述打捞槽(3)朝向过滤板(2)的一侧连接有横条(4),所述横条(4)与两个立柱(1)滑动连接,两根所述立柱(1)上方均设置有驱使横条(4)向上移动的驱动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4)背离过滤板(2)的一侧开有第一T型槽(41),所述第一T型槽(41)沿横条(4)长度方向延伸且两端开口设置,所述打捞槽(3)朝向横条(4)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T型槽(41)滑动连接的T型条(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立柱(1)的迎水面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T型槽(14),所述第二T型槽(14)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横条(4)背离第一T型槽(4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二T型槽(14)滑动连接的T型块(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包括与T型块(42)固定连接的牵引绳(51)以及设置在立柱(1)上端且用于收卷牵引绳(51)的绕线组件(5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涌水利工程建设用河道净化屏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背水面开有与第二T型槽(14)底壁连通的通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程昌跃汪建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利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