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27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茶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锅体,设置在锅体下方的加热装置,锅体上设置有可开启的侧围,所述锅体包括并排设置的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所述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均为长槽型结构且横截面为圆弧型结构,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相邻的上边缘相对接;所述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的上方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沿左侧炒锅或右侧炒锅的轴向设置,在转轴上安装有末端压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上的炒耙和刮板,还设置有带动转轴进行正向和反向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茶叶的炒制质量,避免焦边,红杆、发黑的情况发生,茶叶炒制均匀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茶叶加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炒茶机。
技术介绍
在绿茶加工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炒制杀青,通常,小型茶户会采用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对青叶进行加工处理,一般手工炒制的茶叶品质均有所保证,但其品质也因炒制人的手艺而不同。手工炒制的方法,其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对炒茶人的经验和技术要求高。因此,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类小型的电热式炒茶机,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6417935公开了炒茶机,包括机架及设于其上的锅体,所述锅体为底面呈圆弧形的长槽形结构,所述锅体内设有沿锅底圆周运动的炒板及炒耙,所述炒耙与锅底接触的前端设有多个间隔布置以打散茶叶的炒爪。此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炒茶机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小型家用炒制茶叶。但在使用中发现,该炒茶机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只能进行单一方向的翻炒,无法模仿人工炒制的工艺,如对青叶进行多频次和多方向的反复翻炒,导致炒制的茶叶受热不均匀;2、锅体底部斜度大,茶叶易在底部积聚,炒制时会导致茶叶受热不均,部分茶叶是焖熟而非炒熟,影响茶叶的口感;3、炒茶机顶部为敞口式,且由于是底部加热,茶叶翻炒过程中热量易散失,不仅会延长杀青的时间,而且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茶叶杀青的品质存在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炒茶机,解决现有炒茶机茶叶炒制品质不能保证,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炒茶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锅体,设置在锅体下方的加热装置,锅体上设置有可开启的侧围,所述锅体包括并排设置的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所述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均为长槽型结构且横截面为圆弧型结构,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相邻的上边缘相对接;所述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的上方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沿左侧炒锅或右侧炒锅的轴向设置,在转轴上安装有末端压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上的炒耙和刮板,还设置有带动转轴进行正向和反向转动的驱动机构。为提高锅内的温度,同时,便于调整锅内的温度,所述侧围上设置有可调整开启量的上盖。进一步的,为便于单独控制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的温度,所述上盖包括设置在左侧炒锅正上方的左侧上盖和设置在右侧炒锅正上方的右侧上盖;所述左侧上盖包括与侧围铰接的转动盖板及铰接在转动盖板相对于与侧围铰接的对边上的调整盖板,所述侧围上设置有一组用于限制调整盖板末端位置的调节结构;所述右侧上盖的结构与左侧上盖相同。为防止茶叶在锅底堆积,影响炒茶的质量,所述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的圆弧半径为160mm~200mm,弧度为100°~120°。为保证刮板和炒耙以一定作用力作用在锅体内壁上,所述刮板采用硅胶板制成,刮板与锅体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可变形的刃口;所述炒耙包括安装板和间隔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一组弹性炒爪。进一步的,为便于调整刮板和炒耙作用在锅体内壁上的作用力,所述刮板和安装板与转轴间均设置有至少两根用于支撑调节的螺纹调节杆,所述转轴上或者刮板和安装板上对应设置有螺母或者螺纹孔。优选的,所述弹性炒爪为一端固定在安装板上的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螺纹紧挨着排列。为便于调整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电机转动轴上的主动齿轮,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与主动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为便于分开炒制茶叶和分开出料,所述侧围内设置有将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分隔开的隔板,所述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的外侧均设置有可开闭的仓门。为提高锅体加热的均匀性,所述加热装置为设置在锅体下方的加热管,加热管盘绕在锅体的下方且与锅体的弧度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锅体为并排设置的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茶叶在炒制时,茶叶翻炒的更加均匀,茶叶受热也更加均匀,因此,炒出来的茶叶一致性好。同时,两个炒锅的结构,内部空间增大,茶叶在空中的停留时间也相应的增加,从而使得炒制的效果更好。所述上盖能够根据炒茶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启量,从而保证茶叶炒制时所需的温度及炒制中水分散发的速度,提高炒制的质量。同时,上盖也分为左侧上盖和右侧上盖,便于控制和调整每个炒锅内的炒制温度。所述炒锅的半径和弧度选择,能够保证茶叶不会在锅体内堆积,同时,向上抛洒均匀,从而保证茶叶受热的均匀性,提高炒制的质量。所述刮板采用硅胶板,受热均匀性好,散热快,且不会堆积茶汁,因此,不会因为长期炒制茶叶造成后面茶叶因刮板引起的发黑问题。所述炒爪为弹性结构,能够很好的贴合锅体,加上锅体的圆弧面结构,使得茶叶不会压在锅体与炒爪间,造成茶叶烫伤和破损。所述刮板和安装板均通过螺纹调节杆连接在转轴上,从而方便调整刮板、弹性炒爪与锅体内壁的压紧力,保证翻炒的效果。所述弹性炒爪为拉伸弹簧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变形力的弹簧,因此,调整更加的方便。所述驱动机构采用驱动电机带动齿轮传动的方式,传动可靠性好。设置左侧炒锅和右侧炒锅间的隔板,能够将两个炒锅彻底隔开,可作为两个炒锅独立使用,从而制作不同批次或者档次的茶叶,提高该机的适用范围。所述加热装置为盘绕在锅体下方的加热管,能够为整个锅体提供更加均匀的热量,避免传统平面加热结构,锅体底部温度高,侧壁温度随距离锅体底部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的问题,从而保证茶叶在于锅体接触时受热的均匀性,提高茶叶炒制的品质。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一种炒茶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锅体2,锅体2下方设置有为锅体2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8,锅体2上设置有可开启的侧围3,在锅体2的侧面设置有可开闭的仓门12。所述侧围3一端通过铰链安装在机架1上,然后扣压在锅体2上方。当需要对锅体2进行维护和清理时,可以打开侧围3,便于锅体3维护。所述茶叶从侧围3的上方进料,在锅体2内炒制一段时间后,通过仓门12出料。所述锅体2包括并排设置的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所述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均为长槽型结构且横截面为圆弧型结构,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的圆弧半径为160mm~200mm,弧度为100°~120°,该结构能够很好的对茶叶进行翻炒,避免茶叶堆积在炒锅的底部。为配合炒锅的结构,保证锅体内壁受热的均匀性,所述加热装置8为设置在锅体2下方的加热管,加热管盘绕在锅体的下方且与锅体2的弧度相适配,即加热管各位置到锅体内壁的距离相同,从而保证锅体受热的均匀性。所述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相邻的上边缘相对接,在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的上方均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沿左侧炒锅21或右侧炒锅22的轴向设置,在转轴4上安装有末端压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上的炒耙5和刮板6,还设置有带动转轴4进行正向和反向转动的驱动机构7。通过转轴4转动不断的翻炒茶叶。为保证控制的精确性,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71,设置在驱动电机71转动轴上的主动齿轮72,所述转轴4的一端设置有与主动齿轮72配合的从动齿轮73。驱动电机71优选采用步进电机,可实现正反转和调速功能。所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茶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锅体(2),锅体(2)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8),锅体(2)上设置有可开启的侧围(3),所述锅体(2)包括并排设置的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所述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均为长槽型结构且横截面为圆弧型结构,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相邻的上边缘相对接;所述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的上方均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沿左侧炒锅(21)或右侧炒锅(22)的轴向设置,在转轴(4)上安装有末端压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上的炒耙(5)和刮板(6),还设置有带动转轴(4)进行正向和反向转动的驱动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茶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锅体(2),锅体(2)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8),锅体(2)上设置有可开启的侧围(3),所述锅体(2)包括并排设置的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所述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均为长槽型结构且横截面为圆弧型结构,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相邻的上边缘相对接;所述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的上方均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沿左侧炒锅(21)或右侧炒锅(22)的轴向设置,在转轴(4)上安装有末端压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上的炒耙(5)和刮板(6),还设置有带动转轴(4)进行正向和反向转动的驱动机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3)上设置有可调整开启量的上盖(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9)包括设置在左侧炒锅(21)正上方的左侧上盖(91)和设置在右侧炒锅(22)正上方的右侧上盖(92);所述左侧上盖(91)包括与侧围(3)铰接的转动盖板(911)及铰接在转动盖板(911)相对于与侧围(3)铰接的对边上的调整盖板(912),所述侧围(3)上设置有一组用于限制调整盖板(912)末端位置的调节结构(913);所述右侧上盖(92)的结构与左侧上盖(91)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炒锅(21)和右侧炒锅(22)的圆弧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少华余伟成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神耘节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