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及组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2199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及组培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芽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ZT、NAA为外源激素,对乌饭树外植体进行芽诱导培养,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且增殖系数高。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芽诱导培养方法建立的乌饭树高效快繁技术体系,为乌饭树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及组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及组培方法。
技术介绍
乌饭树又名南烛,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古名染菽,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及东南部,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省区。因人们有每年阴历三月初三用其叶蒸乌饭食用而得名。乌饭树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生范围较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是不可多得的制作盆景、盆栽的优良素材。除此之外,乌饭树叶亦可入药,其性平,略带酸涩,含三十一烷,无羁萜,无羁萜醇,槲皮素,异荭草素等多种脂溶性有效成分,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疲劳、降血糖、抗癌防癌、改善视网膜功能等功用。由于扦插生根较难,乌饭树这一重要的经济植物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基于组培快繁技术建立乌饭树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将极大的有利于其推广应用。根据现有技术的记载,乌饭树组织培养时间长、污染率高、繁殖系数低。尤其乌饭树组织培养常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芽诱导过程中产生新芽、新梢少,且极易受到污染,成活率低。芽诱导阶段是乌饭树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乌饭树组织培养芽诱导培养阶段的研究较少。如CN103404440A(2013.11.27)公开了一种乌饭树组织培养的方法,经过外植体消毒、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获得乌饭树组培苗;CN110612903A(2019.12.27)公开了一种乌饭树组配继代生根的方法;CN110810249A(2020.02.21)公开了一种促进乌饭树丛生芽培养的培养基及应用。文献《乌饭树芽诱导体系的建立》(张祝丽,姜燕琴,於虹.北方园艺,2015(17):79-82.)建立的乌饭树芽诱导体系,虽然污染率、褐化率较低,但增殖倍数仅为1。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以提升乌饭树组织培养芽诱导阶段成活率,并提升增殖系数。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有2.0~3.0mg/LZT和0.5~2.0mg/LNAA。优选的是,所述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琼脂7.0~7.5g/L+MS+2.0~3.0mg/LZT+0.5~2.0mg/LNAA+5.0~10.0mg/L碳纳米管。更优选的是,所述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琼脂7.5g/L+MS+2.5mg/LZT+1.5mg/LNAA+10.0mg/L碳纳米管。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的应用,将乌饭树带芽茎段外植体接种至所述芽诱导培养基进行芽诱导培养。优选的是,将所述带芽茎段插入芽诱导培养基,插入深度为0.3~0.5cm。优选的是,所述芽诱导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周期为光照16h/d,光源为LED白光。本专利技术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乌饭树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诱导乌饭树无菌芽的萌发,经壮芽培养后,诱导产生丛生芽,丛生芽经过壮芽、生根阶段培养,生成生根试管苗优选的是,所述壮芽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琼脂7.0~7.5g/L+MS+2.0~3.0mg/L6-BA+0.5~1.0mg/LNAA+3.0~5.0mg/L碳纳米管;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琼脂7.0~7.5g/L+MS+2.0~3.0mg/LZT+1.0~1.5mg/L2,4-D+2.0~5.0mg/L碳纳米管;所述生根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琼脂7.0~7.5g/L+MS+1.0~1.5mg/L6-BA+0.5~1.0mg/LIBA+2.0~5.0g/L活性炭+2.0~5.0mg/L碳纳米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有2.0~3.0mg/LZT和0.5~2.0mg/LNAA,具体配方为蔗糖30g/L+琼脂7.0~7.5g/L+MS+2.0~3.0mg/LZT+1.0~2.0mg/LNAA+5.0~10.0mg/L碳纳米管。以MS为基本培养基,相较于其他基本培养基使乌饭树芽诱导成活率大幅上升,平均成活率为73.33%;以2.0~3.0mg/LZT和0.5~2.0mg/LNAA为外源激素,能够显著提升芽诱导数量,增殖系数达到4.67倍。基于本专利技术乌饭树组织培养方法建立的乌饭树高效快繁技术体系,为乌饭树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乌饭树快繁体系,提供了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及应用该培养基进行芽诱导和乌饭树组织培养的方法,以提升乌饭树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成活率,并进一步提升乌饭树芽诱导阶段的增殖系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有2.0~3.0mg/LZT和0.5~2.0mg/LNAA。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基本培养基类型、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培养物的增殖及分化方向存在着较大影响,且不同植物种类适应的类型也不相同。本专利技术以MS作为乌饭树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基本培养基,明显优于WPM、1/2MS等基本培养基,能够显著提高乌饭树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成活率,保证植物组织的脱分化、再分化,利于诱导、增殖、生根阶段的进行。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添加外源激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对芽诱导、芽增殖、生根的影响不同。本专利技术以2.0~3.0mg/LZT和0.5~2.0mg/LNAA作为乌饭树芽诱导阶段外源激素,能够明显提升芽诱导阶段的增殖系数(新芽总数/外植体个数),利于乌饭树组织培养大规模应用。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琼脂7.0~7.5g/L+MS+2.0~3.0mg/LZT+0.5~2.0mg/LNAA+5.0~10.0mg/L碳纳米管;更优选的是,蔗糖30g/L+琼脂7.5g/L+MS+2.5mg/LZT+1.5mg/LNAA+10.0mg/L碳纳米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将乌饭树带芽茎段外植体接种至上述芽诱导培养基进行芽诱导培养的应用。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选择包括茎尖、茎段、叶片、根、子叶等器官,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化能力有较大差异,培养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本专利技术以乌饭树的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在芽诱导培养基上,侧芽较容易诱导出新芽,增殖系数达到可达到2.67~4.67。优选的是,所述带芽茎段插入芽诱导培养基,插入深度为0.3~0.5cm;进一步更优选的是,插入方式为垂直插入。更优选的是,带芽茎段获取方式为于5-6月(梅雨季节来临之前),取乌饭树当年生枝条,并剪成1~2cm的带芽小段。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消毒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通过消毒可明显提升组织培养效果,降低污染率和褐化率。本专利技术优选带芽茎段的外植体消毒方式为:洗涤剂震荡漂洗1~1.5h后,流水冲洗2~2.5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茎段置于已灭菌的玻璃瓶中,用75%乙醇消毒30s~45s,无菌水冲洗2~3次,每次30s~45s;随后用0.1%HgCl2处理8~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有2.0~3.0mg/LZT和0.5~2.0mg/L NA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有2.0~3.0mg/LZT和0.5~2.0mg/LNA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琼脂7.0~7.5g/L+MS+2.0~3.0mg/LZT+0.5~2.0mg/LNAA+5.0~10.0mg/L碳纳米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琼脂7.5g/L+MS+2.5mg/LZT+1.5mg/LNAA+10.0mg/L碳纳米管。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任意一项乌饭树芽诱导培养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乌饭树带芽茎段外植体接种至所述芽诱导培养基进行芽诱导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带芽茎段插入芽诱导培养基,插入深度为0.3~0.5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芽诱导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周期为光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玲徐增莱汪琼廖盼华杨虹刘科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