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多肽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92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特别涉及美洲大蠊多肽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的多肽,所述多肽选自下组:(a)具有KPEMDSSGFHGDTFR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b)将KPEMDSSGFHGDTFR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和/或添加形成的,且具有与(a)相同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采用质谱分析与基因组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美洲大蠊脱脂提取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并成功发现一个具有有效活性成分的美洲大蠊多肽,该多肽能够快速高效的促进创伤的愈合,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用前景。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美洲大蠊多肽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特别涉及美洲大蠊多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属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俗称蟑螂、偷油郎等,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蜚蠊为非血食性卫生害虫,同时也是传统的药用昆虫,常以干燥或鲜成虫入药,其性寒味咸,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儿童疳积、扁桃腺炎、痈疮肿痛等。
[0003]近年来,对美洲大蠊的药用作用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证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可以通过其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免疫等功能,在治疗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虫体活性成分分离及研究发现,美洲大蠊虫体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糖,并且含有多种矿物元素、维生素、脂肪与脂肪酸等,其含有的粘糖氨酸、腺苷多元醇类及肽类等成分,具有抗炎、消肿、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增长,可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加快坏死组织脱落,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皮肤血管功能等作用,但具体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出的多肽,并且发现其具有非常好的促愈合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文所示: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肽,所述多肽选自下组:
[0007](a)具有KPEMDSSGFHGDTFR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
[0008](b)将KPEMDSSGFHGDTFR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和/或添加形成的,且具有与(a)相同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多肽具有KPEMDSSGFHGDTFR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0]其中,所述取代、缺失或添加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意方法。
[0011]大蠊提取物的成分复杂,其油脂成分不仅无防治消化性溃疡作用,还能加重溃疡程度,而且所得提取物色泽深、腥臭味重。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首次从美洲大蠊的脱脂提取物中发现了一种可以高效促进创伤愈合的多肽。
[0012]本专利技术的多肽(蛋白)可以是重组多肽、天然多肽、合成多肽,优选的是重组多肽。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可以是天然纯化的产物,或是化学合成的产物,或使用重组技术从原核或真核宿主(例如,植物、细菌、酵母、昆虫细胞)中产生。根据重组生产方案所用的宿主,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可以是糖基化的,或可以是非糖基化的。本专利技术的多肽还可包括或不包括起始的甲硫氨酸残基。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核酸,所述核酸序列选自下组:
[0014](a)编码如上所述的多肽的核酸;或
[0015](b)与核酸序列(a)互补的核酸。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核酸编码具有KPEMDSSGFHGDTFR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核酸可以是对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进行人工定点突变后获得的基因突变体的DNA核苷酸序列。
[0018]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多肽的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如本文所用,术语“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是指基本上保持本专利技术的多肽相同的生物学功能或活性的多肽。本专利技术的多肽的片段、衍生物或类似物可以是(i)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或非保守性氨基酸残基(优选保守性氨基酸残基)被取代的多肽,而这样的取代的氨基酸残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由遗传密码编码的,或(ii)在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中具有取代基团的多肽,或(iii)成熟多肽与另一个化合物(比如延长多肽半衰期的化合物,例如聚乙二醇)融合所形成的多肽,或(iv)附加的氨基酸序列融合到此多肽序列而形成的多肽(如前导序列或分泌序列或用来纯化此多肽的序列或蛋白原序列,或融合蛋白)。根据本文的定义这些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属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公知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多肽”指KPEMDSSGFHGDTFR序列的多肽或其变异形式。这些变异形式包括(但并不限于):若干个氨基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或缺失一个或数个氨基酸。例如,在本领域中,用性能相近或相似的氨基酸进行取代时,通常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又比如,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或减少一个或数个氨基酸通常也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该术语还包括多肽的活性片段和活性衍生物。
[0020]多肽的变异形式包括:同源序列、保守性变异体、等位变异体、天然突变体、诱导突变体、在高或低的严紧度条件下能与多肽DNA杂交的DNA所编码的蛋白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其他多肽,如包含本专利技术多肽或其片段的融合蛋白。
[0021]本专利技术的核酸全长序列或其片段通常可以用PCR扩增法、重组法或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对于PCR扩增法,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有关核苷酸序列,尤其是开放读码框序列来设计引物,并用市售的cDNA库或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方法所制备的cDNA库作为模板,扩增而得到有关序列。一旦获得了有关的序列,就可以用重组法来大批量地获得有关序列。这通常是将其克隆入载体,再转入细胞,然后通过常规方法从增殖后的宿主细胞中分离得到有关序列。此外,还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合成有关序列。目前,已经可以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来得到编码本专利技术的多肽(或其片段,或其衍生物)的DNA序列。然后可将该DNA序列引入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现有的DNA分子(或如载体)和细胞中。此外,还可通过化学合成将突变引入本专利技术的多肽序列中。
[0022]本专利技术的核酸可以是DNA形式或RNA形式,其中DNA形式包括cDNA、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的DNA。DNA可以是单链的或是双链的,可以是编码链或非编码链。
[0023]本专利技术中编码多肽的核酸可以是包括编码此多肽的核酸,也可以是还包括附加编码和/或非编码序列的核酸。
[0024]一旦获得了有关的序列,就可以用重组法来大批量地获得有关序列。这通常是将其克隆入载体,再转入细胞,然后通过常规方法从增殖后的宿主细胞中分离得到有关序列。
[0025]此外,还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合成有关序列,尤其是片段长度较短时。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包含如上所述的核酸。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细菌质粒、噬菌体、酵母质粒、植物细胞病毒、哺乳动物细胞病毒、逆转录病毒或其他载体;优选地,所述载体为细菌质粒。
[0028]本专利技术中含有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序列的载体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构建,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体外重组DNA技术、DNA合成技术、体外重组技术等。所述核酸序列可以有效的连接到载体中的适当的启动子上,以指导基因合成。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包含如上所述的载体,或其基因组中整合有所述的核酸。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宿主细胞可以为原核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的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选自下组:(a)具有KPEMDSSGFHGDTFR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b)将KPEMDSSGFHGDTFR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和/或添加形成的,且具有与(a)相同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2.一种分离的核酸,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序列选自下组:(a)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的核酸;或(b)与核酸序列(a)互补的核酸。3.一种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酸。4.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曾焕超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华胜广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