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184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电源切换技术领域的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电池组供电条件下,采用专业芯片进行电路切换,产品成本高,不易推广使用的技术问题。所述电路包括连接于主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第一反接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及方法,属于多电源切换


技术介绍

[0002]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允许多路电源供电,以一种由两组电池包供电的电子设备为例,平时,主要由主电池组供电,副电池组不供电;当主电池组损坏、拆卸或者内部保护后,转而由副电池组供电。由于电池组并非稳压电源,其电压会随内部电量消耗而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在采取两个电池组供电条件下,必须做好隔离措施,防止电池组之间相互充电而产生瞬间大电流,造成安全隐患。
[0003]目前,市面上的多路电源供电方案,一般主电源采用直流开关电源供电,副电源为电池组,开关电源的电压稳定且电压比电池高,设计时不用考虑副电源电池组电压反灌的可能。然而,对于多个电池组供电,通常只能采用专业芯片解决电池组的电路切换问题,但此类芯片售价高,做成切换电路后整体成本高,不易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电池组供电条件下,采用专业芯片进行电路切换,产品成本高,不易推广使用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包括连接于主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第一反接P-MOS管,连接于副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第二反接P-MOS管,第二反接P-MOS管通过正接P-MOS管与负载单元电性连接,第一反接P-MOS管、第二反接P-MOS管的源极与漏极反接;第一反接P-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N-MOS管的控制接地,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源极通过PNP三极管电性连接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栅极,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N-MOS管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主电源。
[0006]进一步地,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源或/和副电源为非稳压电源。
[0008]进一步地,所述非稳压电源包括电池组。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加以实现,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反接P-MOS管通过第一N-MOS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连续输出,连通主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供电回路;PNP三极管通过第二N-MOS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连续输出,处于导通状态;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通过处于导通状态的PNP三极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连续
输出,断开副电源与负载单元和主电源之间的供电回路。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PNP三极管通过第二N-MOS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输出中断,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通过处于关闭状态的PNP三极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输出中断,连通副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供电回路。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路及方法巧妙地利用了反接P-MOS管的体二极管特性,在主电池组供电回路和副电池组供电回路中分别接入一个源极与漏极反接的反接P-MOS管。当主电源持续供电时,第一反接P-MOS管通过第一N-MOS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连续输出,连通主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供电回路;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通过处于导通状态的PNP三极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连续输出,断开副电源与负载单元和主电源之间的供电回路。当主电源供电中断时,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通过处于关闭状态的PNP三极管响应于主电源的输出中断,连通副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供电回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路及方法采用反接P-MOS管方式搭建电路,不仅可以节约防倒灌二极管等器件的成本,同时保证电池组电压到负载处几乎没有压降;可支持主副电源均非稳压电源的硬件条件,隔绝了两个电压源之间相互反灌充电可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电池组供电切换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电池组供电切换电路改进版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通常由一个主电源对负载单元进行供电,多个与主电源并联的副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当主电源损坏、拆卸或者内部保护后,转而由副电源供电。前述主电源和副电源均采用非稳压电源,实践中常用的非稳压电源包括电池组。
[0015]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电池组供电切换电路原理图,包括:主副两个电池组接入口,负载接入口,主电池组供电回路,副电池组供电回路。其中,主电池组供电回路包括一颗大电流P-MOS管(Q1),一颗信号转换N-MOS管(Q4),四颗分压电阻(R1,R2,R5,R6);副电池组供电回路包括两颗大电流P-MOS管(Q2、Q3),一颗信号转换N-MOS管(Q5),五颗分压电阻(R3,R4,R7,R8,R9),一颗PNP三极管(Q6)。前述三个大电流P-MOS管中,Q1、Q2与正常电路连接相反,采用源极与漏极反接的接法。为便于描述,可将Q1、Q2定义为反接P-MOS管,其中Q1为第一反接P-MOS管,Q2为第二反接P-MOS管,Q3为正接P-MOS管,Q4为第一N-MOS管,Q5为第二N-MOS管。
[0016]更具体地,第一反接P-MOS管(Q1)连接于主电池组与负载单元之间,起到通断主电池组供电回路的作用,第一反接P-MOS管(Q1)的漏极与主电池组连接,第一反接P-MOS管(Q1)的源极与负载单元连接,第一反接P-MOS管(Q1)的栅极通过第一N-MOS管(Q4)的控制接地。
[0017]更具体地,第二反接P-MOS管(Q2)、正接P-MOS管(Q3)串联于副电池组与负载单元之间,起到通断副电池组供电回路的作用,其中第二反接P-MOS管(Q2)连接于副电池组与正接P-MOS管(Q3)之间。第二反接P-MOS管(Q2)和正接P-MOS管(Q3)的源极连接PNP三极管(Q6)的发射极,第二反接P-MOS管(Q2)和正接P-MOS管(Q3)的栅极与PNP三极管(Q6)的集电极,PNP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二N-MOS管(Q5)的漏极连接,第二N-MOS管(Q5)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管(Q5)的栅极连接主电池组。
[0018]本实施例中,当主电池组存在连续输出时,Q1通过P-MOS管的体二极管特性,先将高电压导通至Q1的源极后再完全打开Q1,实现主电池组对负载单元的连续供电;同时,副电池组的电压无法通过该体二极管反向流进主电池组内。信号转换N-MOS 管(Q4)采取常用接法,用以判断主电池组是否存在连续输出,如果存在,即会开启并进一步开启大电流P-MOS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是,包括连接于主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第一反接P-MOS管,连接于副电源与负载单元之间的第二反接P-MOS管,第二反接P-MOS管通过正接P-MOS管与负载单元电性连接,第一反接P-MOS管、第二反接P-MOS管的源极与漏极反接;第一反接P-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一N-MOS管的控制接地,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源极通过PNP三极管电性连接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栅极,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N-MOS管的漏极电性连接,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主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反接P-MOS管和正接P-MOS管的栅极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鹏钱鑫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华沅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