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管转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67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管转模机,包括机架、第一承载组件、第二承载组件、取管装置和放管装置,取管装置用于夹取位于第一承载组件上的第一模具盒内的雷管,放管装置用于夹持取管装置上夹持的雷管,并将雷管插入第二模具盒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雷管转模机能够实现雷管的转移,避免人直接操作接触雷管,能够提高雷管转运的安全性以及转运效率。性以及转运效率。性以及转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管转模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爆破器材生产领域,尤其涉及雷管转模机。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雷管在不同模具之间的转运通常依靠人工来实现,人直接接触雷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雷管转模机,能够实现雷管自动转模。
[0004]根据专利技术的雷管转模机,包括:
[0005]机架;
[0006]第一承载组件,与所述机架连接,用于承载第一模具盒;
[0007]第二承载组件,与在所述机架连接,用于承载第二模具盒;
[0008]取管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的上方,用于夹取所述第一模具盒内的雷管;
[0009]放管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承载组件的上方,用于夹取所述取管装置上夹持的所述雷管,并将所述雷管插入所述第二模具盒内。
[0010]根据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雷管转模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取管装置和放管装置配合实现雷管的转模操作,避免人直接接触雷管,提高生产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雷管转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承载组件,与所述机架连接,用于承载第一模具盒;第二承载组件,与在所述机架连接,用于承载第二模具盒;取管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的上方,用于夹取所述第一模具盒内的雷管;放管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承载组件的上方,用于夹取所述取管装置上夹持的所述雷管,并将所述雷管插入所述第二模具盒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管转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管装置包括取管机械手;取管末端执行器,所述取管末端执行器设置在所述取管机械手的末端,所述取管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取管末端执行器运动;所述取管末端执行器包括,第一取管柱,所述第一取管柱用于插入第一雷管;第二取管柱,所述第二取管柱用于插入第二雷管;第一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取管柱和所述第二取管柱相向运动或远离运动,以实现对所述第一雷管和所述第二雷管的夹取和释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管转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管装置包括放管机械手;放管末端执行器,所述放管末端执行器设置在所述放管机械手的末端,所述放管机械手用于驱动所述放管末端执行器运动;所述放管末端执行器包括,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取管柱处的第一雷管;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取管柱处的第二雷管;第二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其中之一靠近或远离另一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之间的间距为第一设定值或第二设定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管转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还包括第一承载台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承载台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模具盒,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载台相对于所述机架旋转至第一设定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取管柱和所述第二取管柱垂直于所述第一承载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管转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面具有开口,所述雷管转模机还包括第一模具盒入料装置,所述第一模具盒入料装置包括旋转入料盘和第一上料组件,所述旋转入料盘用于将第一模具盒运转至第二设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崔浩东李志雄张健武永黄竺李庆文龙波李玉景吴云松章骏午朱斌徐宏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