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6143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母核引入的萘并呋喃使化合物整体的空间位阻增大,不对称的特定空间结构有利于减小分子间的凝聚力,减少结晶可能性,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芳胺侧链基团是给电子基团,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特性,即较高的空穴迁移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材料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显示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作为下一代明星显示技术,OLED技术具有对比度高、柔性化、可视角广、响应快等优点。这使得OLED技术具有了良好的替代传统显示技术的潜力。目前中小尺寸的OLED显示屏已经在华为、小米、三星等公司出品的高端智能手机上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反馈效果良好。
[0003]OLED发光器件犹如三明治的结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结构组成。空穴传输层(HTL)负责调节空穴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空穴传输材料直接影响OLED的效率和寿命。现有空穴传输区域中常用的化合物包括酞菁铜(CuPc)、4,4
’-
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NPB)、N,N
’-
二苯基-N,N
’-
双(3-甲基苯基)-(1,1
’-
联苯基)-4,4
’-
二胺(TPD)、4,4

,4
”-
三(3-甲基苯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TDATA)等。然而,使用这些材料的OLED在使量子效率和使用寿命方面存在问题。这是因为空穴传输材料通常具有低的最高已占据分子轨道(HOMO)值,在发光层中生成的激子扩散到空穴传输层界面或者空穴传输层侧,最终导致在发光层内界面的发光或者发光层内的电荷不均衡,从而在空穴传输层的界面上发光,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及效率变低。
[0004]另外,对于不同结构的OLED器件搭配而言,所使用的光电功能材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结构器件中的性能表现,也可能完全迥异。因此,针对当前OLED器件的产业应用要求,以及OLED器件的不同功能膜层,器件的光电特性需求,必须选择更适合,具有高性能的OLED功能材料或材料组合,才能实现器件的高效率、长寿命和低电压的综合特性。
[0005]但是,目前公开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发光效率和寿命均有一定不足。因此,开发一种发光效率高且寿命较好和低电压的材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母核引入的萘并呋喃使化合物整体的空间位阻增大,不对称的特定空间结构有利于减小分子间的凝聚力,减少结晶可能性,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芳胺侧链基团是给电子基团,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特性,即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的应用,使用该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电流效率、低的驱动电压、较长的磷光寿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0009][0010]其中:
[0011]a,b独立地选自0或1,且a,b不能同时为0;
[0012]X为化学键,或X独立地选自O、S、Si(R5R6)、C(R7R8)或NR9;
[0013]R
1-R4的位置分别为所在苯环的任意位置,且R
1-R4的个数为0~4;
[0014]R
1-R9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3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30
)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30
)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30元)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3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3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到30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
60
)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30
)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60
)芳氧基,
[0015]或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多环(C
3-C
30
)脂肪族环或(3元到30元)芳香族环,且其至少一个碳原子置换为杂原子氮、氧或硫;
[0016]Ar
1-Ar4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到3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0-C
30
)稠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到30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
60
)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0-C
30
)螺环基,
[0017]或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C
3-C
30
)脂肪族环或(C
6-C
30
)芳香族环,且至少一个碳原子置换为杂原子氮、氧、硫或硅。
[0018]优选地,R
1-R9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叔丁基、烷氧基、烷巯基、芳氧基、苯基、联苯基、萘基、二甲基芴基,二苯基芴基或螺环基。
[0019]优选地,Ar
1-Ar4独立地选自萘基、蒽基、菲基、苯并菲,苯基、咔唑基、叔丁基苯基、甲基苯基、三联苯基、联苯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芴基、螺基及其衍生物。
[0020]优选地,所述取代的取代基至少一个选自卤素、腈基、羟基、羰基、酯基、甲硅烷基、硼基、烷基、环烷基、环氧基、烯基、烷基胺基、杂环基胺基、芳基胺基、芳基或杂环基。
[0021]优选地,所述R1~R9中的氢原子被氘代;所述Ar
1-Ar4中的氢原子被氘代。
[0022]优选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选自下述结构中的任意一个:
[0023][0024][0025][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当a=1,b=0时,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式II所示;当a=1,b=1时,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式III所
示;当a=0,b=1时,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式IV所示;
[0027][0028]其中,式II、式III及式IV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分别如下:
[0029][0030]式II、式III及式I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均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将M溶于四氢呋喃,在氮气氛围下,将反应体系降温至-70~-78℃,加入n-BuLi,并搅拌2-4h,在将溶于四氢呋喃的N,加入反应体系,再升温至室温搅拌10-12h,加入蒸馏水中止反应,经过后处理后得到K;
[0032]S2、在K中加入冰醋酸,加热至110-120℃,缓慢滴加浓硫酸,浓硫酸的体积是中间体摩尔数的0.1-0.2倍,滴加时间5-10分钟,搅拌5-20min,冷却至室温,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a,b独立地选自0或1,且a,b不能同时为0;X为化学键,或X独立地选自O、S、Si(R5R6)、C(R7R8)或NR9;R
1-R4的位置分别为所在苯环的任意位置,且R
1-R4的个数分别为0~4;R
1-R9独立地选自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30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30
)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2-C
30
)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30元)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3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3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到30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
60
)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C
30
)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60
)芳氧基,或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多环(C
3-C
30
)脂肪族环或(3元到30元)芳香族环,且其至少一个碳原子置换为杂原子氮、氧或硫;Ar
1-Ar4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
6-C
3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元到3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0-C
30
)稠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到30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
60
)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
10-C
30
)螺环基,或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单环或(C
3-C
30
)脂肪族环或(C
6-C
30
)芳香族环,且其至少一个碳原子置换为杂原子氮、氧、硫或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
1-R9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叔丁基、烷氧基、烷巯基、芳氧基、苯基、联苯基、萘基、二甲基芴基,二苯基芴基或螺环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
1-Ar4独立地选自萘基、蒽基、菲基、苯并菲,苯基、咔唑基、叔丁基苯基、甲基苯基、三联苯基、联苯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芴基、螺基及其衍生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的取代基至少一个选自卤素、腈基、羟基、羰基、酯基、甲硅烷基、硼基、烷基、环烷基、环氧基、烯基、烷基胺基、杂环基胺基、芳基胺基、芳基或杂环基。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宇汪康张雪于丹阳张颖张思铭刘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