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117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U型腭杆包括:连接体、牵引钩和U形状腭杆;连接体有两个,两个连接体一端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相连,另一端与U形状腭杆两端分别相连,与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连接面避开龈缘2mm,避开舌尖2mm,包裹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近远中增加粘接面积,底板进行网格化处理;U形状腭杆沿牙弓形态设计,以腭部黏膜离开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口腔医学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正畸治疗中,上颌磨牙远移的方法常被用于纠正磨牙远中关系和解除上颌牙弓拥挤,适用于安氏II类、轻度牙性前突或拥挤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患者拔除上颌前磨牙。无托槽隐形矫治凭借其美观、舒适的特点受到了成人患者的欢迎,隐形牙套可以对牙冠进行整体的包裹及加力,目前磨牙远移已经成为隐形矫治擅长的一种牙移动方式。
[0003]现阶段研究报道磨牙远移阶段的隐形矫治效率已经达到80-90%,但临床上发现隐形矫治磨牙远移内收前牙的真实效率并不高,特别是后期前牙内收阶段会造成磨牙支抗的丢失。分析其原因,首先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前牙势必会出现唇倾,造成前牙的往复移动,因此在后期前牙回收过程中会降低一定的磨牙远移效率。其次,磨牙远移很难做到整体移动,多为后牙的远中倾斜移动,在前牙回收阶段,由于牙套缩窄,远中倾斜的磨牙非常容易复发前移。因此临床应用过程中,隐形矫治通常需要反复重启,不断进行磨牙远移,以满足临床的需求,但这会增加治疗时间,对患者牙体牙周健康造成一定的问题。
[0004]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张哲玮发现在II类颌间牵引辅助增强支抗的磨牙远移过程中,磨牙的平均远移量为2.27mm,磨牙远移效率只实现了63.35%,并伴有磨牙的远中倾斜及垂直向少量压低。即便种植钉后期辅助前牙内收,磨牙还会进一步前移,磨牙前移量约为0.78mm,最终的磨牙远移效率实际只有41.38%。国内姜雅楠等学者发现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可以远中移动2.24mm和2.33mm,磨牙远移四个月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出现少许前移,分别为0.42mm和0.31mm,稳定效率为84.2%。顾泽旭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使用配合种植钉远移磨牙时,上颌第二磨牙的远移效率可达到89.2%,但当第二磨牙到位,第一磨牙开始后移时,上颌第二磨牙的远移效率逐渐下降为76.45%。因此,磨牙远移到位后的复发是不可避免的。
[0005]现阶段隐形矫治中尚无控制后牙位置的矫治装置,目前临床上增加磨牙远移效率的方式只有II类颌间牵引和颊侧种植钉,但这些方式都作用于前牙,只能增强前牙支抗,无法控制后牙远中移动后的复发。此外,颊侧种植钉对于磨牙远移量较大的患者,通常需要两次植入,第一次植入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推磨牙向后,磨牙远移到位后,需再次植入在上颌第一、二磨牙间内收前牙,较繁琐且创伤较大。II类颌间牵引对于成年患者存在一定的风险,会造成颌位的改变,特别是对于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
[0006]II类颌间牵引使用正畸用橡胶皮筋,正畸用橡胶皮筋是一种成品。II类颌间牵引的使用方法如下:下颌隐形牙套在下颌第一磨牙处进行打孔暴露,并粘接舌侧扣,上颌牙套在尖牙处进行精密切割。使用正畸牵引皮筋在下颌第一磨牙处及上颌尖牙处进行II类颌间牵引,矫治力量约为200g。患者自行摘戴,除吃饭刷牙外,24h全天戴用,每天更换新的皮筋。
[0007]II类颌间牵引存在如下缺点:
[0008]1、II类颌间牵引只能增强前牙支抗,无法保护上颌后牙支抗。特别是磨牙远移到位后,牙套缩窄导致磨牙前移,II类颌间牵引无法避免。
[0009]2、II类颌间牵引对于上前牙有垂直向的伸长分力,对于需要压低上前牙的病例不适用。此外,II类颌间牵引对于下颌第一磨牙有垂直向伸长及近中移动的分力,对于高角的病例及下前牙唇倾的病例不适用。
[0010]3、II类颌间牵引需要患者自行摘戴,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临床上许多患者很难一直坚持戴用II类颌间牵引,矫治效果欠佳。
[0011]4、II类颌间牵引对于成年患者存在一定的风险,会造成颌位的改变,特别是对于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
[0012]5、II类颌间牵引位于颊侧,美观性较差。
[0013]II类颌间牵引存在上述缺点的原因是:
[0014]1、II类颌间牵引属于颌间牵引,可以患者自行摘戴,患者配合与否直接决定治疗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垂直向分力,垂直向分力对于绝大部分病例来说是不利的。
[0015]2、II类颌间牵引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上颌磨牙,因此无法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
[0016]3、成人颞下颌关节易出现关节疾患,II类颌间牵引可以改变下颌位置,增加了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关节隐患。
[0017]颊侧种植钉使用微种植螺钉和正畸用橡胶皮筋,两者均为成品。颊侧种植钉使用方法如下:在远移磨牙阶段,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颊侧植入种植钉,颊侧种植钉与上颌尖牙颊侧的精密切割进行主动弹性加力。远移过程中上颌第一、二磨牙不设计附件,先远移上颌第二磨牙至预期位置1/2后,再开始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至1/2后,再开始移动前磨牙。将种植钉更换至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种植钉与上颌尖牙颊侧的精密切割主动弹性加力,前牙内收。前牙内收阶段,上颌第二磨牙设计水平矩形附件。
[0018]颊侧种植钉存在如下缺点:
[0019]1、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只能增强前牙支抗,无法保护上颌后牙支抗。特别是磨牙远移到位后,牙套缩窄导致磨牙前移无法避免。
[0020]2、颊侧种植钉在上颌牙列远移阶段需要两次创伤性植入,增加患者的创伤及费用。
[0021]3、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同样需要患者自行摘戴,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临床上许多患者很难一直坚持戴用牵引,矫治效果欠佳。
[0022]4、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位于颊侧,美观性较差。
[0023]颊侧种植钉存在上述缺点的原因是:
[0024]1、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无法直接作用于上颌磨牙,因此无法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
[0025]2、颊侧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根距离较近,磨牙远移阶段需要更换颊侧种植钉的位置。
[0026]3、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需要患者自行在上颌种植钉与上颌牙套尖牙颊侧的精密切割进行弹性牵引,需要患者较好的配合。
[0027]4、牙套尖牙处的皮筋美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所述U型腭杆包括:U型腭杆主体,所述U型腭杆主体包括:连接体、牵引钩和U形状腭杆;所述连接体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体一端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相连,两个所述连接体另一端与所述U形状腭杆两端分别相连;所述连接体与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连接面避开龈缘2mm,避开舌尖2mm,包裹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近远中增加粘接面积,底板进行网格化处理;
[0029]所述U形状腭杆沿牙弓形态设计,以腭部黏膜离开2-3mm,不接触腭部黏膜;
[0030]所述牵引钩有两个,分别连接于U形状腭杆前部两侧拐角处并向下向前伸出。
[0031]进一步地,所述U型腭杆还包括U型腭杆配件,所述U型腭杆配件包括:腭侧种植钉;
[0032]所述腭侧种植钉有两个,在双侧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龈方8mm处植入;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腭杆包括:U型腭杆主体,所述U型腭杆主体包括: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所述连接体(2)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体(2)一端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相连,两个所述连接体(2)另一端与所述U形状腭杆(4)两端分别相连;所述连接体(2)与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连接面避开龈缘2mm,避开舌尖2mm,包裹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近远中增加粘接面积,底板进行网格化处理;所述U形状腭杆(4)沿牙弓形态设计,以腭部黏膜离开2-3mm,不接触腭部黏膜;所述牵引钩(3)有两个,分别连接于U形状腭杆(4)前部两侧拐角处并向下向前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腭杆还包括U型腭杆配件,所述U型腭杆配件包括:腭侧种植钉(1);所述腭侧种植钉(1)有两个,在双侧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龈方8mm处植入;所述U形状腭杆(4)前部向下弯曲至腭侧种植钉(1)高度水平;所述牵引钩(3)高度上与腭侧种植钉(1)在同一水平,矢状向上;所述牵引钩(3)与腭侧种植钉(1)的连线与后段牙弓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腭侧种植钉(1)为11mm*1.5mm种植钉。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U型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腭杆配件包括:弹性牵引皮筋(5);所述弹性牵引皮筋(5)设置在腭侧种植钉(1)与牵引钩(3)之间,用于对腭侧种植钉(1)与牵引钩(3)弹性牵引加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为3D打印制作的一体化钛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然郭润智李林蔚黄一平王勇赵一姣吴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