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热治疗和热释电效应组合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电热仿生耦合复合材料及用于促进组织修复或愈合的用途。
技术介绍
1、目前光热治疗技术在免疫方面的应用主要局限在调节肿瘤细胞免疫微环境方面。在靶向调节的各种外部刺激中,近红外光(nir)因其高组织穿透能力、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最小以及易于远程控制的特性而突出重围,成为当前光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de matteis等人利用nir诱导aunp的光热效应,在获得更好的抗肿瘤效果的同时,能够减轻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
2、光热治疗对巨噬细胞极化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热休克蛋白(hsps)被认为在细胞感受外界高温、紫外线等刺激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atozzi等人的研究表明41°c的热刺激增加了单核细胞hsp70的表达,并促进细胞从经典激活的m1型向非经典激活的m2型极化。zhang等利用全基因组技术检测aupd纳米材料光热特性对mc3t3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发现以hsps和bmp2上调表达为主的wnt和ca2+信号通路被激活。还有研究报道,hspa1a(hsp70同源物)过表达促进mscs成骨分化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以上研究提示,hsps蛋白、ca2+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在细胞响应材料光热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3、
技术介绍
中的信息仅仅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不应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这些信息构成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仿生电热耦合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和分散于其中的无机光敏颗粒,其中,所述聚合物选自压电聚合物,所述无机光敏颗粒为多巴胺包裹的无机细颗粒。
2.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仿生电热耦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一种用于组织修复或愈合的医学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产生单元和能量接收单元,其中所述能量产生单元设置为能够产生光能,所述能量接收单元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且设置为能够植入机体或设置于机体表面,并且当接收光能时产生电热耦合效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左旋聚乳酸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光敏颗粒为纳米级陶瓷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陶瓷颗粒选自钛酸钡、钛酸锶钡、钛酸锶、铌酸锂和铌酸钾钠中的至少一种。
7.
8.复合材料在制备用于组织修复或愈合的医学套装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释电效应的仿生电热耦合复合材料。
9. 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仿生电热耦合复合材料来调控免疫细胞极化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免疫细胞,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仿生电热耦合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和分散于其中的无机光敏颗粒,其中,所述聚合物选自压电聚合物,所述无机光敏颗粒为多巴胺包裹的无机细颗粒。
2.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仿生电热耦合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一种用于组织修复或愈合的医学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产生单元和能量接收单元,其中所述能量产生单元设置为能够产生光能,所述能量接收单元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且设置为能够植入机体或设置于机体表面,并且当接收光能时产生电热耦合效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选自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慧,邓旭亮,郭雨思,王逸君,戴小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