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87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4
一种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包含有用于包容支撑电力线缆的内管部(2)、设置在内管部(2)上并且用于对内管部(2)进行包裹保护的外管部(1),在内管部(2)上设置有与外管部(1)连接的突变部体,通过外管部(1)和内管部(2),实现了对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组成,通过突变部体,实现了对合成树脂进行滞留处理,因此利提高了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整体强度。利提高了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整体强度。利提高了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尤其是一种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塑钢复合电缆导管以优质PP管为内衬,界面经过化学处理,以高强纤维和合成树脂为增强层,经机械缠绕组合而成,该管发挥了PP的耐腐蚀性和FRP的比强度高、耐温性好的特点,从而扩大了单一的PP管应用范围,因此塑钢复合电缆导管是一种重要的电缆附件,在现有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中,由于增强层是由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进行层层缠绕在PP管上,合成树脂只能附着在外圆周侧面上,当玻璃纤维在PP管上进行缠绕挤压时,就改变了合成树脂附着在外圆周侧面上的状态,从而硬性了增强层与PP管的连接强度,从而影响了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整体强度。
[0003]基于申请人的技术交底书和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专利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
[000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因此提高了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整体强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包容支撑电力线缆的内管部、设置在内管部上并且用于对内管部进行包裹保护的外管部,在内管部上设置有与外管部连接的突变部体。
[0007]由于设计了外管部和内管部,通过外管部和内管部,实现了对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组成,通过突变部体,实现了对合成树脂进行滞留处理,因此利提高了塑钢复合电缆导管的整体强度。
[0008]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对合成树脂进行滞留处理的方式把外管部和内管部相互联接。
[0009]本技术设计了,突变部体设置为内管部处于软化状态时通过外界作用力产生的变形部。
[0010]本技术设计了,突变部体设置为凸环形体(21)、内凹环形体(22)、外凸条形体(23)、内凹条形体(24)、外凸球形体(25)或内凹球形体。
[0011]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突变部体中,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填充体。
[0012]本技术设计了,在外管部中设置有内管部并且内管部的端头设置为与外管部的端口部呈外延分布。
[0013]本技术设计了,内管部设置为热塑性塑料管并且在内管部上设置有外凸环形
体(21),凸环形体(21)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并且内管部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凸环形体(21)设置为沿内管部的横截面上呈圆周体分布。
[0014]本技术设计了,凸环形体(21)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凸环形体(21)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凸环形体(21)设置为沿内管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15]本技术设计了,外管部设置为玻璃钢管并且外管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内管部联接,外管部设置为由涂有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的缠绕管状体。
[0016]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设置有内凹环形体(22)并且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沿内管部的横截面上呈圆周体分布,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17]本技术设计了,内凹环形体(22)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沿内管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0018]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分别设置有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并且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分别设置为沿内管部的横截面上呈圆周体分布,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19]本技术设计了,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的轮廓线分别设置为弧线并且凸环形体(21)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分别设置为沿内管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交错排列分布。
[0020]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设置有外凸条形体(23)并且外凸条形体(23)设置为沿内管部的竖截面上呈平直或螺旋线条分布,外凸条形体(23)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21]本技术设计了,外凸条形体(23)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外凸条形体(23)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外凸条形体(23)设置为沿内管部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0022]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设置有内凹条形体(24)并且内凹条形体(24)设置为沿内管部的竖截面上呈平直或螺旋线条分布,内凹条形体(24)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23]本技术设计了,内凹条形体(24)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内凹条形体(24)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内凹条形体(24)设置为沿内管部的圆周线间隔排列分布。
[0024]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分别设置有外凸条形体(23)和内凹条形体(24)并且外凸条形体(23)和内凹条形体(24)分别设置为沿内管部的竖截面上呈线条分布,外凸条形体(23)和内凹条形体(24)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25]本技术设计了,外凸条形体(23)和内凹条形体(24)的轮廓线分别设置为弧线并且外凸条形体(23)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内凹条形体(24)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外凸条形体(23)和内凹条形体(24)分别设置为沿内管部的圆周线间隔交错排列分布。
[0026]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设置有外凸球形体(25)并且外凸球形体(25)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27]本技术设计了,外凸球形体(25)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外凸球形体(25)设
置为由内管部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外凸球形体(25)设置为在内管部的外侧面部上排列分布。
[0028]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设置有内凹球形体并且内凹球形体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29]本技术设计了,内凹球形体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内凹球形体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内凹球形体设置为在内管部的外侧面部上排列分布。
[0030]本技术设计了,在内管部上分别设置有外凸球形体(25)和内凹球形体并且外凸球形体(25)和内凹球形体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联接。
[0031]本技术设计了,外凸球形体(25)和内凹球形体的轮廓线分别设置为弧线并且外凸球形体(25)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内凹球形体设置为由内管部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外凸球形体(25)和内凹球形体分别设置为设置为在内管部的外侧面部上交错排列分布。
[0032]本技术设计了,填充体分别设置在内凹环形体(22)、内凹条形体(24)和内凹球形体中。
[0033]本技术设计了,填充体设置为石英砂与合成树脂的凝结体并且填充体分别设置为与内凹环形体(22)、内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包容支撑电力线缆的内管部(2)、设置在内管部(2)上并且用于对内管部(2)进行包裹保护的外管部(1),在内管部(2)上设置有与外管部(1)连接的突变部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按照对合成树脂进行滞留处理的方式把外管部(1)和内管部(2)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突变部体设置为内管部(2)处于软化状态时通过外界作用力产生的变形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突变部体设置为凸环形体(21)、内凹环形体(22)、外凸条形体(23)、内凹条形体(24)、外凸球形体(25)或内凹球形体(26),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突变部体中,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填充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在外管部(1)中设置有内管部(2)并且内管部(2)的端头设置为与外管部(1)的端口部呈外延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外管部(1)设置为玻璃钢管并且外管部(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内管部(2)联接,外管部(1)设置为由涂有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的缠绕管状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内管部(2)设置为热塑性塑料管并且在内管部(2)上设置有外凸环形体(21),凸环形体(21)设置为与外管部(1)联接并且内管部(2)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外管部(1)联接,凸环形体(21)设置为沿内管部(2)的横截面上呈圆周体分布,或,凸环形体(21)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凸环形体(21)设置为由内管部(2)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凸环形体(21)设置为沿内管部(2)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或,在内管部(2)上设置有内凹环形体(22)并且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沿内管部(2)的横截面上呈圆周体分布,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与外管部(1)联接,或,内凹环形体(22)的轮廓线设置为弧线并且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由内管部(2)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沿内管部(2)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或,在内管部(2)上分别设置有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并且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分别设置为沿内管部(2)的横截面上呈圆周体分布,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分别设置为与外管部(1)联接,或,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的轮廓线分别设置为弧线并且凸环形体(21)设置为由内管部(2)的内壁向外压制凸出体、内凹环形体(22)设置为由内管部(2)的外壁向内压制凸出体,凸环形体(21)和内凹环形体(22)分别设置为沿内管部(2)的横向中心线间隔交错排列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整层通道的塑钢复合电缆导管,其特征是:在内管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纪岭于红刚赵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方特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