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057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包括有蓄电池、充电器以及蓄电池管理器,所述蓄电池管理器内设有管理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充电器内设有充电器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有电源线、通讯线和点火线,所述蓄电池管理器与充电器之间分别通过通讯线和点火线进行通讯连接和控制连接,所述蓄电池上设置有电源引脚,所述蓄电池与蓄电池管理器、所述充电器与蓄电池管理器分别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充放电的高安全性,而且能够保证使用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而且能够保证使用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而且能够保证使用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给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大电流充电时,电池温度会随之升高,最后会造成电瓶损坏严重会造成火灾;汽车负载过大会造成电气部分温度升高也会造成电气部分损毁严重的造成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不仅提高了充放电的高安全性,而且能够双重保证财产和人身安全。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蓄电池、充电器以及蓄电池管理器,所述蓄电池管理器内设有管理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充电器内设有充电器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有电源线、通讯线和点火线,所述蓄电池管理器与充电器之间分别通过通讯线和点火线进行通讯连接和控制连接,所述蓄电池上设置有电源引脚,所述蓄电池与蓄电池管理器、所述充电器与蓄电池管理器分别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
[0005]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有电机以及用于控制电机的负载电机控制器,所述负载电机控制器与蓄电池管理器分别通过通讯线和点火线通讯连接和控制连接,所述负载电机控制器内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与负载电机控制器、负载电机控制器与蓄电池管理器分别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
[0006]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负载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管理器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断的控制开关。
[0007]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通讯线包括L2、L3、L6和L7,所述点火线包括L5和L11,所述充电器通过通讯线L2和L3、点火线L4连接蓄电池管理器,所述蓄电池管理器通过通讯线L6和L7和点火线L11与负载电机控制器连接。
[0008]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源线包括有L1、L5、L12、L13、L14以及L15,所述蓄电池通过L12和L13电性连接蓄电池管理器,所述蓄电池管理器通过L1和L5电性连接充电器。
[0009]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电源线L12和L14电性连接与蓄电池管理器,所述电机通过L12和L15电性连接负载电机控制器。
[0010]作为本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有安装在电瓶上的电瓶温度传感器和电机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瓶温度传感器与蓄电池管理器通讯连接,所述电机温度传感器与负载电机控制器通讯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有效增加蓄电池管理器和电气部分的温度全分享,只要有一个电气部件温度异常,该系统就会实现双重保护,不仅仅能够提高充放电的高安全性还能够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原理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说明:K、控制开关;U、负载电机控制器;U1、蓄电池管理器;R、电瓶温度传感器;R1、电机温度传感器;B、蓄电池;C、充电器;M、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6]如图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包括有蓄电池B、充电器C以及蓄电池B管理器U1,所述蓄电池B管理器U1内设有管理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充电器C内设有充电器C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有电源线、通讯线和点火线,所述蓄电池B管理器U1与充电器C之间分别通过通讯线和点火线进行通讯连接和控制连接,所述蓄电池B上设置有电源引脚,所述蓄电池B与蓄电池B管理器U1、所述充电器C与蓄电池B管理器U1分别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
[001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电机M以及用于控制电机M的负载电机M控制器U,所述负载电机M控制器U与蓄电池B管理器U1分别通过通讯线和点火线通讯连接和控制连接,所述负载电机M控制器U内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M与负载电机M控制器U、负载电机M控制器U与蓄电池B管理器U1分别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电机M控制器U和蓄电池B管理器U1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断的控制开关。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0]充电双重保护原理:充电插上充电器220V给蓄电池B充电,同时输出L4点火线激活U1工作,U1控制L5和L13接通,L1和L12在U1内部连通,充电器C开始给蓄电池B充电,同时U1接收温度传感器R的温度情况,将蓄电池B温度信息和U1的温度信息通过通讯线L2L3分享给充电器C,充电器C将自己的温度情况通过L2L3通讯线分享给U1,充电时,当充电器C、蓄电池控制器U1和蓄电池B温度高于安全值时充电器停止充电L5不输出,U1断开L5和L13连接(L4保持输出)实现充电高温双保护。 放电双重保护原理:控制开关K接通,负载电机控制器U开机工作,负载电机控制器U给电机温度传感器R1供电流监控电机M的温度,同时U输出点火线L11给U1使其工作L14和L13接通,负载电机控制器U使L14和L15接通,负载电机M工作。U和U1通过通讯线L6和L7通讯共享各自的温度,当电机温度、负载电机控制器U温度、蓄电池管理器U1温度、电瓶温度其中之一温度高于安全值时,U会断开L14和L15,U1会断开L14和L13(L11保持输出)电机M会停止工作达到双重保护。 充电互锁保护:充电器C充电时同时K接通L4和L14同时给U1点火信号时,U1只会控制电瓶充电禁止放电,即控制L13和L5接通,L14和
L13断开,达到充电保护功能。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讯线包括L2、L3、L6和L7,所述点火线包括L5和L11,所述充电器C通过通讯线L2和L3、点火线L4连接蓄电池B管理器U1,所述蓄电池B管理器U1通过通讯线L6和L7和点火线L11与负载电机M控制器U连接。
[0022]上述结构中:通过通讯线通讯连接充电器C和蓄电池B管理器U1以及蓄电池B管理器U1和负载电机M控制器U用于实现不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温度传输,从而达到实时监测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电气元件的损毁。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包括有L1、L5、L12、L13、L14以及L15,所述蓄电池B通过L12和L13电性连接蓄电池B管理器U1,所述蓄电池B管理器U1通过L1和L5电性连接充电器C。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M控制器通过电源线L12和L14电性连接与蓄电池B管理器U1,所述电机M通过L12和L15电性连接负载电机M控制器U。
[0025]上述结构中:电源线用于实现各个电气零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实现电流输送和电气零件的控制,其作用与导线相同。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蓄电池(B)、充电器(C)以及蓄电池(B)管理器(U1),所述蓄电池(B)管理器(U1)内设有管理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充电器(C)内设有充电器(C)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有电源线、通讯线和点火线,所述蓄电池(B)管理器(U1)与充电器(C)之间分别通过通讯线和点火线进行通讯连接和控制连接,所述蓄电池(B)上设置有电源引脚,所述蓄电池(B)与蓄电池(B)管理器(U1)、所述充电器(C)与蓄电池(B)管理器(U1)分别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机(M)以及用于控制电机(M)的负载电机(M)控制器(U),所述负载电机(M)控制器(U)与蓄电池(B)管理器(U1)分别通过通讯线和点火线通讯连接和控制连接,所述负载电机(M)控制器(U)内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机(M)与负载电机(M)控制器(U)、负载电机(M)控制器(U)与蓄电池(B)管理器(U1)分别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双重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机(M)控制器(U)和蓄电池(B)管理器(U1)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通断的控制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太林
申请(专利权)人:众能联合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