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让林专利>正文

一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53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折叠拉绳,第三支撑杆可折叠,三者相互插接配合,连接成正三角形的结构;安装时,支撑杆端部有用于卡紧钢筋笼的U形卡槽,U形卡槽与箍筋接触位置的切线方向大致相同,使接触充分。拆卸时,只需去掉第三支撑杆的插销,拉动折叠拉绳,三角架叠合便可顺利拆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钢筋笼在运输、现场存放、吊运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摩擦、碰撞、外力作用下出现变形,严重影响钢筋笼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和拆卸都方便快捷、能够反复使用,减少了材料的投入,节约设计外的成本,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证了工程质量。证了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中立柱、桩基常用的钢筋笼均为圆柱状,由于构成钢筋笼的钢筋的长度较长,所以在起吊、运行过程中极易变形。在实际施工吊装时,必须要对钢筋笼进行内支撑加固,以确保钢筋笼的安装质量。
[0003]在现有技术中,常规采用的方法是在钢筋笼圆形箍筋上焊接三角形或十字钢筋用于支撑,钢筋笼安装就位后进行拆除。以采用三角形进行内支撑加固钢筋笼吊装为例:为了达到钢筋笼刚度补强的效果,通常一个长20m、直径为2m的桩基,钢筋笼的内支撑按4.0m的间距来算,需要共5道,一共15处焊点,需要钢筋126-127Kg。
[0004]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支撑件与箍筋刚性连接,一般为焊接。进行拆除时,十分不便,焊接牢固时,会造成箍筋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简单且可靠的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设置有第一铰链耳,第一支撑杆临近另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平行双耳;
[0007]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一端设置有第二铰链耳,第二支撑杆临近另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平行双耳,第二铰链耳与第一铰链耳连接;
[0008]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设置有折叠杆件,包括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及销钉;第一折叠杆一端设置有第三铰链耳,第三铰链耳与第一平行双耳连接,第一折叠杆另一端设置有折叠卡槽;第二折叠杆一端设置有第四铰链耳,第二折叠杆临近另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平行双耳,第三平行双耳与第二铰链耳连接;折叠卡槽、第四铰链耳通过销钉连接;折叠卡槽开口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在所述折叠卡槽的下端;
[0009]折叠拉绳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折叠拉绳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
[0010]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折叠拉绳,第三支撑杆可折叠,三者相互插接配合,连接成正三角形的结构;安装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端部支撑在箍筋上。在第三支撑杆插销孔用销钉固定,实现第三支撑杆的单向旋转。拆卸时,只需去掉第三支撑杆的插销,拉动折叠拉绳,三角架叠合便可顺利拆卸。
[0011]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第一U形卡槽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临近第一平行双耳的一端,开口方向与第一支撑杆径向呈30度夹角;第二U形卡槽设置在第二支撑杆临近第二平行双耳的一端,开口方向与第二支撑杆径向呈30度夹角;第三U形卡槽设置在第二折叠杆临近第三平行双耳一端,开口方向与第三支撑杆径向呈30度夹角。
[0012]安装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端部有用于卡紧钢筋笼的U形卡
槽,U形卡槽与箍筋接触位置的切线方向大致相同,使接触充分。在第三支撑杆插销孔用销钉固定,实现第三支撑杆的单向旋转。拆卸时,只需去掉第三支撑杆的插销,拉动折叠拉绳,三角架叠合便可顺利拆卸。
[0013]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U形卡槽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4]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U形卡槽连接方式为铰接。
[0015]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第一支撑杆为可伸缩杆,安装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杆,调节支撑装置的大小;因为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间连接方式为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间的角度可变化,能够实现支撑装置大小可调的目的,能够适用多种尺寸;
[0016]或者第二支撑杆为可伸缩杆,安装时,通过调节第二支撑杆,调节支撑装置的大小;因为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间连接方式为铰接,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间的角度可变化,能够实现支撑装置大小可调的目的,能够适用多种尺寸;
[0017]或者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都为可伸缩杆,安装时,同时调节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调节支撑结构的大小,使支撑结构呈正三角形。这样支撑结构不但能够适用多种钢筋笼尺寸,而且结构更为合理、受力更为均衡。
[0018]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伸缩杆采用以下结构,第一支撑杆为可伸缩杆,包括:第一支撑筋一端设置有第一丝头,另一端设置有第四U形卡槽,第一支撑筋上设置有第四平行双耳;第二支撑筋一端设置有第二丝头,另一端设置有第五铰链耳第一连接套筒,第一连接套筒一端设置有第三丝头,另一端设置有第四丝头;第一连接套筒将第一支撑筋及第二支撑筋连接。
[0019]第二支撑杆为可伸缩杆,包括:第三支撑筋一端设置有第五丝头,另一端设置有第五U形卡槽,第三支撑筋上设置有第五平行双耳;第四支撑筋的一端设置有第六丝头,另一端设置有第六铰链耳;第二连接套筒一端设置有第七丝头,另一端设置有第八丝头;第二连接套筒将第三支撑筋及第四支撑筋连接。
[0020]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通过铰链方式固定,第三支撑杆为折叠杆件,折叠点通过铰链固定,单向可旋转,用销钉固定放置折叠。三脚架通过端部的U形开口支撑在钢筋笼的箍筋上,调节安装时,转动第一连接套筒和/或第二连接套筒,改变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使支撑结构与钢筋骨架箍筋支撑紧密,起到支撑钢筋笼的作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丝杠使其与钢筋骨架箍筋支撑紧密,起到支撑钢筋笼的作用。拆卸时,只需去掉第三支撑杆的插销,拉动第三支撑杆,三角架叠合便可顺利拆卸。支撑装置大小可调,能够适用多种尺寸。
[0021]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伸缩杆采用以下结构,包括支架、支撑筋、拉钩,两个支撑筋通过支架连接,支架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定位销。安装时在合适位置拧紧定位销。
[0022]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第三丝头设置有正丝内螺纹,第四丝头设置有反丝内螺纹;第一丝头设置有正丝外螺纹,第二丝头反丝外螺纹;或第一丝头设置有反丝外螺纹,第二丝头正丝外螺纹;
[0023]第七丝头设置有正丝内螺纹,第八丝头设置有反丝内螺纹;第五丝头设置有正丝外螺纹,第六丝头反丝外螺纹;或第五丝头设置有反丝外螺纹,第六丝头正丝外螺纹。
[0024]调节安装时,转动第一连接套筒和/或第二连接套筒,改变第一支撑杆和/或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使支撑结构与钢筋骨架箍筋支撑紧密,起到支撑钢筋笼的作用。
[0025]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折叠拉环设置在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的连接部的上部;起吊拉环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临近第一平行双耳的侧面;折叠拉绳一端固定于所述折叠拉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起吊拉环。
[0026]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和第一连接套筒同轴设置。第三支撑筋、第四支撑筋和第二连接套筒同轴设置。支撑装置的内部应力得到优化,在支撑箍筋时,受力更加均匀。
[0027]上述支撑装置也可进一步构成为:第一U形卡槽与第一支撑筋、第二U形卡槽与第三支撑筋及第三U形卡槽与第二折叠杆一体成型。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所述第一支撑杆(1)一端设置有第一铰链耳(11),所述第一支撑杆(1)临近另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平行双耳(12);第二支撑杆(2),所述第二支撑杆(2)一端设置有第二铰链耳(21),所述第二支撑杆(2)临近另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平行双耳(22),所述第二平行双耳(22)与所述第一铰链耳(11)连接;第三支撑杆(3),所述第三支撑杆(3)设置有折叠杆件,包括第一折叠杆(31)、第二折叠杆(32)及销钉(33);所述第一折叠杆(31)一端设置有第三铰链耳(311),所述第三铰链耳(311)与所述第一平行双耳(12)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杆(31)另一端设置有折叠卡槽(312);所述第二折叠杆(32)一端设置有第四铰链耳(321),所述第二折叠杆(32)临近另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平行双耳(322),所述第三平行双耳(322)与所述第二铰链耳(21)连接;所述折叠卡槽(312)、所述第四铰链耳(321)通过销钉(33)连接;所述折叠卡槽(312)开口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插销孔(3121),所述插销孔(3121)在所述折叠卡槽(312)的下端;折叠拉绳(4),所述折叠拉绳(4)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连接,所述折叠拉绳(4)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致玮张让林
申请(专利权)人:张让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