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046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包括固定机架、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均固设于固定机架上,动力装置通过扰动装置与通风装置中的弹性薄膜连接;动力装置包括应变片、正负压发生腔室和冷热交替机构,应变片设置于正负压发生腔室的一端,应变片与扰动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正负发生腔室的另一端为敞口,并设有冷热交替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将热量变化转为了机械位移,加速通风管道内气流,产生轴向脉冲扰动,进而产生涡环。进而产生涡环。进而产生涡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力学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涡环产生装置,其涡环主要是断断续续一个一个的产生,通风量受到较大限制,对于有着最低通风量标准的供暖或者制冷领域,其产生的涡环通风量并不能满足要求。且现有轴向扰动涡环装置依靠电磁铁直接对薄膜进行冲击扰动,行程有限,扰动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使用电机带动丝杆对薄膜进行冲击扰动,则不方便实现短时间高速、间歇性扰动,且电机的不断改变转向使得电机性能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若使用旋转电机配合槽轮、棘轮等间歇运动结构,则实现上述要求的冲击及噪音过大,不是最佳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能将热量变化转为了机械位移,加速通风管道内气流,产生轴向脉冲扰动,进而产生涡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包括固定机架、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均固设于固定机架上,动力装置通过扰动装置与通风装置中的弹性薄膜连接;
[0006]动力装置包括应变片、正负压发生腔室和冷热交替机构,应变片设置于正负压发生腔室的一端,应变片与扰动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正负发生腔室的另一端为敞口,并设有冷热交替机构。
[0007]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冷热交替机构包括连接杆、加热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电机,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加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杆的中部连接,电机驱动连接杆转动,带动加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交替间歇置于正负发生腔室的敞口端。
[0008]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侧布置有轴流风机,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侧朝向正负压发生腔室。
[0009]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扰动装置包括回位弹簧、扰动撞针、一号杠杆、扰动盘和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一号杠杆的支点与固定机架连接固定,一号杠杆的短力臂与动力装置的应变片连接,一号杠杆的长力臂与扰动撞针的一端连接,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和扰动盘依次布置于扰动撞针与弹性薄膜之间,回位弹簧套设于扰动撞针上,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和扰动撞针连接,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上设有撞针通孔;应变片来回振动,通过一号杠杆带动扰动撞针穿过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上的扰动通孔撞击扰动盘,通过扰动盘反复击打弹性薄膜。
[0010]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扰动撞针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阻隔板和腹板,腹板设置于
扰动撞针的下端,布置于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和扰动盘之间,阻隔板布置于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的上方。
[001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扰动盘包括扰动基座和二号杠杆,二号杠杆沿周向布置于扰动基座上,二号杠杆的支点固设于扰动基座上,每个二号杠杆的阻力臂上连接有开合板,开合板布置于弹性薄膜的一侧,二号杠杆的动力臂一侧的扰动盘上设有扰动通孔,腹板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凸块,凸块的个数与扰动通孔相对应,凸块穿过相应的扰动通孔与二号杠杆的动力臂连接。
[001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二号杠杆的个数为4个,多个开合板沿周向布置于扰动基座的中心内侧,多个扰动通孔沿周向布置于扰动基座的外侧。
[0013]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开合板为三角形,扰动基座为圆盘,圆盘中央开设有方形通孔;
[0014]开合板与二号杠杆之间连接有开合连接杆。
[0015]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应变片为金属应变片。
[0016]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通风装置还包括通风管道、整流板和减缩喷口,通风管道的一端与扰动装置的输出端对接,通风管道的另一端与减缩喷口连接,整流板设置于通风管道和减缩喷口之间,弹性薄膜安设于通风管道内,通风管道的侧壁开设有进风槽,进风槽布置于弹性薄膜与减缩喷口之间。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空气的冷热变化将应变片的振动转化为弹性薄膜的振动,能将热量变化转为了机械位移,加速通风管道内气流,产生轴向脉冲扰动,进而产生涡环。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进风槽实现连续不间断送风,在一段连续的气流上产生若干涡环,并且涡环与涡环之间有普通风连接,而非以往的涡环与涡环之间无气流断断续续送风,大大提高通风量,可以满足供暖或制冷领域的最低通风量的要求。
[0020]3、利用两步杠杆放大金属应变片的形变,进而提升扰动薄膜凸起的行程,增强了薄膜对于气流的加速效果,提高涡环产生质量,进而使得涡环夹带的暖气流或冷气流在较低风速的情况下传播的更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将杠杆的放大效果利用一号杠杆及扰动盘配合实现,扰动盘开合机构的二号杠杆及开合板可以防止扰动装置长度过大,提高装置空间利用率及动平衡效果,可以使得薄膜的凸起范围及凸起行程扩大,增强扰动效果,使得中央部位气流加速明显,提升涡环产生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连续不间断送风,大大提高通风量,且通过两次扛杆放大了扰动薄膜的凸起的行程,使得气流扰动更加明显,提升涡环质量,可以满足供暖或制冷领域的最低通风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壳体内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扰动撞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弹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扰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半导体制冷片,2-轴流风扇,3-一号槽轮,4-步进电机,5-电机支架,6-主壳体,7-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8-弹性薄膜,9-通风管道,10-整流板,11-减缩喷口,12-二号槽轮,13-连接杆,14-加热器,15-正负压发生腔室,16-金属应变片,17-一号杠杆,18-顶盖,19-扰动撞针,20-回位弹簧,21-扰动基座,22-开合板,23-二号杠杆,24-阻隔板,25-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3]参照图1~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包括固定机架、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均固设于固定机架上,动力装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架、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通风装置、扰动装置和动力装置均固设于固定机架上,动力装置通过扰动装置与通风装置中的弹性薄膜连接;动力装置包括应变片、正负压发生腔室和冷热交替机构,应变片设置于正负压发生腔室的一端,应变片与扰动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正负发生腔室的另一端为敞口,并设有冷热交替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冷热交替机构包括连接杆、加热器、半导体制冷片和电机,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加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杆的中部连接,电机驱动连接杆转动,带动加热器和半导体制冷片交替间歇置于正负发生腔室的敞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侧布置有轴流风机,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侧朝向正负压发生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正负压交替的密闭腔室形变的轴向脉冲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扰动装置包括回位弹簧、扰动撞针、一号杠杆、扰动盘和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一号杠杆的支点与固定机架连接固定,一号杠杆的短力臂与动力装置的应变片连接,一号杠杆的长力臂与扰动撞针的一端连接,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和扰动盘依次布置于扰动撞针与弹性薄膜之间,回位弹簧套设于扰动撞针上,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和扰动撞针连接,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上设有撞针通孔;应变片来回振动,通过一号杠杆带动扰动撞针穿过扰动撞针定位支撑板上的扰动通孔撞击扰动盘,通过扰动盘反复击打弹性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正负压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峥明余炳霖李博阳郭冠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