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408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包括:进水管、配水器池体、整流环、第一堰板、若干第二堰板、若干隔板和若干出水管,并通过上述结构将配水器池体的内部按功能划分为整流区、配水区、水位控制区、出水区。通过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可根据运行需要控制单一或多个线程,也可根据后续处理单元的需要对高程进行针对性调整,满足了中小规模特别是多模块分组并联运行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进水配水需求。水需求。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水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镇及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日益增多,在规模相对较小,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采用一体化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水处理的模式越来越普遍。然而,对于如何优化一体化设备运行流程,从而创造有利的运行条件,仍是污水处理作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单一模块处理规模不足,通常难以科学合理、简单灵活地对水量进行分配。还存在着来水量波动大时缺乏调整和应对的手段,配水时容易造成布水不均匀,经常出现水力死角,严重影响布水效率,不利于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包括:进水管、配水器池体、整流环、第一堰板、若干第二堰板、若干隔板和若干出水管,所述配水器池体呈中空的池体结构,所述进水管由下至上穿过所述配水器池体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整流环呈环形套状结构,所述整流环设置于所述配水器池体内,所述整流环的上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整流环的下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具有一定距离,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整流环的内侧,所述第一堰板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堰板套设于所述整流环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堰板设于所述配水器池体内,所述第一堰板的下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堰板的上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上端具有一定距离,若干隔板均沿所述第一堰板的径向设置,每一所述隔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堰板的外壁连接,每一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一所述隔板的下侧均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连接,每相邻的两所述隔板之间均安装有一所述第二堰板,每一所述第二堰板的下端抵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每一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均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下部连通,每一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均设置于一所述第二堰板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壁之间。
[000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环的内壁设有若干沿径向设置的固定杆,每一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进水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整流环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还设置有法兰接口。
[000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环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所述整流环的内侧通过过水孔与所述第一堰板的内侧连通。
[000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堰板均呈圆弧形设置。
[000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隔板的两侧均设有插槽,每一所述第二堰板
的两端均通过所述插槽固定。
[00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若干所述隔板在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呈对称布置。
[00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出水管的下端均设置有法兰接口。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堰板采用环形的三角堰板。
[00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水器池体呈圆柱形设置。
[0014]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方式灵活的特点,同时可根据运行需要控制单一或多个线程,也可根据后续处理单元的需要对高程进行针对性调整,满足了中小规模特别是多模块分组并联运行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进水配水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的平面示意图(安装第二堰板);
[0016]图2是本技术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的平面示意图(未安装第二堰板);
[0017]图3是本技术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底部平面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环形第一堰板展开示意图。
[0020]附图中:1、进水管;2、配水器池体;3、整流环;4、第一堰板;5、第二堰板;6、隔板;7、出水管;31、固定杆;51、插槽;10、整流区;20、配水区;30、水位控制区;40、出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包括:进水管1、配水器池体2、整流环3、第一堰板4、若干第二堰板5、若干隔板6和若干出水管7,配水器池体2呈中空的池体结构,进水管1由下至上穿过配水器池体2的下表面的中部,整流环3呈环形套状结构,整流环3设置于配水器池体2内,整流环3的上端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整流环3的下端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部的下表面具有一定距离,进水管1的上端延伸至整流环3的内侧,第一堰板4呈环形设置,第一堰板4套设于整流环3的外侧,且第一堰板4设于配水器池体2内,第一堰板4的下端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堰板4的上端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部的上端具有一定距离,若干隔板6均沿第一堰板4的径向设置,每一隔板6的一端均与第一堰板4的外壁连接,每一隔板6的另一端均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一隔板6的下侧均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部的下表面连接,每相邻的两隔板6之间均安装有一第二堰板5,每一第二堰板5的下端抵于配水器池体2的内部的下表面,每一出水管7的上端均与配水器池体2的下部连通,每一出水管7的上端均设置于一第二堰板5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壁之间。进一步地,通过将本技术配置在某多组并联运行的污水处理装置前端,在结构上,整流环3内形成了整流区10,第一堰板4与第二堰板5之间形成了水位控制区30,第二堰板5与配水器池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了出水区40,通过将进水管1设置在配水器池体2的中心,采用了中心进水的方式,并通过隔板6将配水器池体2的内部分隔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区域,且第二堰板5的数量与隔板6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堰板4的高度应
低于隔板6的高度,多线程即若干出水管7的设计采用不锈钢管或防腐后的钢管,从而便于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002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的实施例,整流环3的内壁设有若干沿径向设置的固定杆31,每一固定杆31的一端均与进水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每一固定杆31的另一端均与整流环3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通过固定杆31加强整流环3与进水管1之间的稳定性。
[002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的实施例,进水管1设置于配水器池体2的中心位置,进水管1的下端还设置有法兰接口。进一步地,进水管1道的下端通过法兰接口与外部的进水端连接。
[002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的实施例,整流环3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整流环3的内侧通过过水孔与第一堰板4的内侧连通。进一步地,整流区10对由进水管1的上端进入的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线程可调节水量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配水器池体、整流环、第一堰板、若干第二堰板、若干隔板和若干出水管,所述配水器池体呈中空的池体结构,所述进水管由下至上穿过所述配水器池体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整流环呈环形套状结构,所述整流环设置于所述配水器池体内,所述整流环的上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整流环的下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具有一定距离,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整流环的内侧,所述第一堰板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堰板套设于所述整流环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堰板设于所述配水器池体内,所述第一堰板的下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堰板的上端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上端具有一定距离,若干隔板均沿所述第一堰板的径向设置,每一所述隔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堰板的外壁连接,每一所述隔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一所述隔板的下侧均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连接,每相邻的两所述隔板之间均安装有一所述第二堰板,每一所述第二堰板的下端抵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部的下表面,每一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均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下部连通,每一所述出水管的上端均设置于一所述第二堰板与所述配水器池体的内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彤肖峻王蔚卿涂伊南张倩文王中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