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佳能公司专利>正文

成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14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图象传送零件和显象装置组成的成象设备。显象装置由盛装调色剂的显色剂容器和一将显象剂容器中调色剂带走并传送到与图象传送零件相对的显象区中的显象剂携带零件组成。在显象剂携带零件表面上有一层含导电微粒的涂层。可用的显象剂由调色剂组成,它含有带10~70重量%不溶于,余为可溶于四氢呋喃的组分的树脂粘结剂,在可溶于四氢呋喃的组分中含有占树脂粘结剂总重的10~50%的、在凝胶渗透色谱中分子量为10000或低于10000的组分。(*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显象剂、具体地说是采用使能在磁力的强制下成象的显象剂的成象设备,形成静电潜象的
至今已有一些显象装置,例如一种能用磁性调色剂在一个用作静电潜象传送零件的感光鼓上形成直观的潜象的显象装置,在这种装置中,由于磁性调色剂颗粒与用作显象剂携带零件的套筒间的摩擦,使磁性调色剂带上一种极性与潜象的极性正好相反的电荷,并使套筒带上一层极薄的磁性调色剂,再传到由套筒和感光鼓形成的显象区。结果,在显象区中,由于固定在套筒内磁铁的作用,磁性调色剂在给定的磁场作用下转移到感光鼓上的静电潜象上。在上述的显象装置中,必须在套筒上形成一层极薄而均匀的调色剂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根据环境条件、调色剂性能和套筒的表面状态,特别是在低湿度环境中,所形成的均匀调色剂层会破坏。当重复复制或印制时,非显象材料,例如为提高调色剂的流动性而添加的添加剂或双组分显象剂中的载体可能沉积到套筒上、或者由于显象剂和套筒间的反复摩擦使显象剂中的树脂粘结剂在套筒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因此会使显象剂的显象特性不稳定,或使显象剂不能稳定地转移到静电潜象表面上。为了防止套筒表面状态的变化,提出了几种用防粘性好的物质涂在套筒表面的解决方法,包括形成无机的聚氟碳化合物(JP-A 57-66443);形成一层其中弥散有二氧化硅的防粘树脂层(JP-A 58-178380);形成一层至少含有下列一种组分的涂层薄膜有机硅聚合物;含氟脂族化合物;苯乙烯树脂和聚环氧(美国专利NO.4,522,907)。但是,这种带有合成树脂涂层的套筒与普通的铝制或SUS系不锈钢制的套筒相比,表面较软,因此,在反复显象的工作中,由于显象剂被压向涂层表面而造成对携带显象剂的零件表面产生不规则的磨损或划伤,或者使显象剂中的一种组分粘附到该零件的表面上,结果,这种带涂层套筒所需的性能容易被破坏。这种情况在使用含磁性材料的磁性调色剂时变得更为明显。调色剂是用热压辊或辐射加热法进行熔融定象或用压力辊进行压力定象而粘附到转移材料上的。从经济因素、结构稳定性和设计的容易性看,所用热能和压力最好小些,因此,趋向于采用具有低的熔体粘度、低熔点和低屈服压力的软显象剂组分。而从耐久性、可定象性和抗偏移特性看,显象剂中含有一种刚性组分也是重要的。为了满足这些相互矛盾的因素,比较有利的方法是采用由分子量分布带有软的和硬的组分的树脂粘结剂组成的调色剂。然而,显象剂的这种趋势又加剧了上述显象剂携带零件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成象设备。本专利技术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一个能够携带一层均匀的调色剂的显象套筒的成象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套筒记忆性(即由于在前一次显象操作中设有使用的调色剂颗粒造成的重象)小的成象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优良的耐环境变化能力的成象设备。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象设备,它包含一个传送静电潜象的图象传送零件和一个显示潜象的显象装置,该显象装置包括一个盛装调色剂的显象剂容器;和一个将装在显象剂容器中的调色剂转送到与传象零件相对的显象区中的显象剂携带零件,该显象剂携带零件带有一层含有导电微粒的涂层;其中调色剂含有一种树脂粘结剂组分,这种树脂组分含有10~70wt.%(重量百分比)的不溶于四氢呋喃(THF)的组分,其余是能溶解于四氢呋喃的组分,这种可溶于四氢呋喃的组分含有占树脂粘结剂的10~50wt.%的、在凝胶渗透色谱(GPC)中分子量为10000或10000以下的组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真设备,它包括一个静电复制装置和一个接收来自遥控终端的图象数据的接收装置,其中静电复制装置包含一个上述的成象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组,它包括一个图象传送零件和一个如上所述的显象装置,其中显象装置与图象传送零件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单一组件,它可随意地连接到设备的机体中或从机体中卸下来。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叙述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将会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图1是本专利技术显象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成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构成一种传真设备的系统的方框图。首先参考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显象装置。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显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显象装置是配合感光鼓1使用的,感光鼓1作为一个静电潜象的传送零件,用以传送静电潜象,并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感光鼓1可以具有表面绝缘层,也可以没有表面绝缘层。感光零件也可以是薄板状或带状而不是如上所示的鼓形的。感光鼓最好是层压的OPC感光鼓,从重量轻和对激光束的光敏性来考虑,其直径要小(40mm或更小)。显象装置包含一个作为显象剂携带零件的显象套筒2,在其上面携带一种调色剂5,并沿箭头B的方向转动。在套筒2内,固定不动地装一多极永久磁铁3。套筒2的外表面涂一层含有导电微粒的涂层10(下面将详述)。该涂层10的厚度可为0.5~30微米,最好为2~20微米。显象装置还有一个显象剂容器4,用来盛装调色剂5,使调色剂5与显象套筒2的表面接触。显象装置还包含一个刮片6,它将来自显象剂容器4并由显象套筒2携带的调色剂5的层厚调整到预定厚度。刮片6最好装在离套筒2表面约50~500微米的间距处。当套筒2在上述结构的显象装置工作中沿箭头B转动时,在显象剂容器4中的调色剂5便带电,在正常显象的情况下,带电极性与感光波1上的静电潜象的极性相反;在反转显象的情况下,其极性与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象的极性相同,这种带电现象主要是由于套筒2表面与调色剂5之间摩擦起电引起的。施加在套筒2表面的调色剂层5被装在多极永久磁铁3的一个极(图中所示为N极)对面的刮片6进一步调整至薄而均匀,其厚约为30~300微米,然后传送到由感光鼓1与套筒2构成的显象区中。在显象区内,套筒2上的调色剂5在偏压(例如施加在套筒2与感光鼓表面间的交流偏压或脉冲偏压)的作用下传递到感光鼓1。下面详细叙述在套筒2上形成的涂层10。涂层10可以由分散在成膜聚合物中的导电微粒组成。上述导电微粒最好经120kg/Cm2压力压缩到具有体积电阻率为0.5Ω·Cm或更低。这种微粒的最好实例包括导电碳、结晶石墨和它们的混合物这一类碳质的细粉粒。导电微粒的粒度范围最好为0.005~10微米,最佳为0.01~10微米。结晶形石墨一般可分为自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种。制备人造石墨例如可用沥青焦碳与一种粘结剂(例如焦油沥青)混合加工成形,然后在1200℃左右煅烧,并在温度高达2300℃左右的炉内进行石墨化,通过结晶生长使碳转变成石墨。自然石墨则是在自然界的地下热和高压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人们将它从地下开采出来使用。这些石墨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质,故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具体说来,石墨是一种暗灰色或黑色的有光泽的结晶矿物,质软而润滑,具有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其晶系一般为六方晶系,但也可能是斜方晶系。此外,石墨具有分层结构,且有良好导电性,因为在碳-碳键合间有自由电子。本专利技术用的石墨可以是自然石墨也可以是人造石墨。石墨粒度最好为0.5~10微米。导电的非晶形碳,例如所谓的“碳黑”,一般可定义为“将碳氢化合物或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或热解而形成的大量微晶”。导电的(非晶形)碳具有特别好的导电性,若将它加到聚合物材料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象设置,包含一个传送静电潜象用的图象传送零件和显示潜象的显象装置,该显象装置包括:  一个盛装调色剂的显象剂容器,和  一个将显象剂容器中的调色剂带走并传送到与图象传送零件相对的显象区中的显象剂携带零件,它带有一层含有导电微粒的涂层,  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含有带10~70重量%不溶于四氢呋喃的组分、其余为可溶于四氢呋喃的组分的树脂粘结剂,在可溶于四氢呋喃的组分中含有占树脂粘结剂的10~50重量%的、在凝胶渗透色谱中分子量为10000或低于10000的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嶋哲人末松浩之越智寿幸大野学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