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958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蓄水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的内腔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混凝土层的内腔设置有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连接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合现有的建筑施工手段,设计了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蓄排水系统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阻隔外界大型垃圾杂物,进入城市下水管道网络,从根本上避免了堵塞的发生,同时预处理池内腔中的雨水,还可通过连接管,利用水泵、导管、排水管和过滤管结构之间的配合,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后排放至蓄水箱的内腔中积蓄起来。起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具体为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0003]雨水调蓄设施是海绵城市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的海绵城市雨水调蓄设施结构单一,雨水中经常会裹挟着街道的上杂质,进入调蓄系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调蓄设施由于大多数并不具备过滤结构,其结构主体非常容易发生堵塞,需要环卫工人经常进行清理,给环卫工人造成的巨大的负担,且现有的调蓄设施,大多不具备主动排水的功能,城市的抗洪涝灾害能力弱,降低了海绵城市调蓄设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具备过滤效果好,不易堵塞,且易于施工能够主动排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海绵城市雨水调蓄设施结构单一,雨水中经常会裹挟着街道的上杂质,进入调蓄系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调蓄设施由于大多数并不具备过滤结构,其结构主体非常容易发生堵塞,需要环卫工人经常进行清理,给环卫工人造成的巨大的负担,且现有的调蓄设施,大多不具备主动排水的功能,城市的抗洪涝灾害能力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蓄水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的内腔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混凝土层的内腔设置有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预处理池的一端贯穿至蓄水系统的内腔并连通有过滤管结构,所述过滤管结构的右侧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部连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蓄水系统的内腔设置有蓄水箱,所述排水管的顶部贯穿至蓄水箱的内腔。
[0006]优选的,所述预处理池包含有位于混凝土层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蓄水槽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维护板,所述维护板的底部连通有一次过滤结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导向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一次过滤结构包含有与维护板固定连接的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腔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滤网架,所述滤网架的上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安装环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网。
[0008]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含有与混凝土层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管的顶部开设有与导向杆和导向板均相适配的导向孔。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管结构包含有与连接管连通的过滤管本体,所述过滤管本体的内腔从左至右一侧设置有海绵滤芯和聚丙烯熔喷滤芯,所述海绵滤芯和聚丙烯熔喷滤芯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与过滤管本体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一侧开设有疏水孔,所述疏水孔的形状为圆形。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管结构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蓄水箱接触。
[0012]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表面设置有止回阀。
[0013]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通孔。
[00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的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5]步骤一,在土壤中挖掘出预处理系统,在预处理系统的内腔中涂覆混凝土,同时在混凝土中放置混凝土层,继续填充混凝土,表面涂抹光滑。
[0016]步骤二,待水泥干透后在预处理系统的内腔中放置混凝土层,同时在混凝土层内腔底部两侧合适的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底座,将导向管的位置固定住,此时放置壳体,使得导向杆和导向板嵌入导向孔的内腔中,完成对壳体的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放置顶板。
[0017]步骤三,布设连接管,将连接管与另外设置蓄水系统内腔中的过滤管结构相连通,过滤管结构与导管、水泵、排水管和蓄水箱依次连通,即可完成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的施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结合现有的建筑施工手段,设计了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蓄排水设施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阻隔外界大型垃圾杂物,进入城市下水管道网络,从根本上避免了堵塞的发生,同时蓄排水设施内腔中的积水,还可通过连接管,利用水泵、导管、排水管和过滤管结构之间的配合,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后排放至蓄水箱的内腔中积蓄起来,该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具备过滤效果好,不易堵塞,且易于施工能够主动排水的优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防水性能好,易于施工,造价低廉,不发生堵塞,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只需定时清理蓄水槽和一次过滤结构内腔中的杂物即可,在大雨发生时,水泵能够实现主动排水的优点,将蓄排水设施内腔中水尽快排出,避免了洪涝灾害的发生,解决了现有的海绵城市蓄排水设施结构单一,雨水中经常会裹挟着街道的上杂质,进入蓄排水设施,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蓄排水设施由于大多数并不具备过滤结构,其蓄排水设施非常容易发生堵塞,需要环卫工人经常进行清理,给环卫工人造成的巨大的负担,且现有的蓄排水设施,大多不具备主动排水的功能,城市的抗洪涝灾害能力弱的问题。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处理池的设置,其中顶板和蓄水槽形成了腔体起到了快速将地面的积水排除的作用,通过一次过滤结构的设置,一次过滤结构内腔中的安装环、滤网架和滤网起到了一次过滤的作用,通过导向机构的设置,导向杆和导向板嵌入导向孔的内腔中,即可对壳体的位置进行限定,提高了壳体的稳定性,通过过滤管结构的设置,海绵滤芯和聚丙烯熔喷滤芯起到了二次过滤的作用,对水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过滤,通过支撑架的设置,起到了对蓄水箱进行支撑的作用,提高了蓄水箱的稳定性,通过止回阀的设置,起到了放置雨水倒灌的作用,通过通孔的设置,起到了雨水进出通道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处理池的立体拆分示意图一;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预处理池的立体拆分示意图二;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向机构的立体拆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次过滤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管结构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1)和蓄水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1)的内腔设置有混凝土层(2),所述混凝土层(2)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混凝土层(2)的内腔设置有预处理池(4),所述预处理池(4)的一侧贯穿设置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远离预处理池(4)的一端贯穿至蓄水系统(10)的内腔并连通有过滤管结构(6),所述过滤管结构(6)的右侧连通有导管(7),所述导管(7)的顶部连通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出水管连通有排水管(9),所述蓄水系统(10)的内腔设置有蓄水箱(11),所述排水管(9)的顶部贯穿至蓄水箱(11)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4)包含有位于混凝土层(2)内腔的壳体(41),所述壳体(41)内腔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42),所述安装槽(4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顶板(43),所述顶板(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蓄水槽(44),所述蓄水槽(44)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45),所述蓄水槽(4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维护板(46),所述维护板(46)的底部连通有一次过滤结构(47),所述壳体(4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48),所述凹槽(48)的内腔设置有导向机构(4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过滤结构(47)包含有与维护板(46)固定连接的安装环(471),所述安装环(471)内腔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滤网架(472),所述滤网架(47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滤网(473),所述安装环(471)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护网(47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净化型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49)包含有与混凝土层(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底座(491),所述底座(49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管(492),所述导向管(492)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导向杆(493),所述导向杆(493)的顶部与壳体(4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49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板(494),所述导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媛潘卓兮李澄张瑞斌何文江祖白玉奚道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