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434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室内地面排水使用的地漏。存水槽4中心位置设下水口1,返水碗3呈矮盒状,由硅胶制成,返水碗3裙部底端直接接触到存水槽4的底部平面形成封闭面,返水碗3顶平面可以与箅子5相贴合,返水碗3裙部在排水压力下可以向内折叠弯曲的薄片状结构,箅子9的排水孔9设在存水槽4的边缘上。存水槽4内设支承箅子5的支柱10。在平顶形返水碗3顶面顶面设气体缓冲装置。这种结构的水封地漏,排水时无返水碗遮挡,封闭靠返水碗3来密封,存水不易干涸,无水时封闭也不失效。时封闭也不失效。时封闭也不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漏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室内地面排水使用的地漏。

技术介绍

[0002]水封地漏是用设存水槽和钟罩(顶面圆孤状)式返水碗隔断通道的结构来封闭通道;用上下返程180度越过返水碗障碍来排水。这种结构的缺点是:体积必须又高又大,才能保证排水通道宽度及国家标准50毫米的存水量。现代家庭装修地面高度空间有限,根本无法安装这么高的地漏;钟罩式返水碗,排水是从箅子中心孔进水,然后从钟罩返水碗圆孤顶面再返到其内面排水,造成排水阻力大,自清能力差,容易堵塞;存水槽存水容易被下水道产生的负压力吸走,造成水封闭失效;地漏盖容易被下水道产生的正压力崩开,造成返水碗封闭失效;存水槽存水直接与室内空气接触容易干涸,使本来用水封闭严密的优点变成致命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门洞开直通下水道的排水通道;提供一种有水不易干涸,无水也不失效的水封地漏。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存水槽4中心位置设下水口1,下水口1上端伸出存水槽4底平面,下水口1下端伸出存水槽4做管接头,返水碗3呈盒状,由硅胶制成,返水碗3裙部底端直接接触到存水槽4的底部平面形成封闭面,返水碗3顶平面可以与箅子5相贴合,返水碗3裙部在排水压力下可以向内折叠弯曲的薄片状结构,箅子5的排水孔9设在存水槽4的边缘上。
[0006]一种实施例是,返水碗3裙部以外的存水槽4底平面上升到与下水口1上端面持平的位置,存水槽4的存水区域被缩小成一个小的存水槽2,这时的返水碗3裙部的底端相当于直接接触到小水槽2的底部平面形成封闭面,返水碗3裙部底端外边缘与小存水槽2槽内边缘相接触形成另一个封闭面。
[0007]在以上两种实施例中,在存水槽4内设支承箅子5的支柱10。
[0008]在前两种实施例中,在平顶形返水碗3顶面的外圈设气囊6,中心设气囊7,其截面呈“W”状或返水碗3顶部呈薄膜状。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
[0010]1、采用硅胶制成的返水碗可以在排水的压力下,使其裙部向内折叠,解决了通过返水碗排水上下180度返程绕弯的致命缺陷。把原来需要被返水碗间隔成两个通道的排水道变成了一个接近直排水的宽敞排水通道,相当于拆除了返水碗这个障碍,这是避免堵塞、加强自清能力和增加排水速度的最理想水封地漏结构;
[0011]2、将硅胶返水碗底部边缘直接接触到存水槽的内底面,可以省去了传统水封地漏要在返水碗的下端留出排水通道的高度,这种结构一下子缩小了地漏的整体高度,首先解决了水封地漏高不适应现代家庭装修的这一大难题,这是对传统的水封地漏进行脱胎换骨
改造的关键性的技术措施;第二,在存水槽无水的情况下,扣在存水槽底面的返水碗仍然可以隔绝下水道与室内的通道,并且其封闭效果优越于现代所有结构的机械阀门,解决了水封地漏无水封闭就失效的致命难题;
[0012]3、在箅子四个边缘上设排水孔的结构,边长长度在总排水截面积要大于在箅子中间设排水孔的截面积。排水进入存水槽时间比在箅子中心孔进入的时间早,排水及时;箅子中心不设排水孔结构,可以将传统的钟罩式返水碗半圆形顶面削掉成与箅子底平面一致的平面形顶面,最大意义是:第一,大大缩小了返水碗的高度,进一步的缩小了水封地漏的高度;第二,改变了传统水封地漏,需要通过钟罩返水碗顶面再返回到钟罩返水碗内面的绕弯排水路线,达到直排效果;
[0013]4、设小存水槽的结构,使存水完全罩在返水碗内空间内与外界不通,可以避免存水的干涸,解决了水封地漏为了防止干涸而存水高度必须在50毫米(国家标准)的无奈选择,降低存水高度可以降低地漏整体高度;
[0014]5、利用平顶形硅胶返水碗的顶面来设气体能量缓冲装置,使硅胶返水碗每个部分都具有功能。无论是截面呈“W”状的一体的空气能量缓冲装置,还是薄膜式气体能量缓冲装置,都是几乎在无成本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了水封地漏负压吸水、正压蹦盖两个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矮盒式平顶返水碗顶面积大,又是直接罩在下水口上面,具有灵敏和足够的空间来吸收能量的效果。其次,矮盒式硅胶返水碗整体就具有弹性,这个扣在下水口的硅胶盒子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膨胀和收缩功能的装置;
[0015]6、在存水槽内设立柱的结构,一是减小了箅子的跨度,二是把存水槽扩大到边缘,增加容量;三是为单独固定和控制返水碗提供了最佳位置。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18]附图2是箅子支柱示意图;
[0019]附图3是八角形地漏示意图。
[0020]图中:1、下水口,2、小水槽,3、返水碗,4、存水槽,5、箅子,6、正压气囊,7负压气囊,8、定位套,9、排水孔,10、支柱,11、连接臂,12、返水碗架,13、固定孔,14、折板,15、止回阀,16、大孔,17、支承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附图1,存水槽4内中心位置设下水口1,下水口1下端与建筑下水道相接。返水碗3呈盒状,而且是矮盒状,与传统的高大圆顶的钟罩返水碗截然不同,而且返水碗返水的功能也不存在了。所谓矮盒式返水碗3是从整体形状来说,返水碗3的顶平面的棱角也可以适当制成圆孤状和方台状来扩大箅子5在四个边缘上的排水孔9的宽度;返水碗3是硅胶材料制成,返水碗3裙部(盒状的高度部分)呈薄片状向下伸出,在水的压力下可以向内弯曲折叠。返水碗3顶面成呈平面状,可以与箅子5底平面相贴合。小水槽2是存水槽4的一部分,当小水槽2形成时,存水槽4的底平面就是小水槽2的底平面。返水碗3裙部底端与小存水槽2底平面相接触形成封闭面;小水槽2内边缘形状与返水碗3裙部的外边缘形状相同,两者具有
配合关系,即返水碗3底端外径(外侧面)与小水槽2内径(内侧面)相接触形成另一个封闭面。小水槽2的形成,是由于返水碗3裙部以外的存水槽4底平面升高,即返水碗3裙部以外的存水槽4不再存水。小存水槽2高度与下水口1顶端高度相同。这种高度决定小存水槽2的存水量。
[0022]当排水时存水槽4产生的水压使返水碗3薄片向内收缩折叠,形成无返水碗状态。这时排水的路程是:从箅子5四周的长条排水孔9进水——存水槽4中——直接进入下水口1上端入口,整个排水路线无弯道,达到了直排效果。这种通道无需过滤装置,排水是从箅子5的四个边缘上,宽度可达10毫米的长条排水孔9进水,直接进入一个没有任何遮挡的标准直径的下水口1中排水,这种结构实现了大门洞开、排杂物、不堵塞的排水通道理想状态。
[0023]返水碗3的边缘(外径)靠自身弹力贴合小存水槽2内径边缘上;重力使返水碗3的低端贴合在小存水槽2的底平面上,这是由它独特的弹性回位加上重力回位的结构决定的。这种水封地漏的意义是,可以使返水碗3底端的密封面更加密封。假设,当小水槽2的存水量只有一毫米时,仍然具有用水来密封效果。因此,这种结构可以大大的减少小存水槽2的存水量。当对存水量的要求减小时,下水口1上端的高度就会降低,也就是降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存水槽(4)中心位置设下水口(1),下水口(1)上端伸出存水槽(4)底平面,下水口(1)下端伸出存水槽(4)做管接头,返水碗(3)呈盒状,由硅胶制成,返水碗(3)裙部中部设呈薄片状止回阀(15)呈水平面状向前伸出,前端贴合在存水槽(4)壁上,进行封闭,当有水通过时,呈薄片状的止回阀(15)在水的重力作用向下弯曲,返水碗(3)裙部底端直接接触到存水槽(4)的底部平面形成封闭面,返水碗(3)顶平面可以与箅子(5)相贴合,返水碗(3)裙部为在排水压力下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预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