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缩承接插头与具有该承接插头的截污井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852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伸缩承插接头,包括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内部套管可伸缩的套接在外部套管内,现状管套接在内部套管内,在内部套管的外端口设置有预制扩口,在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在预制扩口与现状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该可伸缩承接插头的截污井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承插接头现场承接时,将套管从出水口内伸出,套入出水管道内,将套管与出水口及出水管用沥青麻丝密封。即使出水管与出水口之间的连接误差大至300~400mm,使用该可伸缩的承插接头仍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连接,大大方便了截污井的安装过程。井的安装过程。井的安装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伸缩承接插头与具有该承接插头的截污井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截污井
,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承接插头与具有该承接插头的截污井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申请CN201721609227.0公开了一体化智能截污井,其附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体化智能截污井的结构示意图,其附图1所示,一体化智能截污井,包括井体,还包括设置在井体两侧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一体化智能截污井在安装过程中市政排水管道和进水口,出水管道与出水口之间的连接误差应当在50mm之内,才能进行安装,一体化智能截污井在现场安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由于切割管道长度不合理、安装角度出现偏差和施工精度达不到的原因造成市政排水管道和进水口,出水管道与出水口没办法在误差范围内承接。
[0003]当前亟需一种能解决由于管道接口处承接时误差过大,从而造成施工困难的承插接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现有截污井管道接口处承接时误差过大,从而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伸缩承插接头,包括外部套管和内部套管,所述内部套管可伸缩的套接在外部套管内,现状管套接在内部套管内,在所述内部套管的外端口设置有预制扩口,在所述外部套管与内部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在所述预制扩口与现状管之间设置第二密封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扩口为喇叭状扩口。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为橡胶圈和/或沥青麻丝。
[000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可伸缩承插接头的截污井,在截污井的进水口和/或出水口内活动设置有可伸缩的内部套管,在所述内部套管的外端口固定设置有预制扩口,所述内部套管内套接进水管或者出水管,在所述进水口或者出水口与内部套管之间,以及内部套管与进水管或者出水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橡胶圈和/或沥青麻丝。
[0010]作为优选,在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口扩口,在所述进水口扩口内套接进水管,在所述进水口扩口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在所述出水口内活动设置有可伸缩的内部套管。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可伸缩承插接头的截污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施工逆作法井;
[0013]2)留出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余长管道;
[0014]3)吊装截污井,将截污井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可伸缩的内部套管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
[0015]4)将内部套管与截污井出水口及出水管密封,将内部套管与截污井进水口及进水管(密封;
[0016]5)将截污井的截污口与截污管道连接。
[0017]作为优选,步骤1)中,逆作法井施工到现状管或新作管管道处时,井壁包裹管道浇筑并做好密封防水。
[0018]作为优选,步骤4)中,采用沥青麻丝进行填料密封。
[0019]作为优选,步骤5)中,如果截污管道与截污口位置偏差小,将截污管道与截污口之间使用一段预制的扩口接头连接,固定稳固后填料密封。
[0020]作为优选,步骤5)中,如果截污管道与截污口位置偏差较大,则在截污管道与截污口之间做小型密闭防透水连通井,并在连通井上设置承压井盖。
[002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专利技术的可伸缩的承插接头将原来出水口管径扩大,将原来的出水口部分插入现在扩大以后的管子中形成套管,两管之间用密封橡胶圈密封,形成可伸缩的承插接头。现场承接时,将套管从出水口内伸出,套入出水管道内,将套管与出水口及出水管用沥青麻丝密封。即使出水管与出水口之间的连接误差大至300~400mm,使用该可伸缩的承插接头仍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连接,大大方便了截污井的安装过程。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一体化智能截污井施工前截面示意图。
[0025]图3为一体化智能截污井管段切断后截面示意图。
[0026]图4为一体化智能截污井放入井底时使用可伸缩的承插接头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一体化智能截污井放入井底时使用可伸缩的承插接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一体化智能截污井施工时沿截面AA向下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一体化智能截污井施工时截污管施工偏差较大时沿截面AA向下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伸缩承插接头,包括外部套管1和内部套管3,内部套管3可伸缩的套接在外部套管1内,现状管6套接在内部套管3内,在内部套管3的外端口设置有预制扩口4,在外部套管1与内部套管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2,在预制扩口4与现状管6之间设置第二密封结构5。第一密封结构2和第二密封结构5为密封橡胶圈和/或沥青麻丝。
[0032]外部套管1和内部套管3之间的第一密封结构2,优选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橡胶圈为软质环形,使得内部套管3在外部套管内可以进行360
°
的角度调整,方便安装时内部套管3与现状管的连接,第一密封结构2也可以是密封橡胶圈和沥青麻丝的组合,即固定好内部套
管3与现状管后,在密封橡胶圈再加沥青麻丝进行进一步密封,预制扩口4与现状管6之间的第二密封结构5优选采用沥青麻丝进行密封。
[0033]预制扩口4为喇叭状扩口,方便进行与现状管的插入连接。
[003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可伸缩承插接头的截污井,在截污井井体两侧设置有相对的进水口7和出水口8,进水口7和出水口8内都设置有可伸缩的内部套管3,或者在进水口7和出水口两者之间的一个内设置可伸缩的内部套管3,另一个设置水口扩口9,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设置。
[0035]本实施例给出其中一种情况,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进水口7上设置有进水口扩口9,在进水口扩口9内套接进水管10,在进水口扩口9与进水管10之间设置有密封填料15;在出水口8内套接有可伸缩的内部套管3,在内部套管3的外端口固定设置有预制扩口4,内部套管3内套接出水管11,出水口8与内部套管3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内部套管3与出水管1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003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可伸缩承插接头的截污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在以下的描述中,参考一体化智能截污井施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在其它情形中,未示出或未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使本专利技术的诸方面晦涩。此外,应理解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是说明性表示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0038]同时,进水口和其他管道的连接一旦是由于误差过大造成施工困难皆可采用可伸缩的承插接口。而下列所述逆作施工法仅为施工方法中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承插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套管(1)和内部套管(3),所述内部套管(3)可伸缩的套接在外部套管(1)内,现状管(6)套接在内部套管(3)内,在所述内部套管(3)的外端口设置有预制扩口(4),在所述外部套管(1)与内部套管(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2),在所述预制扩口(4)与现状管(6)之间设置第二密封结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承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扩口(4)为喇叭状扩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承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和第二密封结构(5)为橡胶圈和/或沥青麻丝。4.一种具有可伸缩承插接头的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在截污井的进水口(7)和/或出水口(8)内活动设置有可伸缩的内部套管(3),在所述内部套管(3)的外端口固定设置有预制扩口(4),所述内部套管(3)内套接进水管(10)或者出水管(11),在所述进水口(7)或者出水口(8)与内部套管(3)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结构,内部套管(3)与进水管(10)或者出水管(1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可伸缩承插接头的截污井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口(7)上设置有进水口扩口(9),在所述进水口扩口(9)内套接进水管(10),在所述进水口扩口(9)与进水管(1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5);在所述出水口(8)内活动设置有可伸缩的内部套管(3)。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岭刘翔袁健孙松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蓝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