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及空间目标捕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14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及空间目标捕获系统。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发射轮,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发射轮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容纳槽,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射轮绕所述发射轮的轴线转动;第一外壳,罩住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且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发射轮相分离,所述第一外壳设有与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相对的发射孔,所述发射轮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得任一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发射孔相对;及加热体,用于对通过所述发射孔的物体进行加热。用于对通过所述发射孔的物体进行加热。用于对通过所述发射孔的物体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及空间目标捕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目标捕获
,特别是涉及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及空间目标捕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飞行器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太空探索、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太空探索中,对在轨飞行器进行回收,维护升级,对空间目标进行捕获、回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0003]而目前的捕获方式大都采用机械臂进行抓捕:机械臂通过末端执行机构,抓捕空间目标的特定部位。采用机械臂抓捕受限于抓捕距离,需要抓捕的空间目标与机械臂之间需要达到很近的距离才能实施抓捕,机械臂的轨道调整时间长,捕获时间也因此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捕获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及空间目标捕获系统。
[0005]一种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发射轮,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发射轮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容纳槽,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射轮绕所述发射轮的轴线转动;第一外壳,罩住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且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发射轮相分离,所述第一外壳设有与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相对的发射孔,所述发射轮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得任一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发射孔相对;及加热体,用于对通过所述发射孔的物体进行加热。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传动轴,所述发射轮设有贯穿所述发射轮的轴线的轴孔,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轴孔,并与所述发射轮固定连接。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座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座体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座体,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座体以及第二座体,所述发射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且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座体固定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且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外壳配合形成具有容纳空间的防护结构,所述发射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安装座、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发射轮及所述第一外壳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外壳设有与所述发射孔相对设置的出口。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还设有与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相对的入球
孔,所述发射轮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得任一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入球孔相对。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出口处。
[0013]一种空间目标捕获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多个捕捉体,每个所述捕捉体均具有第一形态以及第二形态,且每个所述捕捉体在受热后能够从所述第一形态转换成所述第二形态,多个所述捕捉体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容纳槽中,且每个所述捕捉体均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发射孔发射;及牵引绳,一端与所述发射轮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捕捉体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捕捉体为记忆材料制成,所述捕捉体在所述第一形态时为球状,所述捕捉体在所述第二形态时为网状。
[0015]上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及空间目标捕获系统可以装载在航天飞行器上,由航天飞行器带至预定的轨道,使其接近需要捕获的空间目标。在空间目标捕获装置进行捕获动作之前,多个捕捉体呈球状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容纳槽中,且其中一个捕捉体通过牵引绳与发射轮连接;当需要对空间目标进行捕获时,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在航天飞行器的带动下接近需要捕获的空间目标,并使发射孔瞄准该空间目标;然后通过启动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带动发射轮绕所述发射轮的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捕捉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发射孔发射,当捕捉体通过发射孔时,加热体对捕捉体加热,使得捕捉体变成网状,用于捕获空间目标;当空间目标在被捕捉体捕获后,空间目标原有的姿态就会改变,从而失效。在空间目标失效后,带有牵引绳的捕捉体发射至空间目标上,还可以将空间目标带回地面回收。上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可在距待捕获空间目标的较远距离处,通过发射捕捉体捕获空间目标,无需使空间目标捕获装置达到与待捕获空间目标很近的距离,减少了空间目标捕获装置的轨道调整时间,缩短了捕获时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0、第二外壳;110、上盖;111、入口;120、底壳;121、出口;200、安装座;210、第一座体;220、第二座体;300、驱动机构;310、电机;320、传动轴;400、第一外壳;401、发射孔;402、入球孔;410、端盖;500、发射轮;510、容纳槽;60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包括安装座200、驱动机构300、发射轮500、加热体(未示出)、第一外壳400以及第二外壳100。
[0025]如图2所示,安装座200主要起到承载作用,用于安装驱动机构300,驱动机构300设置于安装座200上,可以提高稳定性。
[0026]如图3所示,发射轮500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发射轮5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容纳槽510,容纳槽510用于容纳用于捕获空间目标的捕捉体,发射轮500与所述驱动机构300传动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发射轮,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上设有沿所述发射轮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容纳槽,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发射轮绕所述发射轮的轴线转动;第一外壳,罩住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且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发射轮相分离,所述第一外壳设有与所述发射轮的外周面相对的发射孔,所述发射轮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使得任一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发射孔相对;及加热体,用于对通过所述发射孔的物体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传动轴,所述发射轮设有贯穿所述发射轮的轴线的轴孔,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轴孔,并与所述发射轮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座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座体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座体,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座体以及第二座体,所述发射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且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座体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间目标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晓帅江振宇许秋平张士峰刘轩岑汤万兴董华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