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99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秧器,其具有骨架,还包括分苗机构,行走机构,若干插苗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骨架的前部,所述插苗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所述分苗机构设置在所述插苗机构的上部,且其固定在所述骨架上;当使用所述插秧器进行插秧时,所述分苗机构将秧苗分离为单株秧苗并送至所述插苗机构中,所述插苗机构将秧苗插入待插秧区;所述分苗机构包括位移部件,分苗部件,所述分苗部件与所述位移部件螺纹连接;通过本方案,实现了在保障行距和株距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插秧并且不损坏秧苗的技术。术。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用于秧苗种植技术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插秧器。

技术介绍

[0002]社会的发展要求农业必须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又必须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为前提,而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中,依旧是人工的密集型投入,特别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秧苗移栽的时候,虽然目前已有相当成熟的插秧机能够代替人工劳动,但是由于其投入成本过高,且对育秧条件以及对秧田的平整度、水深都有很高要求,因而让很多农民望而却步,人们还只能选择人工方式进行粗放作业,费工费时,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0003]现在市场上投入使用的插秧机基本上对秧苗的要求都很高,秧苗超过一定高度在移栽的时候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器,用于解决现有现有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容易损坏秧苗的技术缺陷。本技术通过设置分苗机构,行走机构,插苗机构等结构,实现了在保障行距和株距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插秧并且不损坏秧苗的技术。采用本技术后可以有效实现在保障行距和株距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插秧并且不损坏秧苗的技术。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插秧器,其具有骨架,还包括分苗机构,行走机构,若干插苗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骨架的前部,所述插苗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所述分苗机构设置在所述插苗机构的上部,且其固定在所述骨架上;
[0007]当使用所述插秧器进行插秧时,所述分苗机构将秧苗分离为单株秧苗并送至所述插苗机构中,所述插苗机构将秧苗插入待插秧区;
[0008]所述分苗机构包括位移部件,分苗部件,所述分苗部件与所述位移部件螺纹连接;
[0009]所述位移部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在所述骨架上,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与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通,且其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通;
[0010]所述分苗部件包括支架,若干分苗铲,所述分苗铲均布在所述支架的下部,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
[0011]当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转动时,所述分苗部件沿第二丝杆做上下往复运动。
[0012]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曲轴连杆,若干第一连接杆组,若干第二连接杆,杠杆,第二滑块,第二滑轨,连
板,所述行走轮包括至少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曲轴连杆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杆组包括两根第一连杆,其的一端与曲轴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插苗机构铰接,且其靠近插苗机构的一侧套接在所述杠杆上,所述杠杆的两端与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面上,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板的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插苗机构铰接,当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轨向下滑动时,所述插苗机构向下运动并且向土里插苗。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插苗结构包括若干储苗桶,破土锥头,所述储苗桶的的上部与第二连接杆铰接,其的下部与破土锥头铰接,并且其的侧面与所述连板铰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破土锥头包括若干弧形锥块,压土板,连杆,提升部件,所述弧形锥块包括至少三个,其与所述储苗桶铰接之后可形成环形的锥头,且其的锥头面用于破除土体,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远离锥尖的弧形锥块外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土板固定连接,所述提升部件将所述压土板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且其通过与所述行走机构联动控制压土板的开合。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提升部件包括若干连接钢绳,连接板,提升钢绳,滑轮,卷筒,所述连接钢绳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压土板固定连接,所述提升钢绳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之后与卷筒固定连接,所述卷筒通过双支耳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滑轮通过双支耳固定在靠近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铰接处的杆节上。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土板为弧形结构,且其的弧形面与土体接触。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分苗机构,行走机构,插苗机构等结构,实现了在保障行距和株距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插秧并且不损坏秧苗的技术。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分苗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行走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插苗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1-分苗机构,2-行走机构,3-插苗机构,11-位移部件,12-分苗部件,21-行走轮,22-曲轴连杆,23-第一连接杆组,24-第二连接杆,25-杠杆,26-第二滑块,27-第二滑轨,28-连板,31-储苗桶,32-破土锥头,11-第一滑块,112-第一滑轨,113-第一丝杆,114-第二丝杆,115-第一步进电机,116-第二步进电机,121-支架,122-分苗铲,321-弧形锥块,322-压土板,323-连杆,324-提升部件,3241-连接钢绳,3242-连接板,3243-提升钢绳,3244-滑轮,3245-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准确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器,其具有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苗机构(1),行走机构(2),若干插苗机构(3),所述行走机构(2)设置在骨架的前部,所述插苗机构(3)与所述行走机构(2)连接,所述分苗机构(1)设置在所述插苗机构(3)的上部,且其固定在所述骨架上;当使用所述插秧器进行插秧时,所述分苗机构(1)将秧苗分离为单株秧苗并送至所述插苗机构(3)中,所述插苗机构(3)将秧苗插入待插秧区;所述分苗机构(1)包括位移部件(11),分苗部件(12),所述分苗部件(12)与所述位移部件(11)螺纹连接;所述位移部件(11)包括第一滑块(111),第一滑轨(112),第一丝杆(113),第二丝杆(114),第一步进电机(115),第二步进电机(116),所述第一滑轨(112)固定在所述骨架上,所述第一滑块(111)与第一滑轨(1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115)与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13)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115)的输出轴连通,且其平行布置在所述第一滑轨(112)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块(111)的一侧与第一丝杆(11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116)与所述第一滑块(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14)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116)的输出轴连通;所述分苗部件(12)包括支架(121),若干分苗铲(122),所述分苗铲(122)均布在所述支架(121)的下部,所述支架(121)与所述第二丝杆(114)螺纹连接;当所述第二步进电机(116)转动时,所述分苗部件(12)沿第二丝杆(114)做上下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包括行走轮(21),曲轴连杆(22),若干第一连接杆组(23),若干第二连接杆(24),杠杆(25),第二滑块(26),第二滑轨(27),连板(28),所述行走轮(21)包括至少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所述曲轴连杆(22)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组(23)包括两根第一连杆,其的一端与曲轴连杆(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4)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4)的另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冠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