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65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纱窗领域,并且公开了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旨在提升纱窗过滤效率,并实现灭菌功能。它包括纱窗金属支撑层和灭菌过滤层。灭菌过滤层由植物纳米纤维层、光催化剂纳米颗粒层和植物微米纤维层组成,粘连在金属支撑层上。该纱窗具有透气性好,过滤效果强,同时能实现光热自动灭菌的功能。时能实现光热自动灭菌的功能。时能实现光热自动灭菌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


[0001]本技术涉及纱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IT行业等室内办公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处于室内办公的时间也逐渐变长,由于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造成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滋生,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0003]窗户是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主要通路,纱窗则是对空气进入室内的第一道“门户”。空气中除了有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造成的大量有毒有害颗粒,也有以气溶胶形式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物质。因此,开发一种有较高过滤防霾性能,且能够有效灭菌的纱窗,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提升和人体健康,是有显著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针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纱窗过滤防霾以及抗菌性能上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纱窗,其能在有较高透气性能同时,能有效隔绝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有害颗粒并杀灭病菌,显著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包括纱窗支撑层和灭菌过滤层。所述灭菌过滤层由纳米纤维素层、光催化纳米颗粒层和微米纤维素层组成。所述植物纳米纤维层、所述光催化纳米颗粒层和所述植物微米纤维层之间不使用粘结剂,通过分子间强相互作用紧密连接。本技术纱窗具有透气性好,对雾霾有较好过滤效率,而且在光照条件下即可自动灭菌的功能,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
[0006]作为优选,上述微米纤维素层由直径1-10μm的微米纤维素组成,孔径分布在0.5-20μm,厚度在1-2mm,能够有效阻碍和吸附空气中较大直径的颗粒,同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0007]作为优选,上述光催化纳米颗粒层由光触媒组成,在光照情况下能氧化分解细菌,起到抗菌作用。
[0008]作为优选,上述纳米纤维素层由直径4-100nm的纳米纤维素组成,其交错形成的纳米纤维素网络孔径分布在50-300nm,能进一步隔离空气中有害颗粒。
[0009]作为优选,上述光催化纳米颗粒层厚度小于200nm,与上述纳米纤维素层紧密结合。
[0010]作为优选,上述纱窗支撑层采用传统纱窗基底的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起支撑作用。
[0011]在本技术中,所述术语“植物”没有特别的具体限制。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第一、纳米纤维素层和微米纤维素层能够实现对空气中尘埃及有害颗粒的最大程度吸附和过滤,同时保证较好的透气性。同时纳米纤维素层和微米纤维素层具有较好的机械物理性能。
[0014]第二、微米纤维素层由于其多孔结构,可以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一定的截留作用,同时纳米纤维素由于其孔径小的特点,空气可以通过而细菌无法通过。在微米纤维素层和纳米纤维素层的作用下,细菌会与位于两层中间的光催化纳米颗粒层有一个较长时间接触。在光照条件下,光催化纳米颗粒层会产生热量,对停留在此层的细菌进行杀灭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纱窗支撑层;2、灭菌过滤层;3、植物纳米纤维层;4、光催化纳米颗粒层;5、植物微米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案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需要强调的是,以下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进行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包括纱窗支撑层1和灭菌过滤层2。所述灭菌过滤层2由植物纳米纤维层3、光催化纳米颗粒层4和植物微米纤维层5组成。纱窗支撑层1采用了传统金属,其上有一层直径4-100nm的纳米纤维素交错形成的植物纳米纤维层3,孔径分布50-300nm,厚度约为1-2mm,与纱窗支撑层1粘连,植物纳米纤维层上则通过分子间强相互作用紧密连接有光催化纳米颗粒层4,光催化纳米颗粒层由纳米二氧化钛等光触媒制成,粒度大小在1-100nm,厚度小于200nm左右,其上再有一层植物微米纤维层7,微米纤维素层7采用直径为1-10微米的微米纤维素制成,孔径分布在0.5-20μm,厚度约为1-2mm。
[0018]本技术涉及到的纱窗,能对细菌等进行光热自动杀灭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等物质,在保证良好透气的同时,有效提高空气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热自动灭菌纱窗,包括纱窗支撑层(1)和层压在其上的灭菌过滤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过滤层(2)包括依次远离纱窗支撑层(1)并层叠的植物纳米纤维层(3)、光催化纳米颗粒层(4)和植物微米纤维层(5),其中所述植物纳米纤维层(3)具有由直径在4-100nm的纳米纤维素形成的孔径分布在50-300nm的网络结构,所述光催化纳米颗粒层(4)是具有粒度1-100nm左右的纳米二氧化钛层,并通过分布在所述纳米纤维素形成的网络结构中,从而与所述植物纳米纤维层(3)紧密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并且所述植物微米纤维层(5)是由直径在1-10μm的微米纤维素形成的孔径分布0.5-20μm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书宏管庆方凌张弛韩子盟杨怀斌杨昆鹏尹崇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