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聚乙烯共聚物和其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59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00
一种双峰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峰聚乙烯共聚物和其薄膜


[0001]聚乙烯共聚物、薄膜、制品和相关方法。
[0002]前言
[0003]所属领域中或关于所属领域的专利申请公开包括US 2016/0068623 A1;US 2016/0297907 A1;和WO 2017/132092 A1。所属领域中或关于所属领域的专利包括US 5,332,706;US 5,882,750;US 6,989,344 B2;US 7,078,467 B1;US 7,090,927 B2;US 7,157,531 B2;US 7,223,825 B2;US 7,300,988 B2;US 8,227,552 B2和US 8,497,329 B2。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种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其基本上由较高分子量(HMW)组分和较低分子量(LMW)组分组成,并且当在190摄氏度(℃)下呈熔融形式时,其特征在于由高负载熔融指数、熔融流动比和熔融弹性性质的组合界定的独特熔融性质空间(“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在“基本上由......组成”情况下,如根据GPC测试方法所测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所测定,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不含不同的第三或更多个组分。
[0005]一种合成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基本上由以下组成:在有效操作条件下在单个流化床、气相聚合(FB-GPP)反应器中使乙烯(单体)和1-己烯(共聚单体)与单个双峰催化剂体系聚合,从而制得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在“基本上由......组成”情况下,所述方法不含齐格勒-纳塔催化剂(Ziegler-Natta catalysts)和铬催化剂,并且聚合在单个反应器中(即,在FB-GPP反应器中)进行,并且所述操作条件有效地将高负载熔融指数、熔融流动比和熔融弹性性质的独特组合赋予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除此之外,所述方法不受特别限制。
[0006]一种基本上由双峄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组成的薄膜(“薄膜”)。所述薄膜的特征在于包含增强的(提升的)抗撕裂性和增强的(提升的)抗落镖冲击性的增强的(提升的)韧性。在“基本上由......组成”情况下,所述薄膜不含其它聚烯烃聚合物,但其成分不受特别限制。
[0007]一种制造吹塑薄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熔融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得到其熔体,将所述熔体挤出通过配置成用于形成气泡的模具,以便制造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的气泡,并用吹膜机对气泡进行吹气(充气),从而制得吹塑薄膜。
[0008]一种制品,其包含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技术实现思路
和摘要以引用的方式并入在此。下文将某些实施例描述为带编号的方面以易于进行交叉引用。
[0010]方面1.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基本上由较高分子量(HMW)组分和较低分子量(LMW)组分组成,并且当在190℃下呈熔融形式时,其特征在于由高负载熔融指数(“HLMI”或“I
21”)、熔融流动比I
21
/I5(“MFR5”)和熔融弹性(在0.1弧度/秒下的G

/G

)性质的组合界定
的熔融性质空间,其中所述HLMI是7.0到11.0克/10分钟(g/10min.),或者7.3到10.0克/10分钟,或者7.4到9.5克/10分钟并且是根据ASTM D1238-13(190℃,21.6kg)进行测量;MFR5是22.0到35.0,或者25到32,或者26.6到30.6,其中用于计算MFR5的I
21
和I5值各自以克/10分钟为单位并且是根据ASTM D1238-13(分别为190℃,21.6kg,“I
21”;以及190℃,5.0kg,“I
5”)进行测量,并且熔融弹性是0.5到0.8帕斯卡(Pa),或者0.50到0.70Pa,或者0.525到0.684Pa,并且其中熔融弹性=G

/G

是根据熔融弹性测试方法(本文所描述)在0.1弧度/秒(rad/s)下进行测定。“/”意指除法。熔融弹性表征在0.1弧度/秒的动态频率下的熔融储能模量(G

)与损耗模量(G

)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适用于评估用于薄膜应用的聚乙烯树脂。
[0011]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的熔融性质空间进一步由限制(i)到(iii)中的任一个界定:(i)根据ASTM D1238-13(190℃,2.16kg,“I
2”)所测量,熔融指数I2为0.05到0.10,或者0.055到0.084,或者0.060到0.080克/10分钟;(ii)根据ASTM D1238-13(190℃,5.0kg,“I
5”)所测量,熔融指数I5为0.20到0.40,或者0.25到0.35,或者0.27到0.33克/10分钟;以及(iii)熔融流动比I
21
/I2(“MFR2”)为80.0到150.0,或者99到140.0,或者101到139,其中用于计算MFR2的I
21
和I2值各自以克/10分钟为单位并且是根据ASTM D1238-13(分别为190℃,21.6kg,“I
21”;以及190℃,2.16kg,“I
2”)进行测量。在一些方面中,熔融性质空间进一步由限制(iv)到(vii)中的任一个界定:(iv)(i)和(ii)两者;(v)(i)和(iii)两者;(vi)(ii)和(iii)两者;以及(vii)(i)到(iii)中的每一个。
[0012]方面3.根据方面1或2所述的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树脂性质限制(i)到(iv)中的任一个:(i)根据ASTM D792-13,方法B所测量,密度为0.9410到0.9550克/立方厘米(g/cm3),或者0.9450到0.9530g/cm3,或者0.9480到0.9500g/cm3;(ii)组分分数分割(component fraction split),其特征在于以下: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试方法所测量,相应地,HMW组分的重量分数为HMW和LMW组分的组合重量的50.0到63wt%,或者55到60.0wt%,或者57.0到59.4wt%;并且LWM组分级分的重量分数为HMW和LMW组分的组合重量的50.0到37wt%,或者45到40.0wt%,或者43.0到40.6wt%;(iii)组分分子量扩展,其特征在于以下:根据GPC测试方法所测量,HMW组分的重均分子量(M
w-HMW
)与LMW组分的重均分子量(M
w-LMW
)之比(即,M
w-HM
W/M
w-LMW
比)为30.0到50.0,或者40.0到45,或者40.9到42.5;以及(iv)分子质量分散度(M
w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其基本上由较高分子量(HMW)组分和较低分子量(LMW)组分组成,并且当在190℃下呈熔融形式时,其特征在于由高负载熔融指数(“HLMI”或“I
21”)、熔融流动比I
21
/I5(“MFR5”)和熔融弹性(在0.1弧度/秒下的G

/G

)性质的组合界定的熔融性质空间,其中所述HLMI是7.0到11.0克/10分钟(g/10min.)并且是根据ASTM D1238-13(190℃,21.6kg)进行测量;所述MFR5是22.0到35.0,其中用于计算所述MFR5的所述I
21
和I5值各自以克/10分钟为单位并且是根据ASTM D1238-13(分别为190℃,21.6kg,“I
21”;以及190℃,5.0kg,“I
5”)进行测量,并且所述熔融弹性是0.5到0.8帕斯卡(Pa),其中熔融弹性=G

/G

是根据熔融弹性测试方法在0.1弧度/秒(rad/s)下进行测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其中所述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的所述熔融性质空间进一步由限制(i)到(iii)中的任一个界定:(i)根据ASTM D1238-13(190℃,2.16kg,“I
2”)所测量,熔融指数I2为0.05到0.10克/10分钟;(ii)根据ASTM D1238-13(190℃,5.0kg,“I
5”)所测量,熔融指数I5为0.20到0.40克/10分钟;以及(iii)熔融流动比I
21
/I2(“MFR2”)为80.0到150.0,其中用于计算所述MFR2的所述I
21
和I2值各自以克/10分钟为单位并且是根据ASTM D1238-13(分别为190℃,21.6kg,“I
21”;以及190℃,2.16kg,“I
2”)进行测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峰乙烯-共-1-己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树脂性质限制(i)到(iv)中的任一个:(i)根据ASTM D792-13,方法B所测量,密度为0.9410到0.9550克/立方厘米(g/cm3),或者0.9450到0.9530g/cm3,或者0.9480到0.9500g/cm3;(ii)组分分数分割,其特征在于以下: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试方法所测量,相应地,所述HMW组分的重量分数为所述HMW和LMW组分的组合重量的50.0到63wt%,或者55到60.0wt%,或者57.0到59.4wt%;并且所述LWM组分级分的重量分数为所述HMW和LMW组分的组合重量的50.0到37wt%,或者45到40.0wt%,或者43.0到40.6wt%;(iii)组分分子量扩展,其特征在于以下:根据GPC测试方法所测量,所述HMW组分的重均分子量(M
w-HMW
)与所述LMW组分的重均分子量(M
w-LMW
)之比(即,M
w-H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钵J
申请(专利权)人:尤尼威蒂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