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器件、加工托架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842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影器件,它具有显影转筒,用于显现在图像载体元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容器部分,用于存放供给至显影转筒的显影剂,第一框架,用于支承显影转筒,第二框架,用于活动地支承第一框架,以及支承显影剂容器部分,以及推动元件,用于推动显影转筒至图像载体元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照相型成像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器件,具有显影器件的加工托架,以及具有加工托架的成像装置。再者,在显影组件中设置复印粉末容器,其中盛有复印粉末,显影转筒,用于供给复印粉末至光敏鼓筒上形成的静压潜像和形成可视的图像,显影叶片,用于给予摩擦起电电荷至复印粉末,以及在显影转筒的表面上、形成复印粉末层,喷射防止板,用于防止复印粉末在显影转筒的径向上泄漏。显影组件借助连接销钉和光敏元件组件转动地连接到一起。连接销钉设置在这样位置,使被显影组件支承的显影转筒和被光敏元件组件支承的光敏元件是活动的。偏压弹簧设置在显影组件和光敏元件组件之间以便推动显影转筒移至光敏鼓筒。在上述按照普通技术的显影器件中,然而,显影组件和光敏元件组件是转动地连接,以及因此,在复印粉末容器内的复印粉末的重量增加至推动显影转筒移至光敏鼓筒的压力,这样一来,压迫显影转筒移至光敏鼓筒的压力是随着复印粉末的消耗而波动,显影器件的驱动力也随之而波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器件,其显影转筒至图像载体元件的压力可以独立地稳定,与显影剂容器部分内显影剂的数量无关,具有显影器件的加工托架,以及具有加工托架的成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器件,其显影转筒至图像载体元件的压力可以稳定,以及与此同时,实现了装配性能的改进,具有显影器件的加工托架,以及具有加工托架的成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器件,它具有显影转筒,用于显现在图像载体鼓筒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剂容器部分,用以盛装供给至显影转筒的显影剂;第一框架,用于支承显影转筒;第二框架,用于活动地支承第一框架,以及支承显影剂容器部分;以及推动元件,用于推动显影转筒至图像载体鼓筒,具有显影器件的加工托架,以及具有加工托架的成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通过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下述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明确表示出来。图2是第一框架的透视图。图3是第一框架的横剖面图。图4是加工托架的透视图。图5A是滑动框架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图5B是滑动框架的基本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第一框架的显影粉末的密封结构图。图7是第二框架的显影粉末的密封结构图。图8是横剖面图,说明显影粉末密封件的压缩方向。图9是在显影转筒的相对端部分显影粉末密封件的结构图。附图说明图10是显影转筒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图11示出显影转筒在滑动框架侧面被驱动的结构图。图12示出按照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总结构图。图13是加工托架结构的透视图。图12示出按照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总结构图。成像装置的总结构参见图12。激光束打印机P在记录载体4(例如记录纸,OHP薄片或织物)上借助电子照相成像过程形成图像。作为鼓形电子照相光敏元件的光敏鼓筒10的表面被充电器件11均匀地充电。符合图像信息的激光束L由光学器件1施加至光敏鼓筒10以形成静电潜像,它符合光敏鼓筒10上的图像信息。这样在光敏鼓筒1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器件(详见后述)显现,从而形成复印粉末图像。另一方面,与复印粉末图像的形成同步,在供给盒6a上放置的记录载体4被传送和表面倒置(倒转),它是借助拾取转筒6b,传送导板6c和一对定位转筒6e实现的。记录载体4随后通过光敏鼓筒10和转移转筒3形成的间隙部分,对它们施加了恒定的电压。在此时,在光敏鼓筒10上显现的复印粉末图像被转移至记录载体4。获得复印粉末图像转移的记录载体4被传送导板6f传送至定影器件5。定影器件5具有驱动转筒5c以及带有加热器5a的定影转筒5b,当记录载体4通过定影器件5的间隙部分时,对记录载体4加热和施压力,从而固定转移的复印粉末图像。在此之后,记录载体4被一对传送转筒6i传送以及被传送盘7传送。(加工托架)加工托架C可拆卸地和可安装地被成像装置(如图12所示)的支承器件支承(图中未示出)。如图1所示,在托架的光敏元件组件B内设置光敏鼓筒10,用于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充电器件11,用于对光敏鼓筒10的光电导层的表面均匀地充电,以及清理器件14,用于刮除光敏鼓筒的表面上任何残余的静电复印粉末,它们没有转移入记录载体中,但粘结在光敏转筒10上面,以及在一个废品复印粉末容器内储存刮下的复印粉末。同样,在显影组件A中,也设置盛有复印粉末的复印粉末容器21,用以供给复印粉末至在光敏鼓筒1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从而形成可视的图像,显影叶片22,用于供给摩擦起电电荷至复印粉末,从而在显影转筒20的表面上形成复印粉末层。再者,在显影转筒20和第一框架40之间以及显影转筒20和第二框架50之间设置下开口,这里设置喷射防止密封件用于密封下开口,以及这些密封件25具有的功能是防止复印粉末在显影转筒20的径向上泄漏。显影组件A和光敏元件组件B,如图13所示,具有它们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侧边,整体连接到一起和被侧盖板R100和侧盖板L101固定。这样,它们构成加工托架。侧盖板R100设置销钉100a,用于相对于显影组件A定位,以及孔100b,用于相对于光敏元件组件B定位,以及销钉100a和孔100b与显影组件A和光敏元件组件B的光敏鼓筒的轴承10a的定位孔A1相应配合。这样一来,显影组件A和光敏元件组件B的相对位置被确定。同样,侧盖板L101设置销钉101a,用于相对于显影组件A定位,以及孔101b,用于相对于光敏元件组件B定位。销钉101a和孔101b与显影组件A和光敏元件组件B的光敏鼓筒的轴承(图上未示出)配合,这样一来两个组件定位和连接到一起。在图1中,光敏鼓筒10顺时针转动。充电器件11具有施加在其上的恒定的电压,以及充电器件11和光敏鼓筒相互接触,以及光敏鼓筒10的光电导层的表面被均匀地充电。随后,来自光学器件1的符合于图像信息的激光束L通过曝光孔部分2施加到光敏鼓筒10上,从而在光敏鼓筒10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此之后,借助显影器件在光敏鼓筒上形成复制粉末图像。显影器件供给复制粉末容器21内的复制粉末至显影转筒20,这时借助粉末供给元件23的转动。具有固定磁铁的显影转筒20也转动,由显影叶片22提供的具有摩擦起电电荷的复印粉末层在显影转筒20的表面上形成。显影转筒20被偏压弹簧32推动顶住光敏鼓筒10(见图4和10),而仍保持通过间隔转轮26的恒定的间隙。在显影转筒20的表面上形成的复印粉末层被供给至光敏鼓筒10的显影区。复印粉末按照鼓筒上面的静电潜像转移到光敏鼓筒10上,从而形成复印粉末图像。显影叶片22调节显影转筒20圆周表面上的复印粉末的数量以及给予摩擦起电电荷。此外,在显影转筒20的附近可转动地连接复印粉末搅动元件24,用于显影室内复印粉末的循环。与复印图像极性相反的电压施加至设置在成像装置主机体内的转移转筒3,从而转移在光敏鼓筒10上形成的复印粉末图像至记录载体4上。在此之后,在光敏鼓筒10上的任何残余的复印粉末被清理器件14清除。清理器件14借助弹性的清理叶片14a刮去在光敏鼓筒10上残留的复印粉末,清理叶片设置与光敏鼓筒10接触,以及将刮去的复印粉末收集到废品复印粉末容器12中。如图1所示,显影组件A由第一框架40和第二框架50组成。如图2和3所示,第一框架40是由活动支承框架(以下称活动框架)41,摆动支承框架(以下称摆动框架)42,以及滑动支承框架(以下称滑动框架)43组成,它们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器件,具有: 显影转筒,用于显现在图像载体元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 显影剂容器部分,用于存放供给至上述显影转筒的显影剂; 第一框架,用于支承上述显影转筒; 第二框架,用于活动地支承上述第一框架,以及支承上述显影剂容器部分;以及 推动元件,用于推动上述显影转筒至上述图像载体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范行小熊彻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