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18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包括驱动机构,上圆盘与下圆盘,下圆盘的外侧环布设置圆环柱,圆环柱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导引分离区,若干垂直设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且与上圆盘或下圆盘相连的导引机构,作共轴同步转动的若干工件定位座及电解棒,工件定位座收容杯体,工件定位座和电解棒中的其中一个与导引机构滑动连接,且工件定位座和电解棒中的另一个与上圆盘或下圆盘相连,上圆盘与下圆盘在共轴同步转动过程中在导引分离区实现电解棒与杯体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在本申请中,工件定位座在废液槽内旋转过程中可持续地执行电解抛光,解决了传统的电解抛光设备所存在的电解抛光时间过短且无法实现连续上下料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抛光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解抛光是一种对金属工件表面进行精加工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金属工件放在装有电解抛光液的电解抛光槽中,对电解抛光液通电进行电解。随着电解的进行,在金属工件表面形成粘度较大的液膜,金属工件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液膜厚度分布不均匀,凸起部分表面上的液膜薄,而其余部分表面上的液膜厚,故阳极表面各处电阻不相同。金属工件凸起部分电阻小,电流密度较大,使凸起部分比凹陷部分溶解快。因此,粗糙不平的金属工件表面变得平滑光亮,达到抛光的效果。
[0003]目前在电解抛光领域,特别是不锈钢保温瓶、保温杯行业中,大多采用直线型电解抛光设备及工艺对容器内胆电解抛光处理。其通常将容器口朝上放置在导电平台上,将容器由上向下注满特定的电解液后接通电源,利用金属表面微观凸点在特定的电解液中和适当电流密度下,首先发生阳极溶解的原理进行抛光的一种电解加工。
[0004]申请人指出,现有技术中的电解抛光设备均是整体驱动多个杯口朝上的杯体插入电解棒中,然后将电解液向下灌入杯体内部进行电解抛光。申请人指出现有技术均存在电解抛光时间过短且无法实现连续上下料的技术问题。诸如主题名称为“金属基带的多通道连续化电解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公开号CN102851729A)以及主题名称为“一种电解抛光装置”(公告号CN203683716U)等现有技术对具开口的杯体(即工件)进行电解抛光时,电解抛光槽中的工件只能整体地进行电解抛光,当电解抛光处理完毕后,需要将电解棒与杯体进行整体全部的分离,才能执行工件的上下料操作,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电解抛光设备存在对工件执行电解抛光时间过短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电解抛光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用以解决传统的电解抛光设备所存在的电解抛光时间过短且无法实现连续上下料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包括:
[0008]驱动机构,被驱动机构所驱动并作共轴同步转动并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与下圆盘,下圆盘的外侧环布设置圆环柱,所述圆环柱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导引分离区,若干垂直设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且与上圆盘或下圆盘相连的导引机构,作共轴同步转动的若干工件定位座及电解棒,所述工件定位座收容杯体,
[0009]工件定位座和电解棒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导引机构滑动连接,且工件定位座和电解棒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上圆盘或下圆盘相连,所述上圆盘与下圆盘在共轴同步转动过程中在所述导引分离区实现电解棒与杯体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垂直轨道,与垂直轨道滑动连接的
滑动块,设置于滑动块下方的滚动机构,工件定位座设置于滑动块的径向外侧,所述下圆盘与圆环柱相互分离。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干导引机构以环形等间距方式垂直布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每个导引机构的滑动块设置于所述垂直轨道的径向外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分离区至少形成两个以上电解棒与杯体呈纵向分离的状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分离区中电解棒与杯体之间沿垂直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的距离大于电解棒垂直插入杯体的距离。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环形设置于下圆盘外侧并呈圆环形的废液槽,所述废液槽由内环壁、底壁与外环壁围合而成,所述工件定位座呈镂空结构,并沿所述废液槽径向延伸方向收容至少一个杯体,所述杯体在工件定位座中呈垂直布置,且杯体所形成的开口与电解棒垂直同轴布置;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设置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被驱动机构所驱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动机构沿圆环柱的顶部所形成的环形端面作圆周滚动,并在通过所述导引分离区时依次实现电解棒与杯体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与纵向插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废液槽底部的回液槽,所述回液槽与废液槽连通。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回旋机构及驱动单元;所述回旋机构包括内圈,与内圈固定连接并围合内圈的外圈,设置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中圈,所述中圈与内圈设置第一轴承,所述中圈的径向外侧设置齿轮,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与中圈的径向外侧设置的齿轮啮合的减速机构,所述中圈的顶部设置与所述下圆盘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旋转轴连接上圆盘与下圆盘的圆心,并与上圆盘与下圆盘形成一体式结构。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分离区由凸起部或者缺口部形成,所述凸起部的顶部或者缺口部的底部至少形成两个以上电解棒与杯体呈纵向分离的状态。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环柱垂直设置于内环壁,并沿所述圆环柱的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个缺口部以形成所述导引分离区,工件定位座通过滑动块与所述导引机构滑动连接,所述缺口部至少形成用于纵向分离杯体与电解棒的第一引导边以及用于形成纵向插入的第二引导边,所述电解棒呈环形垂设于上圆盘的下方,并与杯体的开口同轴设置,所述杯体的开口向上;
[0020]所述导引机构垂直设置于所述下圆盘的边缘处,并随着下圆盘的转动带动所述滚动机构在内环壁的顶部作圆周运动,在横向跨越所述缺口部时工件定位座沿第一引导边以被动方式降低工件定位座的高度,以将杯体纵向分离电解棒;在横向跨越所述缺口部时工件定位座沿第二引导边以被动方式提高工件定位座的高度,以将杯体纵向插入电解棒。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环柱垂直设置于内环壁,并沿所述圆环柱的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个缺口部以形成所述导引分离区,所述缺口部至少形成用于纵向分离杯体与电解棒的第一引导边以及用于形成纵向插入的第二引导边,所述电解棒呈环形并垂直向上设置于废液槽中,电解棒通过滑动块与所述导引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工件定位座呈环形垂设于上圆盘的下方,所述杯体以开口向下的姿态嵌入工件定位座;
[0022]所述导引机构垂直设置于所述下圆盘的边缘处,并随着下圆盘的转动带动所述滚动机构在内环壁的顶部作圆周运动,在横向跨越所述缺口部时工件定位座沿第一引导边以被动方式降低电解棒的高度,以将杯体纵向分离电解棒;在横向跨越所述缺口部时工件定位座沿第二引导边以被动方式提高电解棒的高度,以将电解棒纵向插入杯体。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导引机构垂直设置于上圆盘与下圆盘之间,且导引机构与下圆盘相连,并沿所述圆环柱的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个凸起部以形成所述导引分离区,所述电解棒通过滑动块与所述导引机构滑动连接并垂直向下设置,所述凸起部至少形成用于纵向分离杯体与电解棒的第三引导边以及用于形成纵向插入的第四引导边,所述电解棒呈环形垂设于上圆盘的下方,并与杯体的开口同轴设置,所述杯体的开口向上;
[0024]所述圆环柱垂直设置于内环壁,并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被驱动机构所驱动并作共轴同步转动并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下圆盘(52)的外侧环布设置圆环柱(113),所述圆环柱(113)的顶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导引分离区,若干垂直设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且与上圆盘(51)或下圆盘(52)相连的导引机构(40),作共轴同步转动的若干工件定位座(20)及电解棒,所述工件定位座(20)收容杯体(30),工件定位座(20)和电解棒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导引机构(40)滑动连接,且工件定位座(20)和电解棒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上圆盘(51)或下圆盘(52)相连,所述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在共轴同步转动过程中在所述导引分离区实现电解棒与杯体(30)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机构(40)包括:垂直轨道(401),与垂直轨道(401)滑动连接的滑动块(21),设置于滑动块(21)下方的滚动机构(24),工件定位座(20)设置于滑动块(21)的径向外侧,所述下圆盘(52)与圆环柱(113)相互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导引机构(40)以环形等间距方式垂直布置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每个导引机构(40)的滑动块(21)设置于所述垂直轨道(401)的径向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分离区至少形成两个以上电解棒与杯体(30)呈纵向分离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分离区中电解棒与杯体(30)之间沿垂直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的距离大于电解棒垂直插入杯体(30)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设置于下圆盘(52)外侧并呈圆环形的废液槽(100),所述废液槽(100)由内环壁(105)、底壁(104)与外环壁(103)围合而成,所述工件定位座(20)呈镂空结构,并沿所述废液槽(100)径向延伸方向收容至少一个杯体(30),所述杯体(30)在工件定位座(20)中呈垂直布置,且杯体(30)所形成的开口与电解棒垂直同轴布置;呈平行布置的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之间设置旋转轴(14),所述旋转轴(14)被驱动机构所驱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24)沿圆环柱(113)的顶部所形成的环形端面作圆周滚动,并在通过所述导引分离区时依次实现电解棒与杯体(30)的内部腔体之间的纵向分离与纵向插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废液槽(100)底部的回液槽(109),所述回液槽(109)与废液槽(100)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回旋机构及驱动单元(12);所述回旋机构包括内圈(136),与内圈(136)固定连接并围合内圈(136)的外圈(134),设置于所述内圈(136)与外圈(134)之间的中圈(133),所述中圈(133)与内圈(136)设置第一轴承(137),所述中圈(133)的径向外侧设置齿轮,所述驱动单元(12)设置与中圈(133)的径向外侧设置的齿轮啮合的减速机构(127),所述中圈(133)的顶部设置与所述下圆盘(52)连接的连接板(131),所述旋转轴(14)连接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的圆心,并与上圆盘(51)与下圆盘(52)形成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分离区由凸起部或者缺口部形成,所述凸起部的顶部或者缺口部的底部至少形成两个以上电解棒与杯体(30)呈纵向分离的状态。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柱(113)垂直设置于内环壁(105),并沿所述圆环柱(113)的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个缺口部以形成所述导引分离区,工件定位座(20)通过滑动块(21)与所述导引机构(40)滑动连接,所述缺口部至少形成用于纵向分离杯体(30)与电解棒的第一引导边以及用于形成纵向插入的第二引导边,所述电解棒呈环形垂设于上圆盘(51)的下方,并与杯体(30)的开口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鹏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