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013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抛光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该抛光装置包括升降组件、阳极组件、调节组件和阴极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架和第一驱动机构;阳极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阳极、弹性件、振动源和金属丝,金属丝用于安装血管支架,金属丝具有能够与血管支架活动连接的收缩状态和能够与血管支架固定连接的张开状态;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支撑架与金属丝连接,第一支撑架具有能使金属丝呈收缩状态的垂直位置和能使金属丝呈张开状态的水平位置;阴极组件设置于阳极组件的下方,阴极组件包括盛有抛光液的抛光筒和设置于抛光筒内的阴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抛光均匀、效果好,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抛光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CoCr合金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是治疗血管阻塞类疾病的主要方法,血管支架作为介入治疗的关键部件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CoCr合金机械性能良好,具有比重小、质轻、化学性能稳定和抗腐蚀性强的特点,并且其本身对机体无刺激性,可用作种植材料。因此,CoCr合金逐渐成为血管支架的新型选材。
[0003]CoCr合金血管支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管材进行激光雕刻,这将会在其表面切割位置生成热影响区域和重铸层,这些凸出的熔融碎片影响血管支架的表面光滑度。在血管支架植入人体后,会刺激血管内膜增生,从而加大了发生再狭窄的风险,因此在血管支架成型后需要对血管支架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现有的抛光方法中,血管支架接触不均匀,抛光液与熔渣的反应不充分,需要长时间的反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得整个抛光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时间,并且抛光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有中国专利CN106435706A公开的一种镁制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方法,其抛光方法主要解决了机械抛光达不到抛光精度,而且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3890489U公开的一种血管支架电化学抛光装置,其构造包括一个自动旋转装置,实现支架的双向抛光。上述专利中公开的血管支架抛光方法,虽然完善了血管支架制作过程中的抛光步骤,提高了抛光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有血管支架抛光装置和抛光方法存在的效率低、抛光不均匀、程序复杂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0004]因此,亟需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CoCr合金血管支架,原理可靠、操作简单、抛光效率高,并且抛光效果好的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包括:
[0008]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架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0009]阳极组件,包括阳极、弹性件、振动源和金属丝,所述阳极固定于所述升降架,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阳极连接,所述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振动源连接,所述振动源的下端通过金属夹与所述金属丝连接,所述金属丝用于安装血管支架,所述金属丝具有能够与所述血管支架活动连接的收缩状态和能够与所述血管支架固定连接的张开状态;
[0010]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金属丝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具有能使所述金属丝呈收缩状态的垂直位置和能够使所述金属丝呈张开
状态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在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间切换;
[0011]阴极组件,设置于所述阳极组件的下方,所述阴极组件包括盛有抛光液的抛光筒和设置于所述抛光筒内的阴极。
[0012]作为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为“Y”形支撑架,包括主干端、第一分支端和第二分支端,所述主干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端和所述第二分支端分别与所述金属丝的底端连接。
[0013]作为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主干端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一分支端和所述第二分支端连接;
[0014]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曲柄、第二支撑架和连杆,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臂活动连接;所述曲柄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连接,通过转动所述曲柄能使所述第一支撑架在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间切换。
[0015]作为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阴极组件还包括用于搅拌所述抛光液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抛光筒内的磁性棒和设置于抛光筒下方的磁场装置。
[0016]优选地,所述的磁性棒的形状为梭子形。
[0017]作为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抛光筒内还设置有恒温器,用于调节所述抛光筒内抛光液的温度。
[0018]作为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阴极的形状为圆筒状,所述阴极的壁面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液孔。
[0019]优选地,所述通液孔的直径为5~8mm,孔间距为10~15mm。
[0020]作为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金属丝的材料为铂金丝;所述阴极的材料为SUS304。
[0021]优选地,所述阳极为直径范围0.1~1.0mm的铂金丝;所述金属丝为直径范围0.1~0.5mm的铂金丝。
[0022]作为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和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升降架固定连接。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抛光装置,当金属丝处于张开状态时,血管支架与金属丝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对血管支架的表面进行稳定抛光;当金属丝处于收缩状态时,血管支架与金属丝活动连接,此时通过振动源带动金属丝振动,从而使血管支架与金属丝的接触位置发生改变,防止过度抛光,使得抛光更加均匀;本技术通过调整血管支架与金属丝的接触位置,逐级对血管支架进行抛光,使抛光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血管支架的质量。而且,本技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能够调整阳极组件在抛光筒内的位置;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支撑架在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间切换,能够实现金属丝在收缩状态和张开状态的转换;其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避免了传统电化学抛光装置的繁琐工序。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第一支撑架处于水平位置);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第一支撑架处于垂直位置);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阴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血管支架抛光过程的工序示意图。
[0031]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0032]1-阳极;2-弹性件;3-振动源;4-金属丝;5-血管支架;6-抛光筒;7-阴极;71-通液孔;8-抛光液;9-第一支撑架;91-主干端;911-第一臂;912-第二臂;92-第一分支端;93-第二分支端;10-第二支撑架;11-连杆;12-曲柄;13-升降架;14-磁性棒;15-恒温器;16-第一驱动机构;17-控制器;18-开关。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架(13)和第一驱动机构(1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6)与所述升降架(1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13)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阳极组件,包括阳极(1)、弹性件(2)、振动源(3)和金属丝(4),所述阳极(1)固定于所述升降架(13),所述弹性件(2)的上端与所述阳极(1)连接,所述弹性件(2)的下端与所述振动源(3)连接,所述振动源(3)的下端通过金属夹与所述金属丝(4)连接,所述金属丝(4)用于安装血管支架(5),所述金属丝(4)具有能够与所述血管支架(5)活动连接的收缩状态和能够与所述血管支架(5)固定连接的张开状态;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9)与所述金属丝(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9)具有能使所述金属丝(4)呈收缩状态的垂直位置和能够使所述金属丝(4)呈张开状态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架(9)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9)在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间切换;阴极组件,设置于所述阳极组件的下方,所述阴极组件包括盛有抛光液(8)的抛光筒(6)和设置于所述抛光筒(6)内的阴极(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9)为“Y”形支撑架,包括主干端(91)、第一分支端(92)和第二分支端(93),所述主干端(91)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端(92)和所述第二分支端(93)分别与所述金属丝(4)的底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支架的电化学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9)的主干端(91)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臂(911)和第二臂(912),所述第一臂(91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娟冯海全王天琪郭昊天高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