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810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件;成像单元;中间转印装置,其由至少一个中间转印件形成,并且在初次转印位置接触图像承载件;最终转印件,其在最终转印位置接触中间转印装置;电势梯度形成单元;以及清洁单元,其将未在最终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片材上且留在中间转印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去除。清洁单元包含:上游侧清洁辊,其与中间转印件接触;下游侧清洁辊,其相对于残余调色剂的回传方向在上游侧清洁辊的下游侧接触中间转印件,残余调色剂被沿着所述回传方向从最终转印位置传送到初次转印位置;以及清洁刷,其相对于所述回传方向在上游侧清洁辊的下游侧并相对于所述回传方向在下游侧清洁辊的上游侧接触中间转印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由上述设备组合形成的多功能设备,更特别地,涉及对成像设备的清洁技术所作改进。然而,这些传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使用叶片时,清洁是在叶片被保持推压接触中间转印件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在使用了相对较短的时间后,中间转印件的磨损就会加剧,所以中间转印件的使用寿命很短。此外,中间转印件的表面会因磨损而产生缺陷,从而导致调色剂图像受到干扰。特别是,在由聚合反应生成的球形调色剂被用作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时,难以维持令人满意的清洁性能。在使用刷子时,为了从刷子上去除残留的调色剂,清洁装置中需要设置除刷子之外的其他部件,包括除调色剂辊(用于传输残余调色剂的辊)、摇动件(用于振落残余调色剂的件)或诸如此类,这在空间效率和成本方面非常不利。除了使用除调色剂辊或摇动件以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结构,即残余调色剂被刷子临时保持,而且除了成像模式以外,再设有专门的清洁模式,从而利用电势梯度而将临时保持的调色剂排入残余调色剂回收部分中。然而,这会涉及到频繁的清洁模式操作,从而损害连续成像的生产率。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件;成像单元,其在图像承载件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装置,其由至少一个中间转印件形成,并且在初次转印位置接触图像承载件;最终转印件,其在最终转印位置接触中间转印装置;电势梯度形成单元,其在图像承载件、中间转印件和最终转印件之间形成电势梯度,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最终转印位置;以及清洁单元,其将未在最终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片材上且留在中间转印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去除。清洁单元包含上游侧清洁辊,其与中间转印件接触;下游侧清洁辊,其相对于残余调色剂的回传方向在上游侧清洁辊的下游侧接触中间转印件,残余调色剂被沿着所述回传方向从最终转印位置传送到初次转印位置;以及清洁刷,其相对于所述回传方向在上游侧清洁辊的下游侧并相对于所述回传方向在下游侧清洁辊的上游侧接触中间转印件。通过这种方式,不需要将叶片保持推压接触中间转印件,因此中间转印件不容易加速磨损,从而使得中间转印件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此外,不需要为清洁刷设置除调色剂辊(用于传送残余调色剂的辊)、摇动件(用于振落残余调色剂的件)或诸如此类,从而对空间效率和成本有利。此外,由于清洁刷安置在上游侧清洁辊与下游侧清洁辊之间,因此可以去除残余调色剂,而不需要设置任何专门的清洁模式,而且无需担心成像生产率受损。这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装置可以这样构造,即上游侧清洁辊和下游侧清洁辊均由导电件形成,而且电势梯度形成单元向其中一个清洁辊施加高清洁辊偏压,所述高清洁辊偏压高于与该清洁辊接触的中间转印件的表面电势,并且向另一个清洁辊施加低清洁辊偏压,所述低清洁辊偏压低于与该清洁辊接触的中间转印件的表面电势。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装置可以这样构造,即电势梯度形成单元向清洁刷施加清洁刷偏压,其中,将施加在上游侧清洁辊上的清洁辊偏压同与清洁刷接触的中间转印件的表面电势相比,所述清洁刷偏压更靠近于所述清洁辊偏压一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装置可以这样构造,即清洁单元配备有用于刮掉粘着在清洁辊上的残余调色剂的清洁叶片和用于将清洁叶片刮掉的残余调色剂取出的取出机构。另外,清洁辊和清洁叶片可以由金属制成。此外,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应用到单色成像设备上,还可以应用到多色成像设备上。也就是说,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其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件的用于多种颜色的多个图像承载件和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单一中间转印件。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其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件的用于多种颜色的多个图像承载件和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和第二中间转印件,所述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与多个图像承载件中的一部分接触,所述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与多个图像承载件中的剩下部分接触,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件与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和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接触,并且当一调色剂图像从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转印到第二中间转印件上后,另一调色剂图像从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转印到第二中间转印件上,其中,最终转印件接触第二中间转印件。作为多色成像设备的一种特殊结构,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成像设备包括作为图像承载件的四个图像承载件,它们分别用于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以及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和第二中间转印件,所述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和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分别与四个图像承载件中的两个接触,所述第二中间转印件与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和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接触,并且当一调色剂图像从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转印到第二中间转印件上后,另一调色剂图像从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转印到第二中间转印件上,其中,最终转印件接触第二中间转印件。在这种成像设备中,上游侧清洁辊抵靠着第二中间转印件,下游侧清洁辊可以仅接触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或者仅接触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作为下游侧清洁辊,可以设置两个下游侧清洁辊,其中一个接触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另一个接触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此外,这种成像设备可以只具有与第二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上游侧清洁刷和与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下游侧清洁刷,或者只具有与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下游侧清洁刷;或者它可以具有两个作为下游侧清洁刷的清洁刷,其中一个接触第一上游侧中间转印件,另一个接触第一下游侧中间转印件。此外,在中间转印件、与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清洁辊、与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清洁刷这三者中,至少两个接收从同一电源施加的偏压。具体地讲,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连接在同一电源上的中间转印件、与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清洁辊、与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清洁刷可以通过电阻或稳压二极管而实现接地,或者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通过电阻或稳压二极管而从电源施加偏压。此外,电势梯度形成单元可以向中间转印件、与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清洁辊、与中间转印件相接触的清洁刷施加相同极性(正极或负极)的偏压。还可以采用使清洁件(清洁辊或清洁刷)不与最终转印件相接触的结构,或者采用使清洁件(清洁辊或清洁刷)不与图像承载件相接触的结构。通过如此构造成像设备,只需要准备一个正极或负极电源即可,从而可以缩减设备尺寸,并且有利于降低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出这样的成像设备,其能延长中间转印件的使用寿命,又能够降低设备尺寸和成本,同时还几乎不会对提高成像生产率造成负面影响。附图说明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全色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全色打印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全色打印机的电势梯度控制系统的框图;图4中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全色打印机中作为输出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是如何移动的;图5中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全色打印机中未被转印的调色剂是如何移动的;图6中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全色打印机中未被转印的调色剂是如何移动的。该全色打印机主要由成像部分、中间转印装置、最终转印辊40、定影装置6和片材进给部分组成。成像部分由用于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BK)的四个成像单元(成像装置)1Y至1K和一个曝光装置15组成。成像单元1Y至1K分别由四个感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件;成像单元,其在图像承载件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装置,其由至少一个中间转印件形成,并且在初次转印位置接触图像承载件;最终转印件,其在最终转印位置接触中间转印装置;电势梯度形成单元,其在图像承载件、中间转印件和最终转印件之间形成电势梯度,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最终转印位置;以及清洁单元,其将未在最终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片材上且留在中间转印件上的残余调色剂去除,其特征在于,清洁单元包含:上游侧清洁辊,其与中间转印件接触;下游侧清洁 辊,其相对于残余调色剂的回传方向在上游侧清洁辊的下游侧接触中间转印件,残余调色剂被沿着所述回传方向从最终转印位置传送到初次转印位置;以及清洁刷,其相对于所述回传方向在上游侧清洁辊的下游侧并相对于所述回传方向在下游侧清洁辊的上游侧接触中间 转印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藤真树三津博之三宅弘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