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791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具体步骤为(1)先将羊绒开松,加油水,然后将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初步混合后,送入和毛机充分混合;(2)用梳毛机将步骤(1)得到的混料加工成粗纱,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4~26度,湿度控制在60~65%;(3)用细纱机把步骤(2)得到的粗纱进行牵伸、加捻后形成细纱,并卷绕成的纱穗,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0~30度,湿度控制在60~65%,细纱的牵伸倍数控制在1.30~1.35;(4)用络筒机把细纱换管绕筒,同时去除偏细或偏粗的纱条。该工艺一方面通过在改进纺纱工艺,另一方面对水溶性纤维进行改性,使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在和毛阶段能够混合均匀,在水洗除去水溶性纤维后,能够使条杆均匀,产品服用性能好。产品服用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羊绒纺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纺织面料的发展呈现“原料多元化、结构轻薄化、风格潮流化、使用功能化”的趋势。水溶性纤维伴纺山羊绒/羊毛开发高支超薄面料也成为水溶性PVA纤维新的应用领域。用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后,得到高支超薄面料,不但在弹性、悬垂性、蓬松性方面更为突出,而且提高了纺纱和织造效率,使织物更显高档,而且扩展了山羊绒的使用范畴,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0003]目前主要用于和羊绒混纺的水溶性纤维主要为PVA纤维,中文名为聚乙烯醇,在60~70℃完全溶于水,呈无味、无毒,无色透明状水溶液,在较短时间内能自然生物降解,与羊绒纤维混纺,不仅丰富了羊绒纱线的品种,同时还弥补了羊绒纱线强度低、织造易断头的缺点,提高了羊绒纱线的可纺支数,降低了羊绒纱线的纺纱难度;PVA的溶解处理应在织造后整理过程中进行,把针织产品整个浸泡在上述水温中约30分钟左右,多漂洗几次,清除掉PVA的溶解物即可。这个过程主要是利用了PVA遇到高温就溶解的原理,来达到对产品各项指标的要求。
[0004]虽然羊绒和水溶性纤维混纺具有使织物轻薄化等优点,等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混纺后的织物在后整理时,用水洗的方式除去水溶性纤维后,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相比纯羊绒要差很多,甚至结构松烂,出现破洞,使产品的风格和服用性下降。出现以上缺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为水溶性纤维和羊绒在和毛时混合不均匀,由于水溶性纤维是合成纤维,羊绒是属于天然纤维,与化学合成纤维相比,吸湿能力较强,回潮率高达 15%~17%,并且在羊绒表面存在鳞片层,羊绒纤维具有了疏水性,表面粗糙不平,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也正是由于鳞片层这种特殊的形态结构,赋予了毛织物特有的定向摩擦效应。而水溶性纤维表面光滑,但是抗静电能力弱,并且由于羊绒和水溶性纤维的粗细程度和密度不同,给混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0005]另一方面,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时,由于PVA所占比例不大,而且纤维较细,也给混合均匀造成了难度,提高水溶性纤维的比重有利于混合均匀,但是水溶性纤维比例过高,水洗后纱线支数会大幅提高,但织物整理后,结构会松垮,产品服用性能降低。因此,在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纺时,通常需要将混合道数由3道增加至5道,效果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一方面通过在改进纺纱工艺,另一方面对水溶性纤维进行改性,使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在和毛阶段能够混合均匀,在水洗除去水溶性纤维后,能够使条杆均匀,产品服用性能好。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为和毛,和毛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水溶纤维遇水易溶解,故在和毛加油水时,水溶纤维不加油水,油水全部加在羊绒上,并且羊绒要闷足24小时或以上,使油水充分吸收。24小时后,将水溶纤维开松,然后再和羊绒均匀混合。
[0008]在和毛之前,需要在羊绒上加入油水,其作用旨在调节纤维之间的静动摩擦系数、降低纤维与导辊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并消除牵伸和加捻等工序中因摩擦产生的静电、提高纤维束的抱合力等性能。以利羊毛纤维顺利通过梳毛、纺纱等设备,防止发生散毛、缠绕、断头等现象。因此,油水的组成对于羊绒和水溶性纤维的混合均匀也是有很重要的,羊绒的静动摩擦系数降低,抗静电能力增强,都有利于羊绒和水溶性纤维的混合。本申请中,油水的组成为,按照羊绒的质量百分比,加入3.5%和毛油FX-906,1.5%抗静电剂FX-AS301,12%水,该组分是生产车间经过长期的实践得出的,最有利于羊绒和PVA水溶性纤维混合的比例。
[0009]和毛油FX-906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润滑性、抱合性和抗静电性,是纯羊绒制条、梳毛和纺纱的理想助剂。在粗疏毛纺中能明显地减少飞毛,降低断头率,提高产品制成率,并能有效地增加纺线强力,降低纱线CV值,及减少毛粒、粗节、细节。在羊绒精梳制条和纺纱中,能使纤维抱合紧密,成条圆滑明显地改善纺纱生活,减少缠饶皮辊、罗拉等现象,其最大优点是能减少纱线的毛羽,使纱线光洁,甲级板率提高,尤其是在纺高支纯毛纱及用低支毛纺高支纱时,更是其他普通和毛油所无法相比的。
[0010]为了进一步提高羊绒纤维的抗静电能力,在油水中加入了1.5%抗静电剂FX-AS301,FX-AS301是针对化纤与羊绒混纺纱的专用抗静电剂,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能有效的消除纺纱加工过程中因静电引起的飞毛,使纱线生产工序顺利进行,可与非离子或阴离子型的和毛油配合使用。
[0011]使用前,根据羊绒纤维的重量,称取3.5%和毛油FX-906,1.5%抗静电剂FX-AS301,在搅拌下加入常温(20℃)无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搅拌10~15分钟成均匀溶液即可使用。按照喷雾的方式将油水加入到羊绒中,并且通过调节喷头的位置,使和毛油均匀喷洒在羊绒上。喷头可以设置在羊绒输送带的左右两侧,与输送运动的方向垂直,羊绒喷洒油水,并且喷洒的液滴颗粒尽量细化,通过合理的喷雾油水,使羊绒上机回潮控制在24~26%。
[0012]加入油水并闷足24小时以上的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先进行初步混合,初步混合是采用平铺的方式,先在平地上铺设一层羊绒,再铺设一层水溶性纤维,依次交替,羊绒和水溶性纤维铺设得越薄,混合的效果越好。羊绒和水溶性纤维一般交替铺设2~4层,再喂入到和毛机中,进行充分混合。
[0013]第二步,用梳毛机将羊绒和水溶性纤维混合后的混料加工成粗纱,因加入了水溶纤维,梳毛车间的湿度要小一些,以免因湿度高引起纤维结块而缠绕锡林,但湿度不能太低,使纺纱过程中静电现象严重,纺纱困难,纱线条干粗细不匀。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4~26度,湿度控制在60~65%。
[0014]第三步,用细纱机把粗纱进行牵伸、加捻后形成细纱,并卷绕成的纱穗,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0~30度,湿度控制在60~65%,和梳毛车间一样,控制好车间湿度,保持相对小的湿度。因有水溶纤维的加入,纱线强力会有所增大,可纺性提高,可适当加大细纱的牵伸倍数,控制在1.30~1.35。
[0015]第四步,络筒机把细纱换管绕筒,同时去除偏细或偏粗的纱条 ,用并线机把单纱
进行并线、合股, 用倍捻机给股纱加捻,并卷绕成纱线。参照纯羊绒纱的生产,因可纺性提高,可适当加快车速。车间不得加湿,控制好车间湿度,保持相对小的湿度。
[0016]具体的,水溶性纤维和羊绒混合时,水溶性纤维占混纺纤维总重量比的20~30%,水溶纤维比例过低,水洗后纱线支数提高较少,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水溶纤维比例过高,水洗后纱线支数会大幅提高,但织物整理后,结构会松垮,产品服用性能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混纺比例非常重要。经过试验,水溶纤维比例在20~30%比较合适,既能提高纱线支数,强力,又能保证织物的服用性能。
[00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溶性纤维和羊绒用和毛机混合均匀,具体操作过程为:先将羊绒开松,油水只加在开松后的羊绒上,混合均匀后,将羊绒放置毛仓闷24小时以上,然后将羊绒和水溶性纤维初步混合后,送入和毛机充分混合;(2)用梳毛机将步骤(1)得到的混料加工成粗纱,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4~26度,湿度控制在60~65%;(3)用细纱机把步骤(2)得到的粗纱进行牵伸、加捻后形成细纱,并卷绕成的纱穗,梳毛车间温度控制在20~30度,湿度控制在60~65%,细纱的牵伸倍数控制在1.30~1.35;(4)用络筒机把细纱换管绕筒,同时去除偏细或偏粗的纱条 ,用并线机把单纱进行并线、合股, 用倍捻机给股纱加捻,并卷绕成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纤维和高支羊绒纱纺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的组成如下,按照羊绒的质量百分比,加入3.5%和毛油FX-906,1.5%抗静电剂FX-AS301,12%水,羊绒上机回潮控制在24~2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庆云李旭伟俞建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羊绒世家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